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的现状、问题与提升路径

2022-01-15 00:48岳静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师资劳动评价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建设劳动教育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培养的政策要旨和具体实施现状,着重分析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在专业标准层面、教学质量层面与考核评价层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从国家、学校和教师视角出发,提出编制劳动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拓宽劳动教育教师实践平台、完善劳动教育教师考评体系、提升劳动教育教师待遇等措施,以促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培养,进一步深化劳动教育改革。

关 键 词 劳动教育  师资培养  中小学

引用格式 岳静.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的现状、问题与提升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2(03):42-46.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保证多方面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1]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式确立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同时劳动教育被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劳动意识、精神等价值目标被列入相关教育规划文件,强调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体现出劳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强国必先强师,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2],教师在劳动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既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也是课程开发者、实践反思者。全面加强劳动教育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此,明确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培养的意义,发现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可能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路径,这既是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培养面临的现实命题,也是深化劳动教育改革、推进“五育融合”的有力保障。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现状

1.政策要旨

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对地方教育决策起着重要的指示与引导作用。从宏观层面来看,以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为例,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教育相关政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调控与推进劳动教育师资的发展。

(1)强化劳动教育教师培养

一方面是注重发展专职劳动教育教师,如《意见》要求结合“劳动教育的需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同时师范院校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劳动教育的相关专业;另外《指导纲要》还强调要着力保障“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另一方面是注重聘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如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相关行业专业人士等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

(2)提升劳动教育教师培训

通过研发相应的教师教育课程,进行专项培训或全员培训,将劳动教育相关内容融入中小学课程教学中,激发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组织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劳动教育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提高劳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调动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积极性与参与感;完善教师职前教育、职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探索劳动教育在各种教育、培训活动中的渗透方式,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与执行力。

(3)完善劳动教育教师监管与保障

《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以使劳动教育教师的考核评价更加成熟完备;同时《指导纲要》也强调“学校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设置机构或明确相关部门负责劳动教育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资源整合等”。此外,关于保障机制,政策文件要求有关部门需对劳动教育师资培养进行调研和规划,使资金、场地、人员等各种资源及时到位,并且加强师资交流的共享,推动中小学、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相互交流与帮扶。

2.具体实施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在劳动教育中,师资的培养和发展也是提升教育“软实力”的关键。从微观层面来看,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等都正在运用不同的措施,旨在提升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在师资招聘上,许多中小学校已经开始招聘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专职或兼职劳动教育教师。如黑龙江省、安徽省、天津市、福建省泉州市、山东省青岛市、广东省广州市等省市的中小学校在招聘公告中都纷纷注明聘请社会劳动模范、职业院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等担任专职管理人员、兼职教师或后勤服务人员,充分发挥这些优秀人才的专业背景和技术专长,配足配齐劳动教育教师,并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较大倾斜。

其次,在师资培训上,各地教育局及中小学校定期开展关于劳动教育的教师技能培训活动,以提高劳动教育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比如黑龙江省从2011年起开始每年对劳动教育教师进行培训,并将劳动教育培训活动作为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成部分;同时,上海市“十三五”期间也将劳动教育教师的专项培养列入教师专业培养计划,还有江苏省南通市、福建省晋江市和泉州市也定期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培训会或培训班,通过名师作讲座、上示范课、师徒结对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再次,在课程教学上,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鼓励教师深入挖掘劳动教育资源、创新劳动课堂形式,丰富劳动教学内容,同时也需注重将劳动教育成果及时转化,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比如山东省青岛市组织全国各地劳动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调研座谈,推出地方劳动教育教材;北师大天津附中学校的劳动技术教育教师团队通过成立项目型技术实践室、劳动技术特级教师工作室、参与课题研究等形式推进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四川省还依托金牛“T+N”星光教师培养计划,推动全學科贯通,落实劳动育人。

最后,在督导评价上,完善的劳动教育教师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和促进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并且在督导评价的过程中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偏差。比如天津市的部分区县已制定发布了劳动教育督导评价文件,正在形成区一级的劳动教育监管体系,并且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将劳动教育纳入对班级和教师的考评中;哈尔滨市已连续三十余年组织开展“哈尔滨市劳动技术教育优秀教师”评选工作,为劳动教育教师成长搭建了平台。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1)教师地位较低,不受重视

在应试教育观念下,劳动教育很容易处于口头上被重视,行动上被漠视的尴尬境地。在学校内部,尤其是位于县城或乡镇的中小学校更重视升学率,劳动教育沦为“副科”,劳动教育老师不受重视。在学校外部,家长也会因劳动教育占用学生学习的时间而产生抵触情绪。

(2)教师安排存在随意性

目前尚未有专门的劳动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所以部分学校会抽调年龄较大、教学质量较差或教学任务相对轻松的教师担任,亦或是由班主任兼任。并且,一些学校在不同学期或学年会时常调换劳动教育教师,导致教师的工作衔接、备课、教研也相应地出现各种问题。

(3)教师劳动育人理念落后

虽然劳动教育应以“劳动”的各种形式为主展开,然而“教育”才是劳动教育的最终意旨[3]。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但部分教师的劳动育人理念淡漠,将劳动教育等同于课外活动或单纯的体力劳作,学生也无法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4)专业系统的培训和交流较少

培训是帮助教师提升知识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各地中小学校在培训教师的过程中有时会缺乏针对性,难以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培训的形式更多是主题讲座、公开课,缺乏现场观摩和实地调研;缺少定期的劳动教育课程研讨和跨校跨地区的劳动教育交流活动,培训的次数相对于其他科目也明显不足。

2.教师教学质量存在偏差

(1)教学内容简单化、窄化

中小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劳动教育也要根据该特征确定有针对性、有所侧重的劳动教育内容。但是很多教师在组织、教授时存在简单重复、范围窄化的问题,将劳动教学内容局限于做值日、种树、参观养老院等操作层面,教学内容停留在较低层次,没有提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欠缺。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在任何情况下,劳动如果没有与其并行的教育,就不会有教育的好处,会成为不起作用的一种过程”[4]。

(2)教学方法较单一,创新性不足

很多情况下,教师往往通过整齐划一的方式安排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并且操作环节的指导也比较粗略,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个体特长的发挥,针对性较弱。同时,由于劳动教育不属于中高考科目,教师的教学缺少可供指导的依据,会单纯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展活动,劳动教育的形式与方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应有的特征与吸引力。此外,劳动教育与简单的操作、技术、活动等没有很好区分,从而导致教师实施劳动教育时过于注重形式,有时甚至为了活动而活动。

(3)教学评价的调控与导向功能弱

教学评价具有鉴定、导向、激励、调节和监督等功能,就教师而言,有时对学生参与劳动的实际表现缺乏科学的评判依据,无法采用统一的标准,使得评价内容泛化、区分度不高,以至于评价的调控与导向功能不能很好实现。此外,评价不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5]。由于缺乏科学专项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部分教师很难从教学评价中发现、总结、归纳出有效的反思经验,对今后开展劳动教育的借鉴作用还有待提升。

(4)教学辅助资源仍短缺

一方面是硬件设施的保障缺乏,比如学校开展活动的场地、实验室、教师的劳动教育教学设备、活动资金的筹集等,并且出于安全考虑,教师教学很容易局限于理论层面的讲授,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动手动脑能力得不到锻炼。另一方面是劳动教育教材缺乏,虽然各个学校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制教材,但知识性、科学性、理论性还存在诸多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需要处理好劳动教育国家《指导纲要》、省市统编教材与学校自编教材之间的矛盾,以加强教师劳动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5)教学过程持续时间短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各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时间相对较短,甚至有时会被随意挤占,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开展重视程度不高,更偏重于对应试学科知识,劳动教育课程课时也会有所缩短。但是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基本的劳动意识和能力需要长时间逐渐养成,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教师如何更好地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应引起教师进一步的重视。

3.教师考核评价缺乏体系

(1)教师资格申请与认定机制尚不成熟

目前教师资格证考试还没有关于劳动教育的有关科目,同时,鲜少有高校专门开设劳动教育专业,在高校甚至是师范类院校的其他专业学生也很少参与专门的劳动教育培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劳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使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良莠不齐。

(2)教师考核评价的专业性与系统性有待健全

教师评价既是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考核,也是促进教师反思、提升的重要途径[6]。目前已有部分学校将开展劳动教育纳入教师考评,但因为没有专门的针对教师劳动教育的考评标准,导致评估的指标缺失,评价还不够准确,随意化程度较大,不能对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与规制。

(3)教师管理规章制度不够严密

部分中小学校缺乏严密的劳动教育规章管理制度,同时管理方式和手段也较为单一。并且由于管理过程的疏漏,很多从事劳动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或开展劳动教育的其他科任教师,实际上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荣誉和奖励。此外在很多学校内,开展劳动教育只是作为教师考评的参考,程序、制度的公正不足,透明度不高,也滋生了教師队伍管理的相关问题。

三、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提升路径

1.国家层面

(1)加强劳动教育法律保障,提高劳动教育重视程度

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调整和厘清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比如学生在校内外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时,如果受伤或因不可抗力因素受到损害时的赔偿与追责。国家应当通过法律明确相关法律责任,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保障。此外,党和政府要将落实劳动教育纳入议事日程,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家庭、企业、社区等的主体责任。

(2)编写劳动教育指导教材,加大教育财政支持力度

在新时代劳动教育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国家有关教育部门需要编写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大纲或指导教材,并且鼓励地方结合实际自编教材。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以实现不同学校、不同层次、不同门类的具体教材用书的编写。并且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国家可以探索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新模式,提升教师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意识。此外,还要加大劳动教育财政支持力度,为劳动教育的师资建设、运行经费、监督管理提供资金支持。

(3)出台劳动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弘扬劳动教育精神品质

关于劳动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从整体来看,需要制定一个范围较广、内容精练的劳动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增强专业标准的“普适性”;从具体来看,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教育阶段劳动教育教师的要求,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制定不同的细化指标以区分教师标准的阶段差异性,提高可操作性。同时,还应大力弘扬、鼓励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通过持续不断地宣传与推广,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自主形成尊重和参与劳动教育的观念。

(4)建立劳动教育教师考评体系,提升劳动教育教师待遇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应强化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科学、系统的劳动教育教师考核评估体系,并对各中小学教师进行定期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中出现的问题,使得考评的反馈更加具有针对性。此外,加快建立劳动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和更新制度、劳动教育教师激励机制以及劳动教育师资职称评定、薪资待遇等倾斜性制度等,只有這样才能鼓励更多优秀教师从事劳动教育,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教学水平和道德修养。

2.学校层面

(1)转变观念,积极宣扬劳动教育方针政策

学校要转变“分数第一”“升学第一”的观念,对劳动教育给予实际重视,充分认识到劳动的育人功能。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并向教师、家长、社会各界大力宣传,使其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支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相关活动。通过转变传统应试观念,教师将进一步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从而对学生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聘任,灵活调整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聘任劳动教育教师,比如实行定编、定岗,将一部分原先具有专长的教师改编为专职劳动教育教师;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直接选派对口专业毕业生担任专职劳动教育教师;聘请职业院校或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课教师;等等。同时,也要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培训,并结合学校实际对教师进行脱产、半脱产培训,保证劳动教师的质量。通过这些聘任和培训的措施,在学校建立专业为主、兼职为辅,相对稳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3)完善制度,拓宽劳动教育教师实践平台

各中小学校应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开发制度、学期实施方案与计划、课程开发制度、教师承担劳动教育的绩效考核制度等,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以此增强教师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拓展劳动教育平台,建设劳动教育校内或校外实践基地, 既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部环境,也可以联合高校、工厂,建立多样的劳动教育基地,并且配置较为完善的教学设备、工具,为教师教学提供真正的实践场所。

(4)制定标准,规定劳动教育教师权利义务

在国家有关劳动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指导下,各中小学校需要制订并完善教师职称评聘指标和评定程序,做到客观、公正,明确劳动教育教师的权利义务,促使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职责明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要保证劳动教育课程课时充足,不能被其他学科占用,以保障教师能够正常、规范地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凸显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此外,学校也要调整、创新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目标导向,鼓励教师创新知识、技能传授的模式。

(5)加强交流,促进校际劳动教育合作提升

劳动教育具有内容上的综合性、活动时空上的开放性和过程中的生成性等特点,因此,不同中小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与观摩,实现合作提升。通过具体的交流活动,劳动教育教师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及时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促进劳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学校还可以采用“双导师制”,通过高校、社会机构、企业与中小学的联系,为劳动教育长期、稳定实施提供优良师资支持。

3.教师层面

(1)认同劳动教育价值,参与劳动教育教研活动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以人为主体,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劳动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这也决定了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奠基作用。教师首先要从内心真正理解劳动教育价值,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同时,劳动教育教师需要定期参与相关的专业研讨与培训活动,探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比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开展基于真实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在情境中反思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途径,从而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与教学水平的提升。

(2)提升劳动教育素养,拓展劳动教育时空范围

日常教学的组织需要实现劳动教育在各个科目中的渗透与融合,比如在人文学科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劳动意识等;在自然学科中开展有关劳动技能、劳动方法培养的实践活动;在艺术学科中锻炼劳动意志、提高劳动审美等;还可以通过项目学习、专题实践活动、“互联网+”等创新更多的教育教学形式。此外,劳动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体验劳动、学习劳动,从而提升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体验。

(3)探索劳动教育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实践新方法,引导学生理性认知劳动教育的本质功能;课程设计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实践学习。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策划、参与实践活动,注重反馈与回应。并且通过与学生交流和互动,增进对学生掌握劳动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了解,这也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4)规范劳动教育评价,凸显劳动教育评价导向功能

劳动教育评价内容应包含劳动态度观念、行为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记录和整理,在劳动教育评价的具体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不同学生的起点与发展潜力,采用综合的考察形式;保障劳动教育评价的持续性和针对性,准确反映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素养,实现常态化评价;发挥评价的调控与导向功能,并将考核评价记入学生成长档案,提升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深刻认识与反思。

(5)注重家庭劳動教育地位,实现劳动教育家校协同

家庭教育在劳动精神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家长和教师应该相互了解与信任,相互协调与合作,共同完成劳动教育的目标[9]。教师需要积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具体劳动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控措施。此外,通过家校合作,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或方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35

[2] 李琼,裴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政策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20(01):17-24.

[3] 毛菊,孟凡丽.劳动教育:现实困境、本义探寻与教学方案[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1):11-16.

[4] 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吴式颖,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445.

[5]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9

[6] 任丹颖.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教师评价研究热点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9(05):84-91.

[7] 孙会平,宁本涛.五育融合视野下劳动教育的中国经验与未来展望[J].教育科学,2020,36(01):29-34.

[8] 宁本涛. 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落地生根[N].中国青年报,2020-06-01(008).

[9] 谢媔媔.家长应加强家庭教育作用推进家校合作[J].中国教育学刊,2019(01):107.

[作者:岳静(1996-),女,山西阳泉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硕士生。]

【责任编辑  武磊磊】

猜你喜欢
师资劳动评价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