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

2022-03-04 14:23张鹏斐
当代体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课堂

张鹏斐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体育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体育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还需要保证学生身体素质、道德修养的提升。为了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当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打造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能在体育课堂中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目前,体育教学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利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需要努力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重视体育场地的合理布置,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做出科学的评价,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1 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缺少较强自律性

体育课堂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自律性,难以全身心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因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影响,都使得学生缺少较强的自制能力,既无法跟随教师的步伐学习知识,也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与同伴、教师的配合不够默契。而这就会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维持课堂纪律上,无法拥有充足的时间讲解知识,大大降低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影响到学生积累体育知识。

1.2 体育器材不够完善

当前体育教学存在普遍问题,那就是缺少充足的教学器材。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消化和理解体育知识,还会导致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因经费的影响,学校未能在体育器材方面投入充足的器材,拥有较多的问题器械,体育场地严重不足等,这些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此背景下,学生的体育锻炼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在体育课堂中,教师通常都是开展一些小游戏,或者利用现有的一些简单器材开展活动,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学校能给予更多帮助,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采购,从根本上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3 教师教学能力问题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较低。其他学科的教师都在积极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了解并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因体育学科不受重视,体育教师未能认识到更新个人教学理念的重要性,未能积极学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创新和优化。部分年轻的体育教师虽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学习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未能积累充足的教学经验,无法为学生打造出一个更加优质的体育课堂。

2 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策略

2.1 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新课程标准对体育学科的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需要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入手,始终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了解、理解并尊重每一个学生,努力构建出一个积极、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逐步融入到学生群体中,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实现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促进。教师需要适当放低自己的姿态,能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增强其学习兴趣、提高身体素质,使体育课堂能更具有魅力和吸引力。

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普遍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了解并善待每一个学生,绝不能因学生出现错误、教学出现问题等,对学生采用训斥、置之不理、冷眼相待等态度,这不仅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还会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磨殆尽,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和方面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不断肯定和鼓励学生。

例如,在开展跨越式跳高时,有些学生因未能掌握技巧、不够熟练等出现不敢跳、跳高失败等情况。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应当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认真观察学生的动作,为学生进行细致的示范,同时还需利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在学生出现点滴进步时,教师切勿吝啬自己的赞扬,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逐渐消除其害怕、退缩的不良心理。此外,教师还可适当降低教学、训练的难度,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迎接挑战、敢于面对困难的良好品质,使其逐渐掌握调整个人心态的方法,敢于挑战难度更高的体育活动。

2.2 合理布置教学场地

体育教学的质量与器材的使用、场地的布置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关联。如果教师能在教学前布置出独具一格、合理规范的场地,科学地使用合适的教学器材,那么就能从根本上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会有效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处于清新自然、简洁明了、动感十足的场地中,其内在潜能被瞬间激活,也会产生较强的联系热情。

因此,在每节课上课前,教师都应当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布置练习场地,保证在课堂中可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使其逐渐开始兴奋,能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就可在正式教学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借助球托固定住篮球,保证有序摆放,这不仅便于学生持球,还能避免篮球出现溜走的情况。在进行50米快速跑的练习教学时,教师则需要做好跑道的清理工作,保证所有的跑道足够整洁与干净。在开展一些辅助练习时,如高抬腿、小步跑等,教师需要利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做好标记,让整个动作变得更加标准,也会让训练活动变得十分有趣和新颖。在开展排球练习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具体的能力和水平,凸显出该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场地上标记出不同的距离、颜色以及站位線条,在正确的位置上摆放网架等。当学生能始终处于较为优质、美观的场地中,看到摆放整齐的器具,不仅能保持高涨的情绪,产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还能真正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体育课程的愉悦感,能真正体会和感受到体育学科所具有的美感与新鲜感。

此外,教师在设计和布置场地时,必须要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能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与教学内容等,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认真撰写教学设计,有目的性地选择场地与器材,尽可能做到一物多用。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有效减少场地上更换器材的时间,还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2.3 丰富教学内容

从目前很多学校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如场地较小、学生数量较多、器材较少等。为了让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就需要充分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特色,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喜好进行有效改善与合理选择,最大程度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热情。学生拥有不同的喜好,喜欢的运动项目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就可在综合性考虑多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在课堂中加入更多满足学生喜好的运动项目,从根本上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教师可在教学中加入健美操,这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很多动作不仅简单易学,对场地的要求较低,还能自我调控运动强度,因而深受学生的青睐。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和喜好,有目的性地将健美操融入到体育课堂中,这不仅会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不同类型的锻炼渠道,实现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的同步提高。又比如,啦啦操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个运动项目,不仅可实现学生协调能力、身体灵活性的提升,还能在体育品德培养、团队协作等方面起到显著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有的运动资源,认真讲解一些分段动作、单体动作等,同时还需积极开展合作训练活动,使学生能在多人、双人配合下顺利完成成套动作、联合动作。具体来说,教师可开展叠罗汉、金字塔、抛接、托举等动作,让学生能在练习的过程中真正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个人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最终实现学生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的增强,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2.4 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了打造出更加符合学生喜好、满足学生需要的趣味课堂,教师就需要秉承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学习和应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氛围的逐步活跃。

2.4.1 目标达成法

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需要梦想的支撑,这样才能从梦想出发确定好人生目标。在完成最终梦想时,人们需要设定多个不同的目的,一步一步去实现一些小的目标。在每个学期开始教学时,或开展一个新的单元时,教师就需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设定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使学生能始终保持愉悦、积极的心态。例如,在开展200米跑时,教师就可在开学第一节课进行测试,与学生一起根据最终的测试结果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确定下一阶段学习中英达到的成绩。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确定较高的目标,基础较差的学生可确定相对较低的目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学习后,教师就可借助测试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训练情况,使其能了解自身目标的完成情况,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产生强烈的自信心,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接下来的训练中,甚至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

2.4.2 趣味竞赛活动

体育学科中拥有非常多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很多运动项目都需要学生能相互配合,借助团队的力量取得胜利。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就可经常性开展一些小组、班级竞赛活动,选择一些适宜开展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如接力赛、足球、拔河、篮球、羽毛球、接力赛等。同时,教师还可充分利用春秋季的校园运动会,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其中,逐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例如,在开展篮球教学时,教师就可在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后,就可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开展有趣的竞赛活动。在上课时,教师可先进行整队,要求学生按照各自的身高进行排位,在完成排位后进行报数,带领学生进行运动前的热身。该节课的知识就是教给学生防守的技巧,因而教师需要根據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开展一对一的防守。一个小组的学生需要负责防守,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则需要负责持球。教师需要对两个小组的学生提出具体要求:防守小组需要重视灵活运球,采用标准、正确的防守姿势,要做到判断准确、动作到位、顾全大局;进攻小组则需要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全力进攻。在课堂中,教师可开展小型的比赛活动,在课后可开展班级之间的对抗赛,始终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逐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在这些竞赛活动中,教师也需积极参与其中,为学生做出良好表率,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2.4.3 分层教学法

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必须要格外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因学生之间明显存在差异,因而需要教师能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差异,灵活运用分层教学法。教师可借助课前测试、交流互动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将学生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体能较强的学生、体能一般的学生以及体能较差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也需根据其层次确定教学内容和形式。例如,在开展百米赛跑的内容时,教师就需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针对体能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确定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跑步姿势、呼吸技巧、摆臂姿势等;针对体能一般的学生来说,教师需鼓励学生参与到跑步训练中,但无需限制跑步的时间,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针对体能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提出较为严格的百米跑步时间,并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借助分层教学法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一定的成长和发展,保证所有学生的身体素质都能获得一定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分层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教师能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现状,调整学生的分层,适当调整和优化教学目标,保证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逐步提高。

2.5 制定多元评价体系

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能让学生对自己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知,还能使其更好地提高和完善自己,实现个人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评价时,教师应当改变常规的评价方式,不仅需要了解学生最终的测试情况,还要关注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合作情况、学习状态等,尽可能做出一个更加全面的评价。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借助拥抱、掌声等方式肯定学生,评价学生该节课的表现;针对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利用赞誉的语言、亲切的微笑等,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则需要借助不同的动作、赞赏的眼神等,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就。在开展激励性的评价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语言的独特性和艺术性,如“感谢xx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示范”“xx同学的动作十分标准和流畅”等。除了要从自身的角度进行评价外,教师还需要开展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评价的内容,使学生能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保证学生能真正学有所成,教师就需要重视教学理念的更新,秉承终身学习的意识,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重视氛围、场地的构建,保证学生能在体育课堂中实现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的同步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党家岘乡吕堡回民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们的“体育梦”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