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1-09 04:59李菊芳覃莹莹
医药前沿 2021年34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康复

李菊芳,覃莹莹

(南宁市邕宁区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广西 南宁 530299)

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疼痛的改善、并发症的预防及其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1]。集束化护理是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关联密切的护理治疗措施集合[2]。其比单独执行护理措施更能改善患者结局[3]。本研究探讨了集束化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阶段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90例,其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2例(单侧24例、双侧18例)、类风湿关节炎8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2例、外伤性股骨颈骨折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3.42±15.33)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7例,中学22例,大学及以上6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4.76±14.5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例,中学27例,大学及以上8例。两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首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沟通交流并知情同意的患者。排除标准:术前合并截瘫、肿瘤、DVT、感染、压疮或便秘等及其高危诱发因素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关节外科疾病常规护理,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术后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生命体征及引流量变化,术后6 h 按照患者意愿进食,予镇痛泵持续止痛48 h。进行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心理疏导、饮食指导、遵医嘱用药等,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具体措施:组成集束化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进行强化性学习,制定多维度强化护理思路,并从疾病认知、疼痛护理、心理干预、康复锻炼、自我管理和社会支持方面为患者定制护理方案。术后实施:(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2)体位护理:外展中立位,确保髋关节处于外展屈曲体位,将软枕置于双腿之间,适当抬高患肢防止水肿发生,如无禁忌,床头抬高30°。(3)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于床边,保持管道通畅,做好管道知识宣教,准确记录引流量。如术后24~48 h引流量<50 mL,即可拔管。(4)疼痛管理:术后留置镇痛泵持续48 h,每班进行NRS 疼痛评分,根据分值和患者主诉采取措施,针对患者疼痛情况施行播放轻松音乐、局部按摩、分散注意力等针对性护理措施,必要时追加药物止痛。(5)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协助每日擦身、更换衣裤、翻身,保持床单元干净整洁,多巡视病房,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鼓励亲人陪伴。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质食物、蔬菜水果,每日饮水至少1 500 mL,预防便秘。(6)药物护理: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皮下注射伊诺肝素钠40 mgQd,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7)康复锻炼: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康复锻炼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取得配合。若恢复良好,可在术后第1 天对其下肢进行肌肉按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术后第2 天指导患者肌张力训练,可进行屈伸、提臀、踝泵运动等锻炼,但需注意循序渐进,逐步过渡至坐位,术后2 周可指导患者实施站立锻炼及行走锻炼,逐渐提升其关节功能。宣教方式采用观看视频和手册、现场演示等方法教会患者及家属,并每日评估掌握程度。(8)做好出院指导和随访:嘱患者在出院后坚持锻炼,对其饮食用药进行干预指导;责任护士做好为期6 个月的电话回访,以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状况、饮食、用药、康复锻炼、复诊等,并指导患者家属给予必要的家庭支持。

1.3 观察指标

以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来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效。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关节脱位、DVT、伤口感染、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便秘等。以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来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NRS 评分、平均住院天数、自理能力评分等评价术后康复效果。出院标准[4]:(1)生命体征及血生化指标无异常;(2)伤口甲级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3)假体形态良好,位置稳定,人工关节无脱位或不稳定;(4)无必需住院治疗的围手术期合并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NRS 评分低于对照组,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髋关节晚期病变效果确切[5],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明显,围手术期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多发等特点,如术后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将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整体护理质量。本文结果显示,集束化护理不仅能有效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天数,还能提高患者在护理期间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帮助患者在术后及时恢复信心。在集束化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治疗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提升康复阶段生活质量;有助于避免或减少感染风险、关节脱位、DVT、感染、便秘等并发症发生。本研究还显示,集束化护理通过综合评估患者具体情况定制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能有效完善护理流程,规范医护人员各项医护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以及整体护理水平,有助于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增强患者信任感[6],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阶段实施集束化护理,可在缓解疼痛、缩短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康复
髋关节活动范围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