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画诗意的失落与传承分析

2022-02-24 09:22于景泽
名家名作 2022年20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笔墨中国画

于景泽

中国画从古至今始终与群众同行,与时代同行,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进入当今社会,依然有人认真学习中国画,依然有企业积极传承中国画,只不过,人们关注的内容更加丰富,企业发展的项目也更加繁杂,中国画逐渐成为一种比较“小众”的艺术形式,中国画的诗意也成为一种极其遥远的情怀,让一部分人感觉陌生、高不可攀。结合现状,分析当代中国画诗意的失落与传承,旨在介绍中国画的诗意,揭示中国画的价值,呼吁人们关注中国画的传承事业,呼吁相关企业不忘初心,在新的征程中肩负起传承中国画的责任。

一、当代中国画诗意的体现

看得见的笔墨与看不见的空间,这些都是当代中国画的特点。当代中国画的诗意性体现在灵动的笔墨中,也体现在丰富的情感与意境中。欣赏当代中国画的诗意,从不同角度切入,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观点。具体来分析:

(一)笔墨中的诗意

在创作中国画的过程中,不同的笔墨具有不同的诗意,如浓重的笔墨,看上去端庄、大气,可以很好地烘托氛围;轻盈的笔墨,看上去洒脱、灵动,可以展现真性情;娟秀的笔墨,看上去优雅、和谐,可以调动人们的情绪……笔墨的巧妙运用,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例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有一幅大气磅礴的中国画《荷风盛世》,其创作者是崔如琢。这幅画中的荷花、荷叶主要采用浓淡起伏的笔墨,整体看上去酣畅淋漓。在创作过程中,为了体现出“池塘荷花”与“盛世荷花”的不同,创作者巧妙地运用笔墨,每一朵荷花都有盛开的朝气,看上去大气、高贵,同时每一朵荷花又有自己的姿态,不迎合世俗……充分发挥出笔墨的优势。盛世需要壮阔、宏伟,更需要脚踏实地、保持真我,笔墨中透露出来的诗意,将“荷花”与“盛世”合理联系起来。该中国画传递出来的诗意,非常契合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环境。

(二)情感中的诗意

中国画涉及的题材多种多样,在中国画的创作题材中,可以看到壮丽的山河、朴素的民风、动人的故事、美丽的姑娘、和谐的社会环境……创作者以“借画抒情”的方式,赋予中国画独特的诗意,使中国画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中国画《春潮》中,创作者黄永玉就是一位感情充沛且善于诠释情感的优秀艺术家。在画面中,一只巨大的鲨鱼跳跃、翻转,它牵动着渔民,牵动着大大小小的鱼儿,甚至牵动着整个大海……这只大鲨鱼仿佛并不属于大海,它可以引导大海。从常理来分析,一只鲨鱼并不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创作者以“夸张”的方式,凸显出鲨鱼的伟岸形象,主要想烘托春潮的气氛,同时表达出了人们内心的情感,人们对待生活,对待理想,对待情感,总会有一个热情高涨的阶段,虽然潮水起起伏伏,终究会退去,但人们内心的期待一直存在。这幅中国画的诗意在于,“春潮”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人们的一种态度、一种情感。

(三)意境中的诗意

欣赏中国画,可以让人自然而然地展开联想,进入到各种各样的意境中,有的意境热闹、欢乐,可以消除人们内心的孤独;有的意境朴实、恬静,可以调节人们浮躁的情绪;还有的意境浪漫、美好,可以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中国画呈现出来的多种意境,正是诗意的体现。例如,何家英创作的《秋冥》就是一幅颇有意境的中国画。在画面中,一位女孩席地而坐,看似简简单单,实则想象的空间很大,营造的意境很丰富,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其他人物,女孩在等待谁,女孩在想念谁,女孩在祝福谁……树叶黄了,散落一地,这是一个枯枝落叶的秋天,也是一个农民丰收的秋天,女孩是在为落叶而感伤,还是在为收获而喜悦?女孩并没有流露出任何一种具体的情绪,或许女孩只是在自由地冥想。欣赏这幅画,可以走入一个个意境中,可以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自己的生活。在《山居秋暝》中,王维所表现的“秋暝”,更贴近自然,主要关注的对象为明月、清泉、松林、山石等。而何家英所表现的《秋冥》,则是另一种意境,很好地诠释出“秋暝”与“秋冥”的不同,更贴近人性,主要关注人的心理、人的情绪、人的态度、人的思维等。

二、当代中国画诗意的失落

当代中国画诗意的失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认知层面的误区、教育层面的落后、市场层面的混乱等。认识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画的发展环境,并采取合适的措施,保护当代中国画的诗意色彩。具体来分析:

1.认知层面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整体的开放性越来越明显,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受到外来文化、艺术的影响,人们在认知层面开始产生“迎合”“崇外”的倾向,认为外来文化珍贵、有趣,蕴含着无限商机,值得深入探索。久而久之,人们渐渐忽视中国本土文化和艺术。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民族艺术中的一部分,其传承陷入各种各样的困境中,中国画诗意的失落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相关行业也进入十分缓慢的发展阶段。此外,对于年轻人来说,社会在高速运转,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年轻人的所见所闻十分丰富、复杂。为了追赶国际潮流,在娱乐项目中,有些年轻人乐于选择西方的娱乐项目,在生活方式上,有些年轻人也向往西方的生活模式,他们越来越“西方化”,内心的文化自信明显不足,很少关注中国画中的诗意内涵。中国画一代代地传承,需要大量的年轻人来接力,所以说年轻人的认知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画的推广工作。如何从认知层面引导年轻人,是传承当代中国画的关键之处。

2.教育层面

结合教育领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目前有些学校并未重视中国画的推广工作,渐渐导致中国画诗意的失落。一方面,专业课的不足。在美术方向的专业课程中,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创作技能,认为中国画的优点在于高超的创作技能,并没有从情感、意境、思想等角度对中国画的诗意性进行深入剖析。学生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之后,视角仍然很狭窄,不能很好地认识中国画的价值,感受其诗意。另一方面,课外活动的不足。课外活动具有教育意义,也具有生活意义,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当前,在课外活动的策划中,有些学校突出专业性和创新性,习惯于引入大量影视元素、体育元素、潮流元素等,并没有从文化性、艺术性等视角,积极策划中国画相关课外活动。也就是说,在课堂之外,学生难以接触到中国画的相关活动,也难以拓展中国画的相关知识,学生感受不到中国画的学习氛围,也体会不到中国画诗意的影响力。

3.绘画层面

首先,相对于写意画而言,工笔画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当下中国画创作的主流,无论是展览会还是拍卖会,工笔画都是很受欢迎的。从绘画创作的艺术风格与审美境界来看,工笔画更加讲究技巧,且技术手段更加丰富,这些都与我国传统中国画诗意是相悖的。其次,就当下中国画创作者而言,其创作的初衷越来越强调视觉效果的呈现,创作更加追求技艺、技巧的创新,这对于艺术家而言,创作变得更加“刻意”,而不是像传统的中国画那样“随意”,所以,现代中国画与传统中国画相比,更多的是“预想”的创作,而不是无意而为之,情感表达方面更加“刻意”。中国画诗意都是寄情于山水,感悟大自然,无意而为之的创作。所以,从当下中国画来看,当下中国已经逐渐丧失了传统中国画的诗意,丧失了中国画中固有的写意性,或无法凸显出写意精神。所谓写意并不是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绘画形式,而是一种中国画的创作方法与观念。究其本质,则是画家对天人、物我之间本源共通的生命状态的感悟与表达。显而易见,写意恰恰是中国画诗意存在与显现的基本条件。写意性或者写意精神的缺失,带来的必然是诗意的缺席与失落。

三、当代中国画诗意的传承

当代中国画诗意的传承,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积极干预。例如,从认知视角出发,理性引导大众认知;从教育视角出发,科学改革教育体系;从市场视角出发,全面调整市场环境。这是一项全民关注的事业,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具体来分析:

1.引导大众认知

中国的开放化发展应该成为一种机遇,相关部门要抓住机遇,从“艺术振兴”的角度,正确引导大众认知。例如,在影视作品中,以中国画为主要线索,演绎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影视、生活、中国画三者联系起来,增进人们对中国画的了解,同时在具体的故事情境和人物形象中传递中国画的诗意。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可以转变大众对中国画的刻板印象。此外,年轻人经常关注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导演可以从“文化传承”的高度,在节目中渗透中国画元素。例如,导演可以设置一个“中国画诗意鉴赏”环节,安排专业人士解说当代中国画作品,普及中国画的相关知识,并策划一些趣味小游戏,邀请年轻人参与,让越来越多年轻人熟悉中国画、亲近中国画,主动发展这方面的兴趣爱好,进而成为中国画领域的传承者。

2.改革教育体系

在中国画诗意的传承中,学生群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国画的诗意,教育领域要关注学生群体的表现、需求,并展开深刻的教育改革。一方面,改革专业课。对于美术方向的专业课程,相关教师可以增加中国画教学,设计以中国画为核心的教育方案,并从情感、精神等维度,全面介绍中国画,让中国画的诗意感染学生,让学生明白绘画技能并不是唯一要点,作品中的诗意也很重要。教师还可以改革考核与评估机制,在考核环节设置中国画诗意分析类试题,在评估环节表扬学生的领悟力、想象力。另一方面,改革课外活动。策划课外活动时,学校既要注重专业性、创新性,又要从文化性、艺术性等视角出发,策划一些与中国画有关的课外活动。例如,以“走近中国画诗意”为主题,举办大规模的中国画艺术展览,各个专业的学生均可参观,校外的学者、专家等也可以参与其中。在艺术展览中,还可以设置“即兴创作”环节,鼓励学生即兴创作中国画,营造出重在参与、展示个性的艺术氛围,让中国画诗意的影响力感染每一位学生,并从校内传递到校外,推动中国画的传承。

3.绘画诗意的“唤回”

中国画诗意的“唤回”是中国画持续创作的重要出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当下中国画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在当下需要中国画诗意,这是因为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中国画诗意“唤回”是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度挖掘中国画诗意文化底蕴,从其社会、文化功能等多角度进行传承。其次,中国画诗意的“唤回”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大众审美能力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中国画不再仅仅只关注绘画技术和工艺技巧,也不再是形式上、视觉上的简单“美”,人们更加注重在中国画作品中能获得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重要寄托,尤其是在生活节奏快和生活压力大的当下,人们更加渴望精神能得到释放,所以,中国画不能只追求“笔墨程式”,要更加注重迎合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回归传统,推陈出新,才能让现代中国画诗意得以恢复,也才能让当代中国画真正走出困境,回归到有“诗意”的中国画传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承当代中国画诗意,不仅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艺术类企业的发展,还有利于整个国家的文化振兴、艺术振兴。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这几项工作措施:(1)借助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引导大众认知,提升大众对中国画诗意的重视;(2)调整专业课与课外活动的设置,改革艺术方向的教育体系;(3)正确引导艺术类培训机构,大力支持艺术类企业,调整市场环境。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要善于发挥各大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以全新的推广方式和教育方式,助力中国画诗意的传承工作。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笔墨中国画
中国画
笔墨童年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