穴位贴敷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2-01-04 11:05袁琳肖慧施吉祥潘子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3期
关键词:证候穴位心功能

袁琳 肖慧 施吉祥 潘子平

现代医学对于心力衰竭指南不断更新,心力衰竭的治疗无论是药物或者非药物治疗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中医药发展迅速,治疗心力衰竭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是发展趋势,中医治疗已获得一定的疗效,安全性尚可,但尚未得到普遍认可[2]。为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及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远期预后,本研究通过运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体现中医药治疗特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20 年4 月~2021 年9 月本院80 例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1~66 岁,平均年龄(48.51±5.83)岁。治疗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40~76 岁,平均年龄(48.51±9.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诊断符合2014 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及Framingham 标准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版)的中西医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功能2~3 级NYHA 的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心力衰竭者;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110 mm Hg]或急性冠脉综合征(30 d 内)或心源性休克或Ⅱ度Ⅱ型以上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未置入起搏器治疗、难以控制的恶性心律失常或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心肌炎、肺动脉栓塞、严重瓣膜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等严重内分泌疾病者;严重贫血者,血红蛋白≤9 g/dl;精神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恶性肿瘤患者;对试验药物可疑或明确过敏;近2 个月内参加其他研究者[3,4]。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西医基础治疗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根据心力衰竭指南使用常规药物。选用贝那普利片,小剂量起步,逐渐倍增,直至达到目标剂量,一般1~2 周增加1 次,故起始剂量2.5 mg,q.d.,目标剂量10~20 mg,q.d.;若出现干咳等不良反应,可改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片,起始剂量75 mg,q.d.,目标剂量为300 mg,q.d.。注:监测患者血压,嘱患者定期复查肾功能及血钾。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起始剂量6.25~12.5 mg,b.i.d.,目标剂量为50~100 mg,b.i.d.。同样需监测血压及心率。螺内酯20 mg,q.d.。呋塞米20 mg,q.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q.d.。地高辛片维持量0.125~0.25 mg,q.d.。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q.n.。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法治疗。采取心内1 号方:黄芪 5 g、党参5 g、桃仁3 g、红花3 g、川芎3 g、生地黄3 g、当归3 g、赤芍3 g、地龙3 g、桂枝3 g、甘草1 g、肉桂1 g、冰片1 g。诸药打粉,姜汁调和成贴敷药,穴位贴敷于肺腧、心腧、内关、膻中,1 次/d,贴4~6 h/次,根据患者皮肤敏感程度,适当调整贴敷时间,疗程为4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临床疗效、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积分法判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加重,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实施6 min 步行试验与NYHA 分级方法,以评定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恶化4 个等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采取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判定,判定标准:总共21 个条目,各条目0~5 分,总分105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晕、头痛、皮肤红疹、瘙痒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n,%,)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分级比较 治疗组心功能2 级22 例(55.00%)、3 级12 例(30.00%)、4 级6 例(15.00%);对照组心功能2 级12 例(30.00%)、心功能3 级19 例(47.50%)、心功能4 级9 例(22.50%)。治疗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6,P=0.041<0.05)。治疗组治疗显效20 例、有效17 例、无效3 例、恶劣0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治疗显效12 例、有效17 例、无效7 例、恶劣4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9<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36.64±7.14)分低于对照组的(45.64±5.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5,P=0.001<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发生头痛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发生头晕2 例、头痛2 例、皮肤红疹1 例、瘙痒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发病率、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均较高,且随着人口老年化,该疾病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因此,规范心力衰竭的诊疗,提高疾病的防控水平,保证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恰当的治疗,最大限度的减小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辨证施治,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调节机体的营养水平,改善其预后,从而提高生活质量[5-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中医证候总积分(11.64±1.64)分低于对照组的(12.37±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6,P=0.041<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9<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36.64±7.14)分,低于对照组的(45.64±5.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5,P=0.001<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0.05)。充分表明此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原因是因为穴位贴敷特点是将药物作用于体表穴位以活血化瘀,沟通表里,畅通血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9-12]。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确切,是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猜你喜欢
证候穴位心功能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