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肠生和培菲康在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22-01-09 04:59吕玉文
医药前沿 2021年34期
关键词:培菲康抗生素杆菌

吕玉文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儿科 江苏 苏州 215002)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指的是经过抗生素药物治疗后继发出现腹泻情况,原因在于肠道内菌群失衡。据临床调查显示,广谱抗生素引起相关性腹泻的概率约5%~39%[1]。虽然少数患者停止使用抗生素后症状可自行缓解,但仍存在多数患者恢复较慢情况,甚至严重者可能发展为重症腹泻,危及健康。对于儿童来讲,其本身胃肠道功能较为薄弱,更易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问题。传统临床治疗该疾病采用药物为整肠生,但效果不理想,且患儿恢复较为缓慢[2]。培菲康作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药物,用于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具有见效快、效果理想等优点。本文针对2019 年8 月—2021 年4 月我院门诊收治150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对比二种药物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2021 年4 月我院门诊收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50例,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作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3 个月~6 岁,平均年龄(3.56±1.11)岁;观察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4 个月~6 岁,平均年龄(3.58±1.12)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符合诊断标准要求[3];②均同意参与并积极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其他原因腹泻患儿;②排除抵触配合研究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包括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止泻,给与营养支持等。同时配合药物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0.5 g,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用量用法具体为:0.25 g/次,3 次/d。持续用药7 d。观察组患儿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对症治疗,即止泻治疗、营养支持等,在其基础上联合药物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0.21 g,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用量用法具体为:0.21 g/次,3 次/d。持续用药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每日排便次数恢复至1~2 次,排便性状正常)、有效(每日排便次数相比治疗前明显减少,排便性状有所改善)、无效(排便次数每日仍超过3 次,排便性状无明显变化)3 个等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记录两组患儿症状好转用时,包括腹泻停止时间、排便性状恢复时间。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各组患儿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包括TNF-α、IL-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儿症状好转时间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排便性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好转时间对比(,d)

表2 两组患儿症状好转时间对比(,d)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前检测炎症因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炎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对比(,ng/L)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对比(,ng/L)

3.讨论

抗生素是现代医学领域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高效手段之一,加之现代制药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使得抗生素的作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种类也得到了大幅度更新[3]。但自进入21 世纪以来,抗生素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加之早期阶段未给予有效的规范,使得耐药性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抗生素药物在作用于人体时也会导致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这种情况大多与药物用量过度、单一患者用药种类过多等均有着密切联系[4]。其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概率较高,尤其对于儿童感染性病变的治疗过程影响较大,加之该年龄段群体胃肠道免疫功能仍未发育成熟,如发生此类不良反应会直接对预后效果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指的是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某感染性疾病后产生的具有明确相关性的腹泻症状,即伴随着临床应用抗生素导致的腹泻症状,且该症状无法用其他原因给予解释。根据大数据临床调查指出,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中有超过700 种可在儿童服用后导致腹泻,其中抗生素占比其中的25%以上,而应用抗生素后导致相关性腹泻的概率则在5%~25%,和人体自身差异、药物种类等有着一定的关联[5]。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原因较为复杂,但可分为3 种类型。第1 类原因为临床误诊,检查过程中未发现患儿感染难辨性梭状芽胞杆菌,导致药物未产生作用或出现耐药性,从而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第2 类则是由于人体正常情况下肠道内既包含有害菌也包含有益菌,且二者可以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而在口服抗生素后药物不仅杀灭有害菌,也会对益生菌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导致肠道菌群动态平衡被打破,多糖无法经过有效降解,短链型脂肪酸的合成效率下降,而未经过降解发酵作用的多糖不宜于被儿童肠道所吸收,大量滞留于肠道内即可引发腹泻症状。第3 类则是由于抗生素药物本身在直接对肠道黏膜造成损害,使上皮纤毛组织出现萎缩情况,肠道蠕动功能下降,加之抗生素对肠道内各类酶的活性也有较大影响,因此不利于黏膜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也会导致腹泻症状[6]。

整肠生是临床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生物制剂,其药物中主要成分为地衣芽孢杆菌活菌种,在进入胃肠道环境后可改善内部环境,提升氧气消耗量,以确保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群的生长,借此恢复肠道动态平衡[7]。培菲康则属于复合型活菌制剂,其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这3 类菌种在不同条件下皆可快速繁殖,作用速度相对较快,可迅速在肠道黏膜表面建立有效的生物学屏障,减少消化系统中的毒性物质,提升黏膜吸收功能,进而改善腹泻症状[8]。

本文结果显示,运用培菲康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8.67%高于对照组86.67%,且观察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排便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炎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培菲康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更好,且见效速度更快,同时该药物还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体内炎性因子浓度,整体上缓解和抑制腹泻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培菲康抗生素杆菌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乳杆菌属分类学地位变迁后菌种名称英解汉译检索表(二)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其产品开发
侧孢短芽孢杆菌A60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思密达联合培菲康治疗新生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
消旋卡多曲联合培菲康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童年重负:“被摄入”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