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法治意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培养

2022-03-03 12:11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朱璠璠
学苑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案例道德法治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 朱璠璠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其生理与心理都处于尚未成熟阶段,教育教学要关注到学生的叛逆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保证立德树人,让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形成良好的品格与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素质培养的主要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培养法治意识利于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实现,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把握法治意识的定义,在教学中选择学生喜欢、能够理解并可以内化的内容,确保知识理解下法治意识的形成,保证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

一、法治意识素养概述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法治意识。我国作为法治国家,法治意识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是立德树人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认可是在个人行为和思想认识上以法律为基础,认可法治的管理,在心理上重视法律的内容;崇尚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法律为依据,崇尚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将法律作为价值观的一种评价标准。遵守是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倾向个人行为素质的内容,遵守法律是一名合格公民必备的品格。服从是在意识层面服从法律的约束,能够服从党和国家的领导,这方面与政治认同素养有紧密联系。从法治意识素养的内容上来看,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在意识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在内容上分析,法治意识的培养要注重实践体会,要让学生在心理、思想上建立法治意识,所以在教学中就要建立相应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法治、了解法治,能够以法治来管理自己,达成高效的素质教育。

二、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1.利于学生深度学习。

新时期的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需要发挥课程优势,让学生深度学习,完成课程知识的深度理解,从中汲取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内容,以此达成素质教育的效果。法治意识的培养能够让教学在设计和实施中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指导学习理解文化知识中的核心思想,保证深度学习的效果。当学生拥有法治意识,在课程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联系法律法规,思考基础内容中所蕴含的多样化内容,从而达成深度学习的引导,保证教育教学的效果。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主要内容就是道德与法治,在法治意识的培养下,学生明确了概念知识的内化方向,利于个人想法和观念的健康成长,是达成素质培养中的正确方法。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法治意识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所以培养法治意识能够让学生全面发展。在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课堂教学都是以课程基础知识为内容,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较为浅显,概念理解占大多数,不能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特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想观念也没有得到成长。全面发展是一项新的定义,主要包含文化知识、素质和能力,而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学习中,只对知识做到简单的了解,没有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度思考。而法治意识的培养强调认知下的意识形成,过程中注重个人能力,形式上强调自我认知。同时在教学中培养法治意识需要进行教学改革,重视学生的法律认识和理解,需要引导深度认识课程内容。这样,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养成法治意识,也会有思想品德和政治认同方面的综合素质发展,促进了全面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进行培养法治意识素养的有效方法

法治意识的培养不同于文化知识教学,需要在课程教学中保证学生的思考和分析,推动法治思想的形成,将法律作为教学的方向和资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在培养方法上需要引入生活案例、开展学法活动、结合德育、组织法治讨论。

1.引入生活案例培养法治意识。

意识的形式不是简单的认识,需要在知识结构、思想认识上形成深度理解,并将所认知的内容作为行为准则,以意识进行思考和判断。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法治意识要拉近法律与学生的距离,保证法律的理解认识,促进思想观念上认可法治,主观愿意遵守法律规定。鉴于此,在课程教学方法上需要引入生活案例,组织案例分析,将法治的内容变成有生活经历感受的内容。一方面保证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强化法律的认识,让生活案例的认识可以参照法律做分析,保证法治意识的培养效果。在生活案例的应用中,教学上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案例,从法律角度研究案例中的内容,开展动态评价,让个人知识能够得到完善,形成观念认知,认可法律,形成法治社会的理解。

比如在《网络生活新空间》的教学中,教师就以疫情防控期间网络传播虚假信息的生活案例为内容,引领学生探究网络对世界的改变,探究网络宣传的助力,同时分析传播虚假信息的危害,这种行为违反了法律,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阐述合理利用网络的课程知识内容。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应多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组织分析案例中传播虚假信息的后果,保证思想认识上认为这是一个危害社会、影响正常生活的行为。在介绍违法受到惩罚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法律的作用,分析法律惩罚有哪些益处,依法处罚有什么样的作用,对网络空间有哪些影响等,推动认可法律意识的形成,树立正确的法律认识,在带动网络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了法治意识。

教师在引入生活中法治的内容时,需要做好资源设计,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生活案例中的法治内容,并以法律条款和内容为基础做介绍,确保案例内容的深度认知。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其价值观和思想意识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在案例分析的活动中既要做开放式的讨论,鼓励自我想法的表达,形成多元化的观点,也要以法律为基础为案例中的行为作出总结,确保正确的认识,保证法治意识的形成。但是,生活案例的开展要与课程知识内容一致,应在基础的知识教学之后进行,让学生有基本的认识,学生可以在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中有自己的想法,意识上能够做主动的思考。

2.组织学法活动培养法治意识。

法律是公平、公正的,能够规范管理社会,保护合法权益不被侵害。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性格上容易冲动,情绪管理能力不足,容易产生一些极端的思想。在法治意识的培养教学中要让学生崇尚法律解决问题,使法治意识的认识变成自身能力,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组织学法活动,以《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刑法》等内容作为基础,结合课程知识教学做设计,使初中生能够在学法活动中了解法律内容,形成用法的意识。运用法律这是法治意识形成的一种直观体现,能够让法律成为成长中的路标,减少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在学法活动中,教学要详细介绍法律的内容,并设计趣味的游戏,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强化理解与记忆。

比如在《法律伴我们成长》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组织关于《刑法》中故意伤害的内容,结合校园欺凌事件做法律内容的阐述,保证学生能够有清晰的认识。之后组织学生模拟受到欺凌的自保行为,引导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可以使崇尚法律的意识变成行为认知,并警示学生不能做故意伤害他人的欺凌行为。课堂中可以组织趣味的实践表演活动,简单阐述校园欺凌事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欺凌事件,并以法律来模拟审判,增加法治的体会,可以达成德育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意识。

在学法活动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生活进行,避免出现大而空的情况,保证法律可以成为保护自己的武器,推动学生建立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思想认识。方法上可以引入一些社会中违法乱纪的事情,让学生以法律条款去做分析,促进法律的深度认识,促使思想和行为上都以法律为标准。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应开发社会资源,聘请派出所、法院等法律部门到学校开展讲座,使法律能够在学生的思想认识中扎根,成为意识形态。当学生有了法律知识的积累,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标准上就能尊重法律,主观愿意以法律作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可以达成有效的法治意识培养效果。

3.结合德育教育培养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中的遵守法律培养需要结合德育教育开展,确保学生能够有深度的认识,将法律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开展较为困难,容易出现逆反心理,问题只是暂时性的解决,其思想意识和心理认识上没有改变。对于此,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运用法律的作用,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来宣传法律知识,使学生能够形成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从而达成高效的德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的方向上主要是法律宣传,典型生活内容分析,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性质,让其成为法治意识培养的资源。

比如在《国家利益至上》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具备爱国思想,但是没有具体的认识,在思想和行为准则上缺乏具体的准则。这种爱国思想的形式化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认识,容易被利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宣传国安法、间谍罪等法律知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做国家利益至上的深度学习,让课程学习中的爱国思想优良素质有具体的准则,以法律约束行为,使学生能够遵守法律,愿意依照法律衡量自身的行为,可以保证法治意识培养的实效性,保证法治意识能够随着学生成长一同完善。

法治意识是一个人的主观思想,素养培养中应体现人文思想,在教学中做好引导,特别对于学困生,素养培养应挖掘和分析学生不同的思想状态,在将德育与法治意识结合的过程中强调个人想法与分析,尊重个人成长情况,以此来设计教学内容,引导认识法律,培养尊重法律的意识。任科教师可以与班主任合作,建立法治的班级管理模式,将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作为培养法治意识的资源,用具体的管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保证初中生健康地成长。

4.开展法治讨论培养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的培养方法中,需要让学生服从法律,在意识上将法律作为核心思想。但是,初中生在信息社会环境下,思想观念不固定,所以法治意识的培养难以取得效果。鉴于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开展法治讨论,拓展教学内容,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引入主流思想,介绍国家政策,增加法律改革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课程知识学习中有全面的法律知识认识,建立政治认同,形成服从法律的意识,保证法治意识培养的实效性。在拓展法律方面知识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以法治讨论为形式做设计,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理解认识变成思想认知,促进理解内化。

比如在《做守法的公民》教学中,首先在内容上拓展关于婚姻法、土地法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接触法律,使个人思想在认知的形成中可以服从法律,将法律作为参照。其次介绍法律中新的规定,讨论为什么要做这些改变,使学生能够在意识上形成法治,能够支持法律规定。最后提出案例,组织学生依据法律内容去做判决,建立趣味的“小法院”,让法治认识变成事情的判断辨析能力,促进认知上的思考分析,保证法治意识素养可以结合辨别和判定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法治方面的讨论开展是以法治为核心,结合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社会参与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教学预设,明确学习的目标,保证学生能够有自主性的认识,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意识培养要以学生为主体做设计,引导学生认可法律,崇尚法治,遵守法律,服从法治管理。在实践教学的方法上,要针对意识的形成来引入生活案例,保证中学生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组织学法活动,丰富法律认识,促进用法保护自己,结合德育教育,以法律去约束错误行为和思想,培养遵守法律的思想,开展法治讨论,拓展法治内容,使学生服从法律,保证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案例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