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2022-01-15 00:48王献玲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升学生涯普通高中

摘      要 一直以来,我国普通高中缺失职业生涯教育,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欠缺,升学和就业的目标模糊,这种状况不适应当今人才培养的要求,落后于高考改革的形势。研究选取了河南省四所普通高中作为調查对象,以探析目前中部地区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策略。

关 键 词 高中生  普通高中  职业生涯规划

引用格式 王献玲.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2(03):25-29.

高中是基础教育向专业教育和职业发展过渡的重要阶段,学生们正面临着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抉择,因此,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非常重要,2014年12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提出“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建议“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上述《意见》均表明了普通高中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迫切性。

现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职业指导,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是其开创者,提出职业指导就是让求职者了解自身特质和职业要素,通过分析抉择,实现人与职业的最佳结合[1]。其后威廉姆逊(William son)进一步发展之,于1939年形成了职业选择三原则,即了解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职业对人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人职匹配。随着职业指导的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的职业指导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个体职业发展的问题,个体职业发展与其人生观、职业观、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个体生涯发展的教育问题。进入七十年代,美国学者西德尼·马兰(Sydeny Marland)、霍伊特(Kenneth B.Hoyt)先后提出并形成了职业生涯教育理论,指出:职业生涯教育是关乎所有的工作而设置的教育;自我认知与工作世界认知同等重要且关系密切;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增加个体生涯选择的机会;职业生涯教育是终生的,必须涵盖整个社会及学校教育[2]。

就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而言,国外研究普遍认为对其就业及升学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者David Neumark和美国劳动统计局职员Donna Rothstein在《从学校到工作项目和从工作到教育过渡》一文中,借助1997年全美青少年纵向调查(NLSY97)的数据,评估了school—to—career(STC)项目对高中毕业生就业率和升学率的影响,结果显示STC项目的不少举措能够提升高中毕业生的就业率[3]。John H.Bishop和Ferran Mane以高中生接受职业生涯教育机会为背景,通过12年的纵向研究,发现高中学校职业生涯教育能够对毕业生的工作收入产生积极影响[4]。

综合上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是引领个体对自身特质和职业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其人生目标,就生涯发展的各阶段做出合理的安排,以促其生涯发展。高中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其选修课程、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调查及结论

基于职业生涯指导理论和本课题研究目标,通过专家咨询、论证,课题组自编《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围绕高中生的自我认知、对升学和就业的规划、对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知识的了解,以及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状况等四个维度进行调查。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择郑州市的W高中、J高中,以及南阳市的E高中、S高中为调查学校,随机抽取了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班主任、学科教师进行调查。其中,问卷调查每所学校抽样各年级50名学生,共150人,共计600人,发放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71份,问卷有效率95.2%;访谈调查每所学校各2名学生、2名教师(含班主任),四校共访谈学生8人、教师8人。数据录入后,采用EXCEL,SPSS21.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自我认知不明晰

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够帮助个体明辨自身优势和劣势,据此理性选择适合的专业或职业,可避免生涯抉择的困惑性与盲目性。在个体特质与职业匹配的关系中,职业兴趣和能力是重要因素,因此,本调查关注了高中生对自身职业兴趣和能力的认知状况(见表1)。

在上表571份有效问卷中,就“个人兴趣”认知,56.3%非常了解,42.1%不是很了解或者不了解,1.6%没有考虑过;就“个人能力”的认知,36.5%非常了解,60.8%不是很了解或不了解,2.7%没有考虑过。由此可知,相当部分的高中生对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不太了解。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在访谈中进一步发现,多数高中生个人兴趣实为电子游戏、上网社交、追剧等生活乐趣,并非职业兴趣;对个人能力的认知也存在偏差,仅以学业成绩为衡量标杆,而不兼顾其它素质。这种兴趣和能力的归因无法认知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因此,难以科学匹配未来的职业。

另外,调查发现,普通高中生对自身兴趣和能力的认知程度存在年级差异,其认知程度与年级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高中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积累,心理认知在发生变化,会越来越关注自我条件。

2.对升学和就业缺乏科学认知

普通高中生毕业时无论升学或就业,都需要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做出判断,即选择哪个大学和专业、从事何种职业。依据职业生涯指导的原理,高中生必须要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的基础上,遵循“人职匹配”的原则,科学地认知升学或就业。本调查对此进行了关注(见表2)。

(1)对升学的认知

表2显示,在571个有效回答中,高中生升学认知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自己的兴趣”是主要因素,占比高达84.6%。但“家人的期望”“地域因素”“热门专业”也有相当的影响,分别占比33.8%、29.2%、21.2%。甚至“學校名气”“家庭经济条件”也占一定的比例。而且,影响因素中“自己的兴趣”虽然占比高达84.6%,但其占总频次仅37.6%,这表明相当部分高中生升学认知在考虑自己兴趣的同时,又看重学校的知名度、热门专业、家人的期望等。

分析认为,高中生升学认知无明确的目标导向,升学动机偏向于追逐潮流,盲从性、依从性比较明显,这种状况极易导致未来专业与自身特质不相匹配,不利于其大学的专业学习。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2019年开展的一项调研印证了本调查的结论,该中心围绕“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所填报的专业了解程度”进行调查,结果“了解一小部分”和“完全不了解”的比例高达72.5%,而“非常了解”的仅占3.4%。如此,学生在升学专业选择上很难做出合理规划[5]。

(2)对就业的认知

关于高中生的就业认知状况,本研究从就业关注度和择业影响因素认知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见表3和表4)。

从表3可以看出,571个有效回答中,就“是否考虑过未来职业”,22.6%已有明确的想法,70.9%只是考虑过,6.5%没有考虑过;就“职业种类及国家就业政策的了解”,4.2%非常了解,91.6%不是很了解以及不了解,4.2%没有考虑过。由此可知,高中生的就业关注程度不高,对职业的种类和就业政策不甚了解。此外,调查显示,虽然普通高中生对未来职业考虑、职业种类及国家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均与年级高低呈正相关,但年级间差异不大,这表明,普通高中生的就业关注度普遍低,这与其看重升学以及长期的应试教育观念有很大关联,符合当前普通高中学校的实际。

表4显示,在571个有效回答中,“行业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薪资”是高中生择业关注的主要因素。而“从业的资质和要求”“就业政策”这些重要的人职匹配因素却没有受到重视,仅占28.7%和15.8%,这表明高中生对择业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偏差。

上述问卷调查发现,在教师访谈中也得到了印证。就“您管理的班级中,学生对升学或就业有无明确的选择”问题,教师A表示,“其实学生们不管学习成绩好坏,高中毕业后,大部分都要选择升学的。而这部分选择升学者除了少数人有明确的目标外,多数学生都是受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影响,很少说有哪位学生个人主见明显;至于选择就业的学生则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升学无望而被动就业的,没有什么规划”。

本部分调查表明,目前相当数量的普通高中学生对未来生涯发展没有做过认真规划,升学认知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不关注或不了解现有的职业种类及国家的就业政策;在择业标准上看好的是工作声望、环境舒适、薪资待遇等,忽视了对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从业资质和要求”“就业政策”等因素。总之,“高中生对社会和职业的认识既陌生又好奇,在面临未来专业选择、未来职业规划问题时经验比较欠缺,很多学生盲目跟风或无从下手,缺乏生涯规划意识”[6]。

3.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了解不全面

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系统的、严谨的知识体系,有成熟的理论、测评工具和决策模型,个体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借助这些知识和方法。调查中我们关注了高中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571名被试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275人,占48.2%;了解“职业认知”的182人,占31.9%;了解“职业测评”的136人,占23.8%;了解“职业心理咨询”的124人,占21.7%;了解“人职匹配”的75人,占13.1%。分析认为,大多数高中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知识了解不够全面,致使很难进行自我规划,因为不能进行自我认知以及职业世界的认知,就难以判断自身适合哪种职业;不了解职业测评、人职匹配的原理和方法,就无法运用科学的工具对职业生涯目标做出决断;因为不熟知职业心理咨询,当遇到生涯发展困惑或心理障碍时则会无所适从,对职业前景茫然。

4.职业生涯教育缺失

为了从深层次了解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们调查了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状况,结果如下:

就“学校是否开设了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调查,571个有效回答中,92.6%回答没有开设。在访谈中教师B表示:“非常希望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课,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好处。但学校认为职业生涯课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因此,不重视,即使列在课表上也只是摆设!”这表明学校对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没有严格的教学计划和规范,不如其它学科课程那样完善并能予以认真执行,对高中生来讲职业生涯指导课形同虚设。

对“学校是否举办过职业生涯教育相关的主题活动”的调查,571个有效回答中,50.1%回答没有,25.4%回答没有关注过、不清楚,23%回答有、但比较少,1.5%回答很多。另外,对“学校是否举办过职业生涯教育主题讲座”的调查,49.4%回答没有、22.7%回答没有关注过、不清楚,26.3%回答有、但比较少,1.6%回答很多。在访谈中,学生A表示:“好像听说过有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活动和讲座,不过应该没人浪费时间去参加!也有一个心理咨询室,但学习课业重,谁去咨询啊!”这些调查表明,学校举办有职业生涯教育的活动,但出于种种原因,学生们对这些活动缺乏积极性,大部分学生不关心,参与度不高。

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是否给过您职业生涯方面的建议或指导”的调查,33.2%回答没有,13.7%回答没有关注过、不清楚,47.7%回答有、但比较少,5.4%回答很多。分析认为,班主任和授课老师利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进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较之专场活动要更为便捷,但由于教师们的职业生涯指导知识和技能不均衡,所以,近半数的班级缺失该方面的指导,即便有指导活动,因效果不佳,难以引起学生们的关注。

综上分析,目前普通高中学校对职业生涯教育重视度不够、举措不力、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薄弱等是中部地区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的主要原因。

二、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改进策略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重要连接点,高中学生缺失职业生涯规划,必然会造成升学或就业目标模糊,出现生涯发展断链。所以,高中阶段亟待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打好目标基础。

1.整合各学科生涯指导课程资源,构建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

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设置应系统地反映职业生涯指导的特点,要列入教学计划并切实执行。课程内容和形式既要有生涯规划基本知识,也要有社会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认识自我、认知职业的能力,并拓展其认知的途径。鉴于当前普通高中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专职教师不足以及课程构建不全的境况,学校应挖掘、整合各学科的职业生涯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生活、理想、职业等方面的指导,适时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升学、就业、创业等知识和信息,引导学生将学科学习兴趣、能力与未来职业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例如生物课,教师在教学中可将“生物制药”“食品安全与检疫”等主题融合进职业认知中,既能填补学生对生物学就业前景的认知空缺,又可提升课堂的趣味性[7]。再如,地理课,结合地理知识可整理出相关的职业类别,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特性进行介绍,如“气象服务人员”“海洋调查与监测人员”“导游”“矿山工程技术人员”等,以激发、甄别学生们的职业兴趣[8]。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职业生涯指导教师规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高质量的师资是高质量教学的保障,高中学校生涯指导教师要数量充足、人员稳定、教学专业化。其中,教师专业化尤为迫切,从国外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均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导教师有严格的资质规定。比如,在美国,担任职业生涯导师至少要拿到硕士学位,获得国家认证或执照,达到美国学校辅导员协会(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规定的道德和专业标准[9]。可见,我国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指导教师也应该接受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培训,具备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不但胜任课堂教学,还能够策划、组织职业生涯体验活动。为此,学校要建章立制提升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准,比如“定期对专业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绩效评估”,“逐步完善生涯规划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制,为参与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10]。另外,要面向全校教师开展普适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如“列出书目,规定阅读时限,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定期开展交流”,使教师树立正确的生涯教育理念,掌握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生涯教育[11]。

3.设置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咨询机构

机构建设是学校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平台和保障,就当前普通高中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状况而言,首先,亟需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教研室),设置专职负责人和若干教研人员,负责全校的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教学和效果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涯发展规划情况,并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指导中心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学校要聘请专家莅临指导,“把教师集中起来,通过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开展讨论交流活动”[12]。其次,要建立生涯发展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指导师。咨询中心不仅对有职业生涯困惑的学生进行及时、有效地疏导,使学生认清自身的问题,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保证其身心健康,还可以为学生进行人格测评、职业测评,帮助其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最后,为了保障咨询中心有效地解决学生们的问题,学校应购买必要的测评和教辅软件,比如“兴趣评估测试、性格评估、多元智能评估、学习适应性评估、生涯发展水平评估”等工具,对学生们开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咨询服务[13]。

4.建立学校与家庭、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涯指导互动机制

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破除传统的成才观的羁绊,与家庭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职业生涯指导的实践性非常强,与行业认知密不可分,所以,学校应发挥家庭和企业的优势,共同推动高中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家长的积极引导对孩子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规划合理的升学或就业是最有力的支持。对于家庭,学校可定期举办家长的帮学指导活动,通过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辅导,转变家长看待孩子“唯分数论”的偏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务实的职业观。家长“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是最了解的,同时,也对社会分工、就业情况、职业选择有着最直接的接触和体会”。所以,家长应和孩子“通过网络、媒体、报纸杂志等渠道了解现在社会经济、职业分工的现状;让孩子了解自己所处行业的工作性质和任务;理性分析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与优缺点;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会实践,给出合理的建议”[14]。就企业来说,学校应围绕学生的职业认知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要组织学生进入企业体验,另一方面,可邀请企业人士来校指导,如,座谈、讲课、示范等。通过校企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学生视野,了解行业现状、企业文化,甄别适合自身的职业。因此,通过建立“校企家”三方建立互動机制是科学规划生涯发展努力的方向。

总而言之,我国普通高中的职业生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提升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素养,做到科学认知自我,客观看待职业,明确学习、升学和就业的方向,保证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相信在科学的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的引领下,每一个高中学生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的人生蓝图!

参考文献

[1] 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

[2] 田必琴.民国时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3] David Neumark,Donna Rothstein.“School-to-career programs and transition to employ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06(25):374-393.

[4] John H.Bishop,Ferran Mane.The impacts of career technical education on high school labor market success[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4(23):381.

[5] 欧阳玲.提升高中生生涯规划能力的有效路径[J].人民教育,2020(10):56-59.

[6] 张玲玲.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性研究[J].教育观察,2020(27):35-37.

[7] 陈哲慧,刘丽莉.新高考视域下高中生物学课程渗透生涯教育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20(36):144-145.

[8] 成韬.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9] 刘丽群,王继玲.美国高中生涯与技术教育的实施路径与关键举措[J].教育导刊,2020(11):81-89.

[10] 肖玮萍.高考新政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10):17-20.

[11] 吴树山.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08):140-144.

[12] 潘松.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核心问题与有效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02):23-26.

[13] 罗金福.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09):64-70.

[14] 瞿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及其策略[J].中小學班主任,2020(09):15-17.

[作者:王献玲(1963-),男,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责任编辑  石  虹】

猜你喜欢
升学生涯普通高中
吐槽退役生涯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别让熬夜毁了升学梦
升学啦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