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科学管理体系的途径探索

2022-03-18 07:31赵业丽李永山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民办高校思政

赵业丽,李永山

建构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科学管理体系的途径探索

赵业丽,李永山

(安徽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实际,提出建构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科学管理体系的路径。

思政课;实践教学;科学管理;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该课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教学,二是实践教学。准确界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努力探索建构思政课实践教学科学的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准确界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概念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什么是实践教学,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此并没有统一的认识。

准确界定实践教学的内涵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前提,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为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思政课教师组织、学生高度参与的一种教学形式,通常以活动场所为载体、以实践为中心,注重在实践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知识、能力、观念为一体,集重点、热点和焦点于一体,充分展现教师的组织和学生的参与紧密结合的特点,以及活动内容的综合性、活动场所的开放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特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建立在理论教学基础之上、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于实践之中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1]。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素可以归纳为六点:一是有配套的教学计划;二是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三是有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基础;四是教学过程体现出实践性和创造性;五是有思政课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主体的广泛参与;六是有经验总结、理论提升及情感升华。从目前来看,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有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参观实践教学基地、课堂展示、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专题征文、主题教育活动、心理咨询、校内专题活动等形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是指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外,与课程内容相联系的,有具体实践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并且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广泛参与的教学活动。

2 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校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实效、提升教师能力大有裨益。但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在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上的偏差、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价机制、经费不足等等。

2.1 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

教学管理者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主要表现为“重专业实践而轻思政课实践。部分教学管理者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比较片面”[2]。在他们看来,就业率是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而对于思政课及其实践教学,只要确保教育部规定的学时和学分即可,实践教学只是流于形式。

2.2 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形成实践教学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要以科学为依据,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3]。目前一些民办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安排,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学时学分、教学管理等缺乏系统规划和设计。不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内容与形式上重复现象比较严重,各自为战,极易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资源没有充分和有效地整合起来,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明显。

2.3 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师队伍人员紧缺且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激励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以及队伍不稳定等。

2.3.1 教师队伍人员紧缺且结构不合理

首先,有些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在教学管理实际中还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教学管理思想。其次,很多高校缺乏实践教学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导致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热情不高。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因此不少高校一般只安排理论课教师或者辅导员进行实践教学,这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缺乏专业性的师资力量。再次,理论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一些理论基础很扎实的教师专注于理论知识的研究,没有空余时间去思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题。一些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没有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也无法单独完成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离,不能最大化地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最后,大部分高校不能提供良好的环境去培养实践教学教师。一般来说,实践教学教师不仅需要花心思在理论教学上,还需要花精力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这就会占用教师学术交流的机会,导致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教师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学术交流,教学工作经验不能得到有效的分享,师资队伍的质量得不到提升。

2.3.2 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激励制度不完善

实践教学不仅需要有实践经验,还要有扎实的实践教学理论知识,更需要很强的综合实力。目前我国高校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培训,缺乏对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培养。实践教学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往往不能与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教学水平比较低,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或者高校通过创新一些培训项目加强对实践教学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另外,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教师激励制度不够完善,奖惩制度也没有落实到位,使得实践教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

2.3.3 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

一是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队伍不稳定,专门从事和潜心研究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老师较为缺乏。二是民办高校的思政课专职教师中具有较高学历和职称的人数较少,以硕士学历教师和讲师居多,理论研究水平有限。三是思政课专职教师任教时间较短,实践教学经验欠缺。四是目前我国许多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较多,大多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实践工作经历与经验,对具体专业技能要求知之甚少,与用人单位缺乏实际情况的沟通,基本上还是从书本到书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与理论教学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急需进一步提高与加强。

2.4 思政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有待完善

“教学评价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构建有效实用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及提高实效性的必然要求。”[4]科学的考核和有效的评价是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就目前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情况而言,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着评价方式不科学、评价主体单一等缺陷。实践教学主要侧重于形式方面的考核,忽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内容方面的考核。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的主体一直是教师占主导,缺乏学生的参与,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时,有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

2.5 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不足

就民办高校而言,经费是制约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民办高校的教学经费稍显不足。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既包括校内实践,又包括校外实践。校内外的实践教学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比如课外实践教学需要吃、住、行、参观门票等经费。经费不足是制约实践教学持续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

3 建构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科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1 提高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

实践教学在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是附属于理论教学的,更不是可有可无的,必须在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中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民办高校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此,要解决几个层次的认识问题。一是学校各级领导。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仅是教学单位的事,也是全校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大事。没有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一教学活动将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教师。广大教师应深刻认识实践教学的重大意义,接受实践教学这一新事物,并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研究,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三是学生。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才能激发他们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

3.2 系统规划和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力度,完善有关实践环节教学规范及规章制度,建设与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检查与质量监控。教育管理者应系统规划和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制定具体的教学大纲、设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规划一定的课时和学分等等。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点,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上,不但要以思政课教学目标为依据,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发现问题并积极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安徽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从学时分配、组织实施、讨论交流模式、考核评议方法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具体规划。在学时分配方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分别拿出0.5个学分(8课时)用于实践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拿出1个学分(16课时)用于实践教学等;在组织实施方面,每学期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安排,根据教学计划设计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形式的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在讨论交流模式方面,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和讨论,微信讨论、参观+宣讲等等;在考核评议方法方面,每位学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有30%以上的比重,实践教学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宣讲和讨论等,实践教学的成绩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打分,按照不同权重合成最终成绩。在实践教学模式方面,民办高校主要从日常教学实践、课堂专题实践、校外专门实践三个层面分层次开展实践教学。

3.2.1 日常教学实践

日常教学实践主要有案例教学和课前5分钟新闻播报。“案例教学是传统实践教学方式,选取实例力求接近现实生活,讲解例证必须精心策划。”[5]案例教学,选取贴近授课内容、贴近现实的案例,在课堂上插入讲解,不仅老师讲,也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内容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案例、触动心灵,达到辅助理解课堂内容的目的。课前5分钟新闻播报,授课教师让学生精心选择与本课程有关的新闻内容,在开课的前5分钟进行播报,其他同学现场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既有适时性,又能与教学内容形成合力,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3.2.2 课堂专题实践

民办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当前形势,采用课堂专题实践、精彩课堂、微信课堂等形式增加思政课的趣味性。如“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法治实践活动:举行普法知识讲座、法律知识测试、法律知识辨论赛、观摩人民法庭现场庭审等,通过开展这些实践活动,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推动法治实践,在全校师生中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为依法治校、治教、治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十九大报告精神“三进”(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系列活动:授课教师讲授十九大报告的相关知识,举行十九大报告主题知识抢答赛,组织专家及授课教师编写《形势与政策》教材,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开展系列讲座,由撰写者及相关教师主讲,目的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志向,让青春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彰显亮丽色彩。

3.2.3 校外专门实践

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教学中开设“微信课堂”,教师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讨论题目,根据实践参观教学设置讨论题目,如“民族精神”“薪火相传——民族精神知多少”“我眼中的爱国主义”等。班级同学在微信群中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借助微信平台,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栩栩如生地向大学生传输知识和信息,将传统的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

“参观+宣讲”以及微信课堂讨论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之一,也是特色之一。安徽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突出实践教学主题,努力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每学期组织学生赴实践教学基地考察学习,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科技的热情,增强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省博物院”“安徽地质博物馆”“合肥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结束后组织学生在班级进行课堂宣讲和微信群讨论,总结活动意义和收获。微信课堂讨论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每位同学在微信群里发言,授课老师在群内答疑总结。这种学习方式既灵活自由,又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将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继续推广。思政课实践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使学生增强实际情感体验和切身体会,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3.3 打造一支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指导教师队伍

“良好的教学团队及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巩固和提高理论教学、搞好实践教学的基本前提。”[6]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一支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指导教师队伍,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如统筹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处理应急事件能力等,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能力,适应实践教学开展的需要。民办高校应遴选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壮大教师队伍,培育高素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改变不合理的师资结构,建立稳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立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体系,鼓励教师通过走进社区、走进企业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4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和评价不同于理论教学,不仅仅体现在考试分数、课堂表现、平时考勤等方面,实践教学的考核和评价更应注重学生参与的热情、能力的提升以及素质的培养。要坚持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按照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容细化评价标准,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和考核。根据这一要求,民办高校应根据本校的特色和优势,构建科学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对考核评价指标的设定,不应只局限于考试成绩,还应该包括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等。在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时,不仅以教师为主导,还应参考学生的评价,并设置一定的比重。

3.5 保障经费投入

由于有些民办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上投入的不足,导致实践教学无法有效和顺利地开展,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民办高校改变以往的资金投入分配,通过加大教学经费尤其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提高师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政课趣味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坚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科学管理体系,有效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1] 喻长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策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 2020,19(5):119-122.

[2] 沈为英.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困境与突破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7(6):184-185.

[3] 郭辉.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分析[J].祖国,2019, 12(19):138-142.

[4] 王培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综述[J].高教学刊,2016,2(7):145-149.

[5] 吕东明.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7): 158-161.

[6] 刘世平.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原则的现实思考[J].科教文汇,2018,15(5):42-43.

On the Path of Constructing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yand Politics Course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O Ye-li, LI Yong-shan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Hefei 231201, China)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enhancing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path of constructing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put forward.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scientific management; the path

G641

A

1009-9115(2022)03-0094-05

10.3969/j.issn.1009-9115.2022.03.023

安徽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018jyxm1326,gxbjzd2020029),安徽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科研团队资助项目(awkytd1807)

2021-05-07

2022-03-03

赵业丽(1981-),女,安徽明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哲学。

(责任编辑、校对:王学增)

猜你喜欢
理论课民办高校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