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开窍通络针刺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

2022-03-16 12:46冯鹏超赵汉清冯鹏飞樊丽霞梁进凤周利飞
陕西中医 2022年3期
关键词:通络益气活血

冯鹏超,赵汉清,冯鹏飞,樊丽霞,梁进凤,周利飞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100)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虽然目前临床已有多种方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但预后仍有较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风病”范畴,多因七情内伤、元气亏虚所致气血运行失调,病机为气虚血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偏身麻木、半身不遂、口舌斜等[2-3]。临床研究显示,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但患者在恢复期易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以肢体运动障碍最为常见[4]。中医学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治疗应以健脑通络,益气活血为主,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予患者常规康复治疗联合中药汤剂对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开窍通络针刺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58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益气活血通络方组、联合组各79例。益气活血通络方组:男42例,女37例;平均年龄(61.52±6.53)岁;平均病程(20.52±4.65)d;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中脑出血52例,脑梗死27例。联合组:男44例,女35例;平均年龄(61.59±6.79)岁;平均病程(20.68±4.75)d;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中脑出血50例,脑梗死29例。两组年龄、病程、缺血性脑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5]及《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缺血性脑卒中》[6]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经磁共振成像、颅脑CT诊断;患者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生命体征平稳,处于恢复期;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10分,有一定理解能力,可配合研究。排除标准:既往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史者;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恶性肿瘤者;严重外伤者;呼吸衰竭者;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交流沟通障碍者;长期服用镇静安眠药、抗眩晕药者;小脑或者前庭功能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行常规内科治疗,包括控制血脂、抗凝、控制脑水肿、改善脑局部循环等,并行常规功能康复训练。

1.2.1 益气活血通络方组: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益气活血通络方组成:全蝎3 g,炙甘草、地龙、水蛭各6 g,赤芍、山茱萸、当归、怀牛膝各15 g,党参、鸡血藤各20 g,黄芪30 g。水煎至400 ml,早晚分服,1剂/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2.2 联合组:在益气活血通络方组的基础上采用开窍通络针刺法干预,取委中、环跳、极泉、水沟、然谷、足三里、三阴交、手三里、人迎、曲池等穴位;行常规消毒铺巾后针刺治疗,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0.5 h,每10 min行针1次,左右穴位交替针刺,2次/d,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双侧大脑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s)、最大峰值流速(Vm)、血管阻力指数(RI)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神经功能指标:抽取患者治疗前后3 ml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神经功能指标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B,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运动皮层兴奋性检测: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单脉冲TMS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检测患侧运动皮层兴奋性,在选择完整最佳的刺激点后寻找最大的MEP,记录患者MEP潜伏期、MEP最大振幅。肢体运动功能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使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Meyer Motor Scale,FMMS)评价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其中下肢评分为0~34分,上肢评分为0~66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差。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评价: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or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使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erg平衡量表评价患者平衡能力。NIHSS总分为42分,Berg平衡量表总分为56分,Barthel指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越佳。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中医证候进行评价,主症包括半身不遂、感觉消失或者减退、口舌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次症包括面色晄白、自汗、乏力、气短、苔白腻、舌淡、脉沉细等,每项评分为0~3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症状越轻。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疗效指数≥70%。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30%≤疗效指数<7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见表1。治疗前,两组Vs、Vm、R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s、Vm升高,RI降低,且联合组Vs、Vm高于益气活血通络方组,RI低于益气活血通络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S100B、GFAP、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S100B、GFAP、NSE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以上指标水平均低于益气活血通络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皮层兴奋性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MEP潜伏期、MEP最大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MEP最大振幅升高,MEP潜伏期降低,且联合组MEP最大振幅高于益气活血通络方组,MEP潜伏期低于益气活血通络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皮层兴奋性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4。治疗前,两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益气活血通络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益气活血通络方组,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益气活血通络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5 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6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6。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进行评价,联合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益气活血通络方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益气活血通络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P<0.05)。

表6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且趋于年轻化[7-8]。中医学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应以活血息风、益气通络、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主要原则。益气活血通络方由全蝎、炙甘草、地龙、水蛭、赤芍、山茱萸、当归、怀牛膝、党参、鸡血藤、黄芪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醒脑通络之效。方中黄芪、当归为君药,具有通经活络、行气补血、利水消肿、益气固表的功效,辅以党参、赤芍、鸡血藤、怀牛膝、山茱萸、炙甘草、地龙有益气活血通络之效[9-11]。既往多项研究证实,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疗效较好[12-13]。针刺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在多种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研究表明,针刺可有效改善脑电活动、脑血流,增加脑供血,改善微循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发生风险[14-16]。本文研究中运用开窍通络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取委中、环跳、极泉、水沟、然谷、足三里、三阴交、手三里、人迎、曲池等穴位,其中人迎、足三里具有燥化脾湿的作用,可用于下肢痿痹;水沟、然谷属于督脉穴,督脉入络脑,针刺可发挥开窍醒神的作用;手三里、曲池等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的作用,可清热解表;委中具有舒筋通络、化瘀活血的作用;极泉、环跳具有疏通肢体经络的作用。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与益气活血通络方组比较,联合组Vs、Vm、MEP最大振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平衡能力评分升高,RI、MEP潜伏期、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且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益气活血通络方组。提示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运动皮层兴奋性相关。

S100B、GFAP、NSE是临床评价神经系统性疾病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常用指标,生理状态下,S100B、GFAP、NSE含量较低,当神经组织、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功能受损伤后,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7-18]。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现象,其S100B、GFAP、NSE表达异常升高[19-20]。本研究提示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开窍通络针刺法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

猜你喜欢
通络益气活血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自拟清热活血汤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86例
芪藤竹黄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