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联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2022-01-07 12:29蒋亚男韩文龙李腾史君李志强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2期
关键词:活动度节段椎间盘

蒋亚男,韩文龙,李腾,史君,李志强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河南 商丘 476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LDH的发病机制为腰椎间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或由于过度的负荷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组织从破裂处脱出椎管,对相邻神经造成压迫,最终引起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2-3]。LDH一般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摘除髓核是常用的方式,该种方式治疗LDH的短期效果较好,然而该种方式通过解除神经压迫缓解腰腿疼痛,患者后续腰椎失稳可加速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退变,并可发生腰痛、椎管狭窄等并发症[4]。Isobar动态稳定系统是一种新型技术,已有报道[5]将其用于LDH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研究探讨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联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DH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年龄42~75岁,平均(47.84±8.42)岁;男37例,女23例;病程(3.72±0.92)年;L4~L541例,L6~S119例。对照组年龄41~73岁,平均(46.07±8.37)岁;男40例,女20例;病程(3.69±0.94)年;L4~L544例,L6~S11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X线检查证实为LDH;②存在手术适应证并接受手术治疗;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椎间盘重度钙化、椎管狭窄等;②合并神经肌肉疾病;③合并全身系统感染性疾病;④神志异常不能配合完成研究。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具体为:全麻后,取俯卧位,C臂定位后术区常规消毒,取后正中约5 cm切口,从髓核突出侧贴棘突骨面切开皮肤,逐层将皮肤、皮下及腰背筋膜切开,将突出的椎间盘显露,清除突出的椎间盘及破碎的间盘组织,进行相邻节段神经根侧隐窝减压,椎管内无残留髓核、神经根松弛、神经根管无狭窄、伤口无出血为手术结束标志,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观察组麻醉及减压同对照组,同时采用Isobar动态稳定系统(钛环及钛合金椎弓根叠加组成的微动关节)固定治疗,潜行游离腰背筋膜,在棘突两侧旁做长约3 cm切口,从多裂肌与最长肌的间隙进入,显露双侧椎弓根,置入动态稳定系统,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术后给予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的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屈伸位L1终板与S1终板夹角差为腰椎活动度;病变节段屈伸位取上下终板的夹角之差为邻近节段活动度。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JOA、ODI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的JOA评分低于对照组,O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JOA、OD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的JOA、ODI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JOA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23.18±4.46 10.17±1.76 15.24±2.13 27.51±3.26对照组 60 22.96±4.60 15.36±2.54 15.03±2.24 23.17±2.89 t 0.266 13.009 0.526 7.716 P 0.791 <0.001 0.599 <0.001 ODI评分

2.2 腰椎及邻近节段活动度治疗后,观察组的腰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邻近节段活动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腰椎及邻近节段活动度比较(±s,°)

表2 两组的腰椎及邻近节段活动度比较(±s,°)

组别 n 腰椎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7.56±0.66 6.21±0.43 7.28±1.18 7.36±1.18对照组 60 7.63±0.52 3.87±0.83 7.32±1.07 8.24±0.69 t 0.645 19.390 0.194 4.986 P 0.520 <0.001 0.846 <0.001邻近节段活动度

2.3 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后,观察组的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时间 组别 n CRP(mg/L) IL-6(μg/L) TNF-α(μg/L)治疗前 观察组 60 2.33±0.40 10.86±1.32 28.15±2.43对照组 60 2.41±0.39 10.69±1.27 27.76±2.50 t 1.109 0.719 0.867 P 0.270 0.474 0.388治疗后 观察组 60 1.43±0.19 6.06±1.04 20.04±1.87对照组 60 1.97±0.25 8.54±1.17 24.55±2.04 t 13.321 12.271 12.624 P<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指腰椎随年龄增长而自然老化的生理过程,超负荷及过度劳动可加速腰椎老化的进程[6]。髓核摘除术是治疗LDH的经典手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然而经过长期的随访发现,接受手术治疗的LDH患者长期预后较差,可出现椎间隙狭窄、椎间不稳及椎间盘突出复发等,导致LDH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加重。Isobar动态稳定系统是由钛环及钛合金椎弓根螺钉叠加组成的微动关节。国内已有研究[7]利用该系统治疗LDH,结果显示Isobar系统可降低患者ODI指数且并发症少。而姚欣强等[8]的研究将Isobar系统用于LDH治疗,结果显示该系统无法阻止动态固定节段退变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患者的ODI评分及JOA评分均显著改善,优于单独手术治疗,表明联合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对LDH患者腰椎功能及腰腿疼痛的改善效果较好。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患者的腰椎活动度高于单独手术治疗者,邻近节段活动度低于单独手术治疗者,提示联合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可更好地保留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原因可能为Isobar系统可避免手术切除后因创伤引起的腰椎不稳,同时该系统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并维持节段的稳定性及椎间隙。文献[9]指出,炎性因子如CRP、IL-6、TNF-α等的水平在LDH患者中异常表达。CRP可反映炎性反应的程度,并可促进斑块破裂及单核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诱发血栓。TNF-α可增强黏附因子的表达,增强炎性反应及细胞毒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Isobar治疗患者术后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显著,提示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联合手术治疗LDH可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对机体的损伤。

综上所述,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联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改善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减轻腰腿疼痛,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猜你喜欢
活动度节段椎间盘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