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要素与提升路径研究

2022-03-18 07:31孙继红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研核心素养

孙继红

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要素与提升路径研究

孙继红

(唐山市路南区教育局,河北 唐山 063000)

教师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变革与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重点,国际教育的变革急需教师核心素养,素养导向的课程对接教师核心素养,人工智能的发展依赖教师核心素养。新时教师核心素养包括知识素养、情感素养、教研素养与信息素养等,其提升路径包括加强教师教育与职业培训、注重教师角色转变、建构教师监测与评价体系、关注教师持续发展,完善教师激励与保障机制、促进教师的内驱力等。

教师核心素养;结构要素;内驱力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更替,世界各国陆续开展以核心素养为新指向的课程变革。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师专业标准的重点,也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助推器”。2016年,我国进入“素养为本”的育人时代,中小学课堂教学开始逐步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对教师核心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培养教师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教师核心素养的时代诉求

1.1 国际教育的变革急需教师核心素养

纵观国际教育变革,都指向了21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以此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并将国民素质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教育强调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人格陶冶健全、独立自由精神内化养成,新时代要求教师角色的多元化,满足学生教育的不同需求。为更好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教师核心素养应运而生。全球化的教育格局形成迫切要求教师具备多元文化价值观念、文化自觉意识、文化鉴别、合作能力与选择能力,由此着力于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培养成为必然之势[1]。

1.2 素养导向的课程对接教师核心素养

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为课程改革深化与发展带来新指向,我国基础教育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随着2018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核心素养落实到各个学科。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地改变了我国基础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原有范式,也将促使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师核心素养的无缝对接。欧盟委员会教育与文化总署在其报告《欧洲核心素养》中指出,在素养取向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成功学校的有益经验是无一不注重发展“教师核心素养”[2]。教师只有具备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合新时代的新要求。

1.3 人工智能的发展依赖教师核心素养

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能够自如应对各种复杂情境的复合型人才的现实职能,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快与学生学习时间有限之间的矛盾亦已成为教育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核心素养,从而建设新时代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3]。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求教师应树立与之相匹配的信息技术理念与思维,从而形成信息技术素养,在新技术赋能下灵活、高效地驾驭课堂教学,这也是教师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体现。

2 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要素

欧美各国提出的教师核心素养模式,其着眼点是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要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对各国教师核心素养内涵与要素的研判,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核心素养应包括知识素养、情感素养、教研素养与信息素养。

2.1 知识素养

教师知识素养指的是教师应该精通本学科专业知识,具备学科教学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并掌握一些关于人类智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知识。教师知识素养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促进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系统的养成,使学生能够深度学习领会知识的产生与来源、关联与结构、作用与价值以及知识所蕴含的学科思想与方法等[4];另一方面,教师知识素养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科研究对象与相关学科事实、学科知识的结构与关系,理解知识的本质,在掌握教育规律、教学实践情境以及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将知识有效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并易于接受的知识形态,从而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这也是教师能够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基本条件。

2.2 情感素养

教师情感素养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所表现出来的正面的态度与行为意向,表现为对学科教育价值与学科价值的感悟,以及具备审美意识和形成审美心理。教师情感素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认同,帮助学生迎接问题的挑战、更专注于教学活动,它也逐渐成为教师影响自身、学生、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一旦具备情感素养,便能够充分借助学科的教育功能与学科特殊功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提升,保持对教学活动的热情,将教育作为事业认真看待并全力以赴;此外,还有助于教师从学科专家的视角来思考学科发展等问题,引导学生感悟学科中所蕴含的简洁美、抽象美、对称美、科学美。

2.3 教研素养

教师教研素养是关乎学校发展、关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中小学教师的教研素养就是教师应以科学精神支撑,以教育科研理论为指导,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等实际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讨与研究,旨在能够探索基本教育规律、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具备的素养。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肯定教师教研活动在推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校本教研要立足学校实际,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系统化,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教师教研素养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研究意识、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伦理,其中,教育教学研究意识是教研素养形成的前提,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教研素养的保障,教育教学研究伦理是教研素养的规约。

2.4 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需求,有效地收集、获取、加工、整合与运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具备一定的信息敏感,能够精准捕捉信息,并根据自身需求对信息进行准确研判;能够高效地收集、储存、整合、表达与评价信息;能够有效地运用信息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具备一定的信息社会责任感,在法律和道德许可的范围内批判性地获取和使用信息,具备信息安全意识。2014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将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是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是发展性要求,主要是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这也在政策层面上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了阐释。

2.5 品格素养

教师品格素养指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教师的信念,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由衷地热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求。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不带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问题,将学生放在教育主体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简单地将学生视为教育对象,需要从学生的内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因为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教师要做到满足学生共性的、合理的需求,消解个别的、不合理的需求,这种需求可能是知识层面的,也可能是情感层面的。教师品格素养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学生方面来讲,亲其师与信其道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良性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

3 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

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借助系统科学的思维来实施,既要考虑外部条件影响,又要关注教师内在动力倾向,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系为出发点,以教师核心素养发展为着力点,在新时代教育变革中探索教师核心素养提升路径应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3.1 加强教师教育与职业培训,注重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应聚焦教师职前与职后两个重要阶段,在职前教师培养阶段,注重教师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设置,设置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卓越课程体系。通过该课程体系的学习,发展职前教师的情感素养与品格素养、知识素养、教研素养以及信息素养。

在教师职后培训中,将教师核心素养相关认识和提升策略及路径等内容纳入国培、省培内容体系,让教师全面掌握核心素养的内容和重要性,才能更加关注和反思、更加有效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相关教育部门可选择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实例,结合学科前沿、学科史和学科教材研习等途径,营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实施“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以达到对学科知识及其学科思维的深刻理解,发展教师专业素养。

3.2 建构教师监测与评价体系,关注教师持续发展

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建构科学的教师监测平台与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保障教师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对教师核心素养培育状况进行监测,可借助大数据建立教师核心素养监测平台,动态地刻画教师核心素养的生成态势,并对核心素养形成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与修正,确保教师核心素养持续发展。

建立科学、系统、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师核心素养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打破以学生成绩好坏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从教师终身发展的角度提出在知识素养、情感素养、教研素养、信息素养与品格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借助第三方评价机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吸收校外专家、学者、学生家长和社会组织机构等多元主体对教师进行评价,实现教师自评、同行互评与专家评价的相互融合。

3.3 完善教师激励与保障机制,促进教师的内驱力

完善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激励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核心素养形成的内驱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与教学比赛,既可以提高教师对本学科内容的理论认识,又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辅之以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发展自身核心素养。

教师核心素养培育保障机制的建立既要关注教师教育理念的转换,又要注重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教育行政部门应完善制定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制度与相关政策,为教师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政策支撑与制度保障。同时,学校应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教师核心素养发展团队,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氛围,促进教师在自身核心素养发展中的团体动力。

[1] 曾文茜,罗生全.国外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价值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41(7):9-16.

[2] Gordon J, Halasz G, Krawczyk M, etc. Case Network Reports —— Key Competences in Europe: Opening Doors For Lifelong Learners Across the School Curriculum and Teacher Education[R]. Warsaw: Agnieszka Natalia Bury, 2009: 159-161.

[3] 肖庆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核心素养及其养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0,34(1):21-27.

[4] 王后雄,李猛.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发展路径[J].教育科学,2020,36(6):40-46.

The Study on the Structural Elements and Improvement Path of Teachers' Key Competences

SUN Ji-hong

(Education Bureau of Lunan District, Tangshan 063000, China)

Key competenc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of teacher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s in urgent need of teachers’ key competences. Quality-oriented curriculum connects teachers’ key competen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lies on the key competences of teachers. The key competences of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include knowledge literacy, emotional literacy, teaching and research literacy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ir improvement paths include strengthening teacher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 roles, constructing teacher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paying attention to teacher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roving teachers’ incentive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promoting teachers’ internal drive.

teachers’ key competences; structural elements; internal drive

G620

A

1009-9115(2022)03-0108-04

10.3969/j.issn.1009-9115.2022.03.026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06027)

2022-01-11

2022-04-01

孙继红(1969-),女,河北唐山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责任编辑、校对:高俊霞)

猜你喜欢
教研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