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君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阳明人文学院,浙江 宁波 315336)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强调高校中所有课程的任课教师都应当担负育人职责,加强对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掘与发挥,在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开展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是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强化中国文化在课程思政中的融入,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几千年文明凝练出来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道德情操、思想价值、民族风情、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具有突出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当前,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关注度,许多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兴趣,但受到语言的阻隔,难以了解具体的文化背景。而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融入中国文化教学,为我国文化向外弘扬、传播建立一个双向通道,能够推动大学生运用英语这门语言工具将我国文化传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英语课程关注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实践交流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注重传授西方国家的文化内涵、语言情况。为使得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够更加接近源语言用法规则,部分学校的课堂甚至完全引入欧美文化背景,这虽然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化的习得,但也容易使学生的中华文化意识变得淡薄。很多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西方文化贯彻到了实际生活中,形成了对民族文化的认知错位,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1]。而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能够改善上述学生民族文化意识下降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保持客观公正,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并持续保持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与自豪。
英语学科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整体而言,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的效果并不乐观,学生“哑巴英语”情况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足,在学习过程中,更多为了追求高分、考证而学,对语言本身的关注度不足。而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有助于改善以上情况。具体而言,熟悉的中国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跨文化的语言传播,也能够让学生在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交流能力。
总体而言,当前的高校英语教材,在语言文化教学上依然以西方文化为主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吸收、接纳西方文化,无法形成对中国文化的表达、输出能力。而运用这样的教材教学,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也很难找到语言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在交际中大部分时候扮演“倾听者”的角色,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以及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播。
虽然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加强了对个人发展的关注,但从考察方式层面来看,其教育手段仍然具有过强地的应试性特点。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掌握程度,主要还是要依赖考试成绩才能检验出来,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关注考试成绩,而非个人交流能力。为了在考试中获取高分,许多学生会通过大量地做题,提升语感、熟悉应试技巧,但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而言几乎没有裨益[2]。总之,大学英语应试教育让学生的学习避重就轻,背离了语言学习的初衷。
当前,不少高校为追求更专业化的英语教学条件,引入了大量的外籍教师从事英语教学,局限了中国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融入;此外,部分英语教师在学习英语、教学英语的过程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深于本国文化,也导致教师对本国文化的了解浅显,传播本民族文化的意识缺失,认为不同语言之间的渗透会加大语言负迁移,也为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影响。
目前,随着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已经加大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占比。这种革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文化在全球的弘扬与传播。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依然有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不断调整,最终保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国文化教学的顺利实现。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材,因此为保证中国文化能够全面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应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改革,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与认同。长久以来,英语教材中的语言文化内容,主要局限于介绍西方文化的民俗风情、历史典故,虽然能够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但也会对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的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占比,平衡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西方文化比例,让学生在了解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再进行全球视野的扩宽,为学生未来的文化输出提供条件,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怀着浓厚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进行文化的兼容并蓄、弘扬传播。
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的文化视野以及学习的深度、广度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保证中国文化能够真正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师应当加强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应当加强创新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是将两种不同的文化交流、融汇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两种文化背景的了解与研究。教师可加强采用对比教学这类更适于教学两种以上文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从学生所熟悉的中国文化内容出发,为学生传授一定的西方文化知识,让学生完成两种文化之间的比照,产生对两种文化共同点与差异性的明确认知。这不仅能够节省学生学习新文化的时间,也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记忆。
大学生已经处在人格健全、自我价值观塑形的关键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关注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还应当关注对学生民族意识、文化意识、家国情怀的培养。教师应当将教学视野从语言的教学、交流中解放出去,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关注对学生人文素质,特别是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培养与深化[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加强课外阅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本民族的习俗风情,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信息的交换、对比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收获。
大学英语作为为我国社会培养先进人才的重要学科,承担着为学生传授知识、开展技能训练的任务,也担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肩负让我国文化在全球范围中弘扬、传播的使命。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加强将中国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之中,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