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思维的转变及重塑

2022-01-15 00:48潘亚萍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情人工智能情境

摘      要 人工智能技术对思维的模拟给教师思维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思维面临的实然困境值得我们注意,如教师的邏辑思维能力被人工智能威胁;教师思维的情感成分被技术理性过多掩盖和教学技术环境的改变造成教师思维的排斥或依赖等问题。面临此,教师思维需塑造全新思维以应对时代要求,朝向故事思维、共情思维、娱乐思维和交响思维等方向转换。为此,教师需要保持教学情感平衡,以共情思维搭建师生交流的桥梁;充分表达身体语言,赋予故事思维意义展现;游戏式的倾情投入教学,以娱乐思维赋予教学趣味和掌握教学现场的紧密节奏,利用交响思维调控教学进程。

关 键 词 教师思维  人工智能时代  故事思维  共情思维  娱乐思维  交响思维

引用格式 潘亚萍.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思维的转变及重塑[J].教学与管理,2022(03):1-4.

“人工智能是让机器来模拟人类智能,人类智能是神经、心理、语言、思维、文化五个层级上所体现的人类的认知能力。”[1]人工智能利用对思维的技术模拟使得机器像人类一样进行合理的思考和行动,以致被此技术应用到的领域或职业受到挑战或威胁。在此背景下,教师思维面临的困境值得我们审视,塑造教师全新思维内容和方法亦需探讨。

一、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思维的实然困境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给教师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亦给教师思维带来了诸多问题。

1.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被人工智能威胁

“人工智能是一种自动化的感知、学习、思考与决策的系统,它以‘算法’,包括‘深度学习’‘高质量的大数据’‘高性能的计算能力’等三大支柱为基础,经历了从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等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演变。”[2]可见,人工智能系统在模拟人类智能和思维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大量严格和精密的计算,程序化的步骤和紧凑的编程语言。通过人工智能得到的结果是经过大量的数据演练证明以及严谨的逻辑推理才得以显现,准确度甚至超过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具有挑战的,因为这造成只专注简单知识记忆或者重复的技能型教师将会被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所取代。另外,人工智能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归纳、总结教育教学信息,还能对教学问题进行有逻辑地归因和反馈,能根据大数据对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整理出一套更合理的教学认识和实践方式。久而久之,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跟不上机器的节奏,以致失去思考的兴趣而惯性地依赖机器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受到人工智能的技术威胁现象日益明显。

2.教师思维的情感成分被技术理性过多掩盖

教学是一个需要师生互动的过程,因为彼此鲜活的存在,教学才显得充满生机。在这过程中师生进行情感的感受、体验和交流,彼此的思维才得以融合,然而技术理性的发展使得情感被“丢弃”在角落里。“如果技术存在使现实沦为灾难之可能,那么作为知识分子而言,应当予以必要的警示、谴责和批判,进而找出通向未来之路。”[3]当教学活动被技术支配时,就失却了教育本该存在的温情。因此,在过分注重技术理性的教学文化里,对其进行情感性的审视显得尤为必要。技术与情感其实是教师思维中极其重要的两个方面:技术理性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思维的深度和其存在的可能;情感更是思维发展的灵魂,影响着思维的“温度”。教师思维之所以得以鲜活存在,是源于教学情境的瞬息变化及教学主体(学生)的生生不息。只有当“技术”与“情感”两者完美融合,才能使教学活动转化为教学艺术,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然而,人工智能的技术快速发展,致使教师思维“沉溺”于技术理性的漩涡中,思维跟着技术走,导致忽略或错过了思维中重要的情感成分。由于对技术的“憧憬”和依赖,教师思维中本该最纯真的情感成分就被过多掩盖而失去了对教学的人性思考,教学亦失却了生命力和活力。

3.新教学技术的加入易引发教师思维的强烈不适或过度依赖

雅克·埃吕尔(Jacques Ellul)曾提到,“技术已经成为人类必须生存其间的新的、特定的环境。它已替代了旧的环境,即自然的环境……毋宁说它们置身其中,置于一个改变了所有传统社会概念的全新背景之中”[4]。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教师的教学环境、教学形式等方面。比如教学现场中有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参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线上模拟教学等。然而,新技术的加入,很容易引发教师思维的两个极端,即思维的强烈不适或过度依赖。教师的思维习惯处于一种师生面对面鲜活的教学现场中,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感知、体验、接受等来进行思考,并随着情境的变化而适应。但是当有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外来物”构成了包围着教师自己的相对陌生的技术环境并试图打破教师的舒适圈时,教师的思维必然会产生不适。在这样的变革下,教师的思维对其教学环境的变化会产生一种严重的疏离感。亦或是,当教师习惯于技术化的教学环境或形式时,思维的惰性会导致教师过度依赖技术的能力从而失去自己对于教学问题的独特思考。但,“如果我们把人放在这个社会中来考察,那么他只能被当做一个陷在由对象、机器以及无数物质构成的世界中的存在物。技术世界不是把人,而是把物质的东西放到首位,所以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人本主义社会”[5]。显然,过度依赖于技术的便利会使得教师的思维失去其本真的特质。

二、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应具备的几种思维

1.故事思维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大量的机械性常规工作被精简成某些程序性的规则或块状组成,长此以往教师会惯性地将教学任务转交给迅捷的机器和技术来解决。如此虽解放了教师繁琐复杂的工作压力,但教师的思维会逐步机械化和枯燥乏味。故事思维所展现的独特思维能力也越来越有价值。所谓故事思维,是“存在于高概念和高感性的交汇处,是一种高概念和高感性能力,它通过将一件事置于另一种情境的方式来加深我们的理解”[6]。究其本质,实际上故事思维是一种教师将所处的教学情境进行情感化的思维转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故事思维应当成为教师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教师可借以故事这个中介将知识发生和存在的意义置于一种特定的情境中,以此来加深师生彼此的理解,这就十分吸引倾听对象即学生。如此,故事思维不仅易促使学生进行思维记忆和理解,而且因为故事其独特的特性让其成为一种高感性的思维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坎克(Roger Skank)曾指出,“人类生来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逻辑,但是却能很好地理解故事”[7]。思维具有故事力的教师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教学情境中的情感波动,通过故事将教学现场的信息、知识、情境和情感等进行整合,继而利用故事通俗易懂的特点来表达,企图利用故事来建立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如此,只有教师思维具有故事力,才能运用一种通俗共情的方式组成和表达教学情境中的种种变化。

2.共情思维

在人工智能时代,共情思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共情思维在此背景下会显得过于“温情”,导致人们重视的不是感情而是冷静的推理能力。然而,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意识到共情思维的独特作用。因为教师与之交往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静止的物品。师生不仅各自有情感,而且彼此之间的情感互动会影响到对方的感受和态度转变。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情境的创立者和推动者,需要感受和深入了解情境中的另一重要主体,即共情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推进教学的顺畅进行。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的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去体验情感世界的变化,在思想上或感情上相互感染以此产生共鸣。

“共情是感他人所感,也就是说产生共情的个体自身也会体验到他人的情绪。”[8]这其实对教师思维具有较高的要求,因为教师的共情思维要求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凭直觉感知和体会学生的内心体验,即设身处地用学生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体会他们的感受。大部分时候,这一行为应是自发的,应是教师的本能体现而不是刻意为之。共情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大胆的假想性思维方式,是虚拟现实的最高思维境界。

3.娱乐思维

娱乐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表现,它能成为教师愉悦地适应环境的工具,也是教师在面临教学困境时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的方法之一,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觉察能力,并伴随着特殊的生物性机能与社会作用。娱乐实际上是通过游戏将真实生活进行虚拟化本质的体现,“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一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愿接受的,但是又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的‘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9]。可见,具有娱乐思维会促使教师在教学时空里伴有规则但又自愿愉快地组织教学活动。这样的思维会影响到学生和教学情境的深刻转变。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被技术教学吸引之后,教师的存在略显单薄,这个时候教师个人的魅力风格就需凸显。并且,教师需要利用娱乐感来进行游戏教学,才得以“寓教于乐”。利用有娱乐性的游戏教学,能够在教学现场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使得整个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从而促使师生全情参与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娱乐思维会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游戏的贯彻与组织,使得教学氛围处于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只有将娱乐思维本身具有的特征与教学融合,才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能够不断变换身心自由释然的教学游戏中。

4.交响思维

耶鲁大学法学博士、超级畅销书作家丹尼爾·平克(Daniel H.Pink)以此提出“交响力”(Symphony,也称作交响思维)的概念,它是指把独立的要素组合在一起的综合能力,区别于分析能力与解答某个问题的能力。交响思维是发现和思考看似无关领域之间联系的思维方式,是把别人都认为无法匹配的因素组合起来,从而得出某种新观点的思维能力。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渐发达甚至有“万能”趋势的时代,教师只精通教学某一方面的能力显然已不能再凸显自己职业的优势。很多知识工作者曾从事的常规分析工作已经自动化,例如教师的收集作业、批改作业、学情分析等工作得到机械性的替代。那么,对教师独特且占优势的思维能力就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使现在课堂上有机器人辅助教学的形式,但教学情境终归是由人组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机器无法感受和替代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应仅是传授知识,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展需要教师利用思维多维的优势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情境要素、教学主体的状态变化、教学空间的合理利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协调,将教学中发生的各独立要素排列整合。教师可以预设每个要素的变化和不同的组合会造成什么样的新教学情境,继而作出不同的教学选择和教学计划。

三、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全新思维的培育

1.充分表达身体语言,赋予故事思维意义展现

实际上教师讲好一个故事,远比枯燥繁多的大道理更深入人心。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故事思维来进行教学,会成为获取学生信任的最佳途径。因为故事可以赋予单调的知识和冰冷的文字以温情,可触及学生内心深处的柔软所在。但讲好故事并非与生俱来的天赋,是教师可以学习和逐步提高的思维模式,“故事性思维是主观和敏感的,随着情感起伏,不可预知。一旦你找到并且讲述了一些有意义的故事,你就能回到批判性思维,通过润色和编辑使故事更加闪闪发光”[10]。那么,找到故事思维的窍门就成为教师讲好故事的基石。

其实,教师的身体和语言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场,身体语言是调整故事亲密度的重要手段,无论是教师站的远近、身体倾斜度的大小及身体姿态的状态等细节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故事表达。“你要明白,即使是一句话的故事,你所传达给听众的,也绝非只有语言,而是一个集合了视觉、听觉和动态的综合表演。你要保证自己的表演有足够的吸引力,还要保证故事通俗流畅。”[1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思维内容会赋予身体和语言丰富活跃的素材。运用好身体语言的表达,可以强化故事思维所蕴含的信息,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一个“表演舞台”。所以,只有教师学会充分表达身体语言,才能将故事思维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2.保持教学情感平衡,以共情思维搭建师生交流的桥梁

教师表达其共情思维的能力,不仅在于对学生的内在感受作出恰当的判断,还在于对他们表达的节奏、语调、停顿以及全面了解学生情感的能力。教学活动中有太多不确定性因素,教师只有在明白了学生的想法和心态后,才能了解学生的感受,才能从更多的角度看教学问题。共情思维会促使师生处于一种亲密的教学关系中,彼此能更准确地察觉和理解对方的思想和情感。比如很多时候学生的细微表情,即某种表情转换的端倪,或者是学生未能隐藏好情感转换而表露出来的细微表情,恰恰反映了其真实的情感世界。教师发现并把握住了就能掌握学生心灵和情感世界的“钥匙”。

其实共情思维并不是一种能够轻易掌握的思维能力。事实上,共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天赋,但是要真正掌握共情思维的精髓需要教师对此进行精心培养和进行有意识地持续关注。共情思维是一种让教师保持教学情感平衡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理解所处的教学环境和情感关系。当教师共情思维发生作用时,会发现教学情境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虚拟现实”,这种“虚拟现实”需要在师生彼此相互信任且积极正向的教学情境中才得以产生:教师设身处地地思考和对待学生,了解学生当下的学习状态和进程,用学生的目光来看待所处的教学世界,感受着学生的情感,想象着学生的想法。为此,教师可学会利用共情思维搭建起与学生交流的桥梁,以保持教学情感平衡。

3.游戏式的激情投入教学,以娱乐思维赋予教学趣味

由于当下现代媒介因为资本控制下的信息全球化,以浅薄空洞的内容,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导致“泛娱乐化”。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注意以及规避,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认娱乐思维给教学带来的教学趣味。投入娱乐并不是“逃避现实”和被动地撤离现实,相反,它可以是有目的的“逃脱”。教师需要全情投入当下的教学中,游戏通过一种愉悦的方式将个体的教学活动与更宏大的社会体验相联系,教师通过娱乐将师生和教学紧密结合到一起。注重在教学中贯彻娱乐会使得教学更加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而这也会要求师生充满自豪感、更具有创新性来面对教学。“与游戏相比,现实更难投入。游戏激励我们更积极主动、热情洋溢、自我激励地参与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当中。”[12]在倾情游戏式的教学中,教师还需注意实时反馈。当教学中充满娱乐性时,教师就需要给学生即时的奖励与惩罚,以更加有方向性的指导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去面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因此,当教师学会游戏式的激情投入教学活动,就已经利用了娱乐思维,并赋予教学更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4.掌握教学现场的紧密节奏,利用交响思维调控教学进程

交响式的思维方式是需要教师对教学中的各个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后,再配以相应独特适合的教学技巧和手段,将其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自己脑海中交响思维空间的建设,做好各个手段和阶段的搭配以及配合,使得教学活动能够综合多方因素实现丰富的展开。实际上这对于教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充分把握教学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把控全场,对预设的教学内容进行想象情境后才能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进行展开,将教学核心表达出来。这不仅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进行转换,更应该是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因素进行理解、想象和发挥。另外,想充分发挥好教师交响式思维的作用效果,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如此才能在教学现场灵活并综合应对各类教学情境的发生。整个教学过程本身节奏紧密,教师作为组织者有一定的挑战,需要有全面和高超的教学技巧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突发教学事件时而有之,教师需要敏锐地感知情境和事件的变化,能够迅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及时地反应和应对,从而实现交响思维作用的发挥。教师的交响思维会促进教师掌握教学现场的紧密节奏,从而自信地调控教学进程。

参考文献

[1] 蔡曙山,薛小迪.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从认知科学五个层级的理论看人机大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3(04):145-154.

[2] 李政涛.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教育宣言——解读《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05):3-11.

[3] ELLUL J.The Technological Society[M].WILKIN SON J,trans.New York:Vintage Books,1964:159.

[4][5] 埃吕尔.技术秩序[M].吴国盛,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120-143.

[6][7] 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M].高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09,108.

[8] Singer,T,& Klimecki,O.M.Empathy and compassion[J].Current Biology,2014(18),R875-R878.

[9] 胡伊青加.人:游戏者[M].成穷,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7.

[10][11] 安妮特·西蒙斯.故事思维[M].俞沈彧,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289,102.

[12] 麦戈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游戏化如何让现实变得更美好[M].闾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26.

[作者:潘亚萍(1997-),女,安徽铜陵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共情人工智能情境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