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2022-01-09 04:59罗文抄罗铁军
医药前沿 2021年34期
关键词:丙组氯吡乙组

罗文抄,罗铁军

(龙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广东 惠州 516800)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指的是由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硬化而引发的心肌缺血或缺氧性坏死。轻者将出现语言功能、运动功能障碍,重者将出现死亡,所以该疾病会在很大程度上威胁患者身心健康。目前,临床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溶栓等方式治疗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其中溶栓治疗是首选方案,但该治疗会引发众多并发症,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临床常给围手术期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但也会导致一些患者出现不良事件[1]。为此,本文将在医院收治的129例患者中,应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端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6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接受溶栓治疗的129例急性ST 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43例。甲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4~73 岁,平均年龄(59.73±1.23)岁,平均体重(71.24±11.63)kg;乙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3~72 岁,平均年龄(58.48±1.45)岁,平均体重(73.81±12.20)kg;丙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2~71 岁,平均年龄(57.39±1.67)岁,平均体重(72.60±9.96)kg。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ST 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已签署知情权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18 岁以上且肾衰竭患者;②对比剂禁忌证患者;③严重肝、肾等疾病患者;④严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以及交流障碍患者;⑤临床资料不齐全患者[3]。

1.2 方法

所有患者每日服用300 mg 的负荷剂量的阿司匹林1 次,维持100 mg。甲组给予低负荷氯吡格雷治疗,每日指导患者服用300 mg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1 次,维持75 mg。乙组给予高负荷氯吡格雷治疗,每日指导患者服用600 mg 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1 次,维持75 mg。丙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每日指导患者服用180 mg 的替格瑞洛2 次,维持90 mg[4]。

1.3 观察指标

对三组患者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冠状动脉血流情况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进行观察。慢血流/无复流是由经验丰富的2 位医师进行判断,而且血管造影显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血流分级Ⅱ级以下(包括Ⅱ级),TIMI血流Ⅲ级而心肌灌注显影为Ⅱ级以下(不包括Ⅱ级),该结果不受痉挛、栓塞等情况对血流的影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血流分级标准:闭塞远端血管并未出现前向血流灌注为0 级;病变远端血管出现前向血流灌注,但远端血管床无法充盈为Ⅰ级;超过3 个心动周期后才完全充盈病变远端血管为Ⅱ级;于3 个心动周期内完全充盈远端血管为Ⅲ级。以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卒中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判定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对比

甲乙丙三组的慢血流/ 无复流发生率分别为27.91%、18.60%和4.65%,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丙组发生率低于甲、乙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对比

2.2 三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改善情况对比

经过治疗,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有所改善,且丙组改善程度优于甲组和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改善情况对比[n(%)]

2.3 三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

治疗后,丙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甲组和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肌梗死的一种分型,另外一种分型是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说明在心肌梗死出现后,通过心电图在心电图上会有ST 段抬高。如果出现此种情况,就属于心肌梗死中比较严重的类型,一旦出现ST 段的抬高甚至T 波的倒置和高尖,说明心肌梗死的程度比较严重,范围比较广泛,因而还需要根据心脏彩超、冠脉CT 以及冠脉造影,评估冠脉管腔狭窄的程度是否要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的处理,或者冠脉搭桥手术的处理。在手术后还需要长期服用扩冠、抗凝的药物,才能从时间以及精力上达到最快的恢复[5]。氯吡格雷是一种P2Y12抑制药,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是该药只有经过2 级肝酶代谢才能发挥作用,起效并不快,一旦结合血小板受体,会产生极高的不可逆性,进而增加众多不良心血管事件。替格端洛也属于P2Y12抑制药,但具有多效性,可更快吸收,且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具有可逆性,进而能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将抗血小板的作用发挥出来,更能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6]。

金彦彦,白融,叶明等[7]学者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及预后的影响》研究中的结果显示,第一,三组患者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比较,低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替格瑞洛组患者和高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高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高于替格瑞洛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低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和高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在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卒中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替格瑞洛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结果显示,第一,丙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低于甲组和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甲组、乙组和丙组的冠状动脉血流改善优良率分别为74.41%、83.72%和97.67%,丙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甲组、乙组和丙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48.83%、32.55%和6.97%,丙组比甲组和乙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金彦彦,白融,叶明等[7]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相比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替格端洛治疗的效果更好,但高负荷氯吡格雷与低负荷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替格端洛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显著效果,能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猜你喜欢
丙组氯吡乙组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