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优化途径

2022-03-03 12:11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中心小学
学苑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美术小学生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中心小学 李 霞

虽然“美术”这个词比较简单,但是却历经千年生生不息,散发着不同的韵味,需要人们对其仔细品味,慢慢推敲。然而,当前的小学美术学习中,学生觉得学习美术就是将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画出来。而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要对学生此种学习思维进行革新,营造全新的教学环境,以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让学生知道学习美术除能够画画之外,还能从中认知美,感知和欣赏生活,全面提升自身。这是积极追求美术未来发展的表现。小学美术学习能够革新学生的审美观,改变其以往不正确的学习观念,为此,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给予学生发挥美术特长的平台。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小学美术教学也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来看,很多的小学生依然处在一种普通的学习模式中,大多数的作品都是以临摹为主,很少有自己思想观点的表达,更难以做到创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甚至会将小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这对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比如,提到月亮,大多数小学生会第一时间想起弯弯的月牙,若要小学生根据月亮展开思维,很多小学生会仅仅能想到月亮所展示出的女性的柔美。这样的想法难免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可言。

因此,为提升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当今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开始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社会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到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中。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今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依然并不乐观。

首先,许多教学方法并没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在教学上没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学生只能在单一的教学下跟随教师的思维创作,如卡通是卡通画、简笔是简笔画等,单一的作品形式,无法将学生的创新创意体现出来。而且有时家长和老师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就为让学生能够取得奖项,此种教学方法和思路明显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美术课程就只是为满足教师和家长的需求,如此教学方法不仅不科学不正确,而且无法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精神挖掘出来,学生整体创新能力也无法提高。其次,好不好、真不真、像不像往往是社会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标准,让学生在画作上更加在意追求意识层面,简单粗糙地模拟,目的就是为了画得类似和相同,思维固定在一个作品和一定的美术线路上。目前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习惯,采取单向授课的方式,进行知识的灌输。这种课程教学形态,削弱了学生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生词认识、课文阅读、内容讲解、作业布置的线性教学方式,无形之中,压制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课程教学环节,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较小,为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教师往往需要提供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但是从过往经验来看,教师提供的案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较弱,对知识的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程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了消极影响。为改善小学美术课程效果,扭转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教师无疑需要调整已有的教学思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情景教学引入到美术课程之中,依托情景教学的优势,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若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同时也应该改变小学生对美术作品评价的认知,这样才可以实现小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良好培养。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化途径

1.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持续调整教学思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强调对学生自我学习意识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基于这种教学目标,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愿意进行相应的课程创新,采用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思路、课程设置认知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小学阶段美术课程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基于这种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调整思路,在充分掌握自身情景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短板问题的基础上,持续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结合基本学情以及教学内容,对情景教学的场景类别做出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情景教学可以更好地为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教学服务,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情景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除了教师层面做出调整外,学校还应当组织好、计划好各类专题培训活动,通过系列化的专题培训,加速教师调整教学思路,掌握情景教学法应用的策略以及重点,实现相关教学法的科学高效应用,以确保教师更好地适应新阶段的教学要求。教师只有设置各种程度的问题,从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出发,设置目的性的问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并让其绘画出自己理解的思想,才能够打破原有的教学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结合,小学生具有敏感的思维、想法和天马行空的创意,但是也离不开扎实的知识基础。教师在对学生提问时,提问方式要多种多样,尤其是要具有趣味性,不能够让学生感受枯燥无味,否则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打击。教师提出全面性、广泛性和情趣高的问题,将每一位学生都纳入考虑范围,不要特别针对某一位学生,不然会让其他学生有异样的想法,从而对老师的好感度降低。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有趣的汉字》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对一些字符和文字进行观察和认识,从文字的演变过程了解中华文化。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与汉字“交朋友”,增加熟悉度,转移学生注意力。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汉字的来历吗?”等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最后,教师也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得出问题最终答案:汉字来源于象形文字。古代人民在劳动中对物象进行观察,创造出相关的象形文字,就如同学生画画,字体在之后的更新换代中不断演变,达到最简化,最终成为课本上的汉字。因而美术也如汉字一般,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并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离不开学生细致的领悟。

2.激发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纸上谈兵的创新教学并没有实际效用,只有让学生投入实践才能够学习到真正的知识。知识源于生活,美术知识亦是如此,它还高于生活,美术不只是让学生学习一些表面知识,它还能够改造整个人,升华整个人。因此,教师要对教育观念进行更新,将创新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教师要有机结合传授基础知识与挖掘学生潜能两个方面,以此作为学生的起点,如同一幢高楼大厦的盖建需要地基,才能够屹立于地面。只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够有许多途径将教学目标落实于实处,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多带领学生深入实践,结合实践进行联想,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化为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对周围一切事物的变化进行观察,为学习美术做好充足的准备。情景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程应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进行知识的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学生在互动中,开拓思路,培养思维,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基于这种认知,教师在完成课程导入后,在开展教学内容的解读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课程互动环节的设置,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持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养成。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五味瓶》内容时,此节课程是绘画创作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了解瓶子,了解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进而了解美术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根据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在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五味瓶,并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设计图案。教师先在课堂上展示五个瓶子,分别代表酸、甜、苦、辣、咸,展示给学生观看,引出此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深入理解色彩,培养学生色感,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五味瓶,用一个瓶子代表五种味道,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将各种材质的瓶子展示出来,让学生对瓶子的造型结构进行了解,如此让学生从中认识到美术的神圣价值,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美术的欲望。同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组内经验的分享,然后进行班内的集体分享。这种互动环节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接受程度,增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水平,尤其经验共享以及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地激发,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

3.结合心理规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相较于成人,小学生对美术的理解格外不同,教师先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了解,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阶段的小学生处于以自我为主的时期,只肯定自己的认知,目光比较松散,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外界。小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许多都是记忆一些事物,再将其抽象化描绘出来,其思维比较简单,将自己所见到东西当作是对事物的认知,发展方向并不固定,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不能不按照规律胡思乱想。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与有目的地猜测,从一个事物或者一个点展开联想,自由发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民间玩具》内容时,民间玩具即民间的玩意儿,更是一种艺术品,象征着人们美好的生活。美术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因而民间艺术品值得学生深入学习。教师可以针对此内容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讲台上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从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差异性出发,鼓励学生,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民间艺术品,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美术素材。同时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和创新,让学生知道世界上不存在失败的人,只是由于他们没有成功的意识,只要敢于创新,就能够创造奇迹。

4.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合理评价学生美术作品。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性格比较好强,爱争强好胜,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但是也容易受到打击。所以,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用合理的语言,不要用一些一板一眼的评价语言,如“像不像、是不是”等,否则,学生受到教师标准话语的约束,思维就会受到束缚,否则只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回答,如此教学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材《水墨游戏》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小学生通过自由发挥来完成一幅水墨画,不用在意它是什么,然后让每一名小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再鼓励大家开动脑筋,说一说每一幅作品好在哪里。这样就可以让小学生从死板的学习模式中摆脱,实现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良好培养。

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并不仅仅是盲目地教授学生画画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对美术课程有所了解,还要通过美术教学教育学生的内心,从多个方向培养综合人才。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思考创新这个词语,制定有利于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案和计划,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教育的价值。针对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教师要从各个角度和方向出发,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改变以往刻板的学习态度,同时建立相关的美术作品评价机制,用积极的语言鼓励支持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活跃学生美术思维,点燃学生心中对美术的热情,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绽放光彩,为自己未来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现状而努力奋斗,大胆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感知美。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美术小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