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对动物福利认知的调查与思考

2022-01-20 08:16饶木艳杨岳颖周俊俊姚齐颖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实验者福利医学生

饶木艳,杨岳颖,周俊俊,姚齐颖,李 华,王 丽*

(1.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2.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过人工饲养繁殖与筛选,遗传背景清晰,携带微生物可控,与人类在生理功能、代谢、结构以及疾病性质等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的动物。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指确保为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满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不仅仅是基本的物质条件,也包括让实验动物保持愉悦的情绪。动物福利旨在保障动物健康、感觉舒适、安全,能够自由表达天性且不受痛苦、恐惧和压力威胁。实验动物在医学与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人文教育不断加强,动物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如何在实验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实验动物及提高动物福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科研的开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动物伦理与动物福利方面的问题。医学生是医药事业的新生力量,动物实验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药理学等基础学科中[1-2]。因此,加强医学生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教育,培养其善待生命、尊重生命观念,有助于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研素养,为培养医药高素质人才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3]。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医药相关专业学生对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方面的认知情况,以期提高学生对动物福利的认知,同时为后续有针对性地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与进行伦理教育指明方向。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通过网络问卷形式调查医学院校部分在校本科生,截至2019年9月30日,回收有效问卷320份。其中男生94人,占29.38%;女生226人,占70.63%。临床专业46人,占14.38%;药学专业50人,占15.63%;医学影像、麻醉、口腔、预防专业83人,占25.94%;护理、检验、心理学专业106人,占33.13%;生物医药、中西医专业32人,占10.00%;其他专业3人,占0.94%。

1.2 调查方法

根据医学教学实验特点及相关文献研究[4-8],自编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共包括4部分内容:(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2)调查对象对动物福利的了解情况;(3)调查对象目前从事动物实验现状及对动物实验的态度;(4)已开展动物实验者对实验动物的态度;(5)调查对象对动物福利与伦理知识的获取渠道及求知意愿。

回收问卷后,调查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以Excel 201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见表1),一到四年级学生参与较多,占99.37%;已开展动物实验者占81.25%。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调查对象对动物福利的了解程度

调查发现(见表2),无论调查对象是否已开展动物实验,对动物实验过程中应遵循的“3R”原则、动物福利及其相关法规(如《动物福利法》《世界动物福利宣言》)的了解程度较低,完全不了解者约占50%,其中未开展动物实验者完全不了解动物福利的比例高于已开展者。

表2 调查对象对动物福利的了解情况(%)

2.3 调查对象目前开展动物实验现状及对动物实验的态度

调查发现(见表3),受传统医学教育思维影响,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动物实验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为动物提供更好的饲养环境,更舒适、放松的环境等。对已开展动物实验者的调查发现(见表4),实验中约30%的学生认为存在恶意虐待实验动物的现象,超过20%的学生不关注是否有恶意虐待实验动物的情况,超过80%的学生认为实验中无不恰当操作。

表3 调查对象目前开展动物实验现状及对动物实验的态度(%)

表4 已开展动物实验者对实验动物的态度(%)

2.4 调查对象对动物福利与伦理知识的获取渠道及求知意愿

调查发现,目前调查对象获取动物福利与动物伦理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为教师课堂偶尔介绍、讲座、选修课等,其中教师课堂偶尔介绍为主要途径(已开展动物实验者占42.00%,未开展实验者占50.00%),部分调查对象(已开展实验者占38.00%,未开展实验者占26.00%)表示并没有渠道去了解相关知识。无论是否已开展动物实验,超过80%调查对象愿意更多地了解动物福利与伦理相关知识,同时也认为这方面的学习非常有必要。

3 讨论

自20世纪起,实验动物小鼠开始出现,C57BL、DBA等不同品系小鼠被培育,被认为是实验动物资源发展的起点[9]。1982年,第一次实验动物科技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实验动物学科进入正规发展阶段[9]。医学教育阶段开展动物实验,对学生理解人体生命规律与疾病机制及治疗、培养基本手术操作技能和科研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3.1 在医学生中开展动物福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实验动物的广泛应用,动物权益运动与动物福利运动的兴起,动物福利与伦理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10]。由于医学院校每年消耗的动物数量庞大、参与的实验人员众多、实验技能参差不齐及动物饲养环境与实验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使医学生对动物福利与伦理不够重视。调查发现,超过50%的医学生完全没有听过《动物福利法》《世界动物福利宣言》等法规,对实验动物福利的核心理论“3R”原则,即Reduction(减少)、Replacement(替代)和Refinement(优化)[11]更是知之甚少。

3.2 医学虚拟实验尚不能完全取代实体动物实验

在对动物实验的必要性调查上,超过50%参与调查的医学生认为动物实验非常必要,近40%的认为有点必要。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实验代替实体动物实验的方式已经在国内外一些医学院校开始试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2]。虚拟实验的开展是满足实验动物福利“3R”原则的体现,相较实体实验操作失误即实验结束的情况,虚拟实验可反复操作,直至实验成功。虽然虚拟实验前期实验设计与制作成本较高,但可长期反复使用,大大减少了动物的使用数量和饲养费用。但虚拟实验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体验实验现场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存在不足[13],因此如何平衡虚拟实验与实际实验操作的比例,也是未来医学教育中应该思考的问题[14]。

3.3 医学院校应以多种方式开展动物福利教育

47.69%的实验者认为实验过程中不存在恶意虐待实验动物现象,80.85%的实验者认为实验中无不恰当操作。但20.38%的实验者不关注是否有恶意虐待实验动物的情况,这部分学生并没有尊重实验动物。因此,除课堂上教师进一步加强宣传外,还要将“无语体师”“小动物纪念碑”作为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并牢记实验动物做出的贡献,培养其尊重实验动物生命的观念。

3.4 高校教师言传身教,推进动物福利教育

调查发现,超过80%的医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学习动物福利与伦理相关知识,这也反映出医学生对人文教育的认可。然而,目前高校开展动物福利与伦理方面教育的主渠道为各门基础课程和实验课教师偶尔介绍,并没有专门的课程去学习。因此,希望教师在动物实验教学中能言传身教,注重细节,帮助树立学生良好的人文观,培养学生爱护动物意识[15-16]。也可通过开设选修课或定期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系统、详细地介绍动物福利与动物伦理知识。

实验动物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相关部门应建立及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善待实验动物,提高实验动物福利。医学生作为未来医药人才,培养仁爱之心,可为其成长为医德兼备的一流医药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实验者福利医学生
实验者在场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女儿不分场合地爱表现
相爱令我们无所不能
Take Away Pizz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