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心理调节行为的研究

2022-03-23 10:13臧爱明
山西青年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咨询调节

臧爱明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00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学习,迫切使人们积极开展心理调节,去寻求一种支持和力量,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寻求心理调节常见的方式有两种:自我心理调节和向他人寻求心理帮助。专业心理帮助也有两种途径:求助于家人、朋友是属于非专业心理途径;求助于心理辅导机构属于专业途径。高职生心理调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也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领域。有研究表明:华人在面对心理困境时,会先求助己,后求助人。当寻求他人帮助时,他们更愿意求助家人或朋友,而并非求助于专业心理人员。我国台湾地区学者也发现大学生更乐意选择非专业的帮助,在面对严重心理问题时才不得已而寻求专业的帮助。[1]国内的研究显示,当出现问题时求助的对象依次为好友、心理热线、单位领导等。[2]学者对国内大学生的研究也表明,我国大学生面对心理问题时,多数求助于非专业途径,求助专业心理机构的比率偏低,原因是他们认为去心理机构,代表自己有问题,或者是觉得问题不严重,自己有能力调节,以及对心理机构的专业能力不信任等。另外,研究发现男生比女生更不愿意寻求心理帮助,但国内梅锦荣等学者的研究结论却相反,当学生面临严重心理问题时,男生比女生向心理机构求助的积极性更高。[3]

一、研究目的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广大师生关注,学会心理调节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课题,本文通过对某一高职校的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以探究高职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的调节方式及其成因分析,深入探讨高职生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和提高高职生身心健康发展水平。

二、问卷调查与数据统计

本次的研究采取的是封闭式问卷,问卷开始部分主要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级、专业等,第二部分采用心理普查常用的“scl-90”症状评定量表,“EPQ”人格问卷,为确保本次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对所调查的班级进行培训和指导,问卷调查时长40分钟,当场回收问卷。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8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所有数据用SPSS22.0进行统计。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高职生心理调节的方式

从表1中可知,当“自己遇到心理困惑,不适时”高职生进行心理调节的方式,首先是“自我承受”,当自己难以调节时,他们首先寻求朋友或恋人的帮助,其次是自己所信赖的教师、长辈和父母,最后才选择“心理咨询机构”。从不同求助对象的选择倾向来看,可以发现,朋友,恋人和父母、老师是主要高职生心理求助的主要对象,在所有问题上,70%以上的高职生都更愿意找朋友和老师求助;与此相比的是求助于心理咨询师的高职生比例非常低。而既求助于父母又求助于专业心理老师的高职生表现出明显的工具倾向,即求助专业心理咨询师具有相应的专业专长的问题。

表1 高职生首选的调节对象

由表1可见,当高职生在面临心理困境时,一般倾向于自我心理调节,而问题严重时向专业人员求助的比率才会增加,这一发现与前人研究一致。这是因为处在这一时期的高职生而言,觉得同伴、朋辈的作用要大于父母和老师。一方面也表明他们的独立性增强,遇事或自己承受或向朋友倾诉。只有当高职生遇到的心理困境专业性较强,或朋辈、父母解决不了,甚或不宜与他人倾诉的心理问题时,才会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

(二)高职生心理调节的性别、生源地差异

心理调节的性别差异上,并不像我们主观认为的男生比女生更能想得开,或者更能有效缓解心理困惑,根据调查结果发现:男生和女生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并没有明显差异。男生更倾向于自我心理调节,女生求助人的比例稍高一些。但对于选择是否愿意去心理咨询室时,女生则比男生有更多的顾虑和犹豫,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更少寻求父母朋友的帮助。有研究表明,在被问及“如果您遇到心理困惑、不适时,是否愿意寻求心理帮助”时,男生中表示愿意的比例比女生高8个百分点,而持犹豫“不一定”的比例比女生少10.5个百分点。另外,认为“去心理咨询室是一件难为情的事”的比例,男生比女生低7.5个百分点。[4]说明女生比男生有更多的矛盾和顾虑,行动更加谨慎。

高职生在选择心理调节方式上在生源地上的差异表明,农村高职生比城镇高职生有更倾向于选择自我心理调节。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以及对高职生日常表现的观察可知,农村高职生在经济、城市文化适应等方面承受的压力较大,比城镇高职生更易产生心理困境,更需要专业心理帮助。[2]先前学者研究怀疑,农村高职生的“倾向于自我心理调节”其实是不愿求助他人的表现,并非更有经验和能力可以自己调节。因此高职院校的心理服务要特别关爱农村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三)影响高职生自我调节的因素

从表2中可见,将自我调节与自我认识、学校、家庭三方面进行相关检验后发现,自我调节与三者均存在着极其显著性差异,且呈正相关分布,个体在自我认识、学校、家庭三方面得分比较高的人,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得分也比较高。

表2 影响自我调节的因素

梅锦荣等发现:在影响高职生选择专业心理帮助的原因知觉中,“能自己解决”和“问题不严重”是两个重要原因[3]。这表明高职生在处理心理困境时,对问题的认识以及对自我的认识与是否选择专业心理帮助有关,自我效能感较低的高职生可能选择专业心理帮助。许多对国人的研究认为,很多中国人面对心理问题和疾病更倾向于持负面成见,因此会出现“讳疾忌医”的行为表现,顾及“面子”“隐私”是妨碍高职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主要原因。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应该仅局限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还应重视培养高职生正确面对心理困扰的调节方式以及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

(四)高职生寻求心理咨询的心态

《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一书中的“学生调查”显示98.8%的大学生听说过“心理咨询”这个词,92.7%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或“有必要”。但当自己遇到心理不适时,主要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只占约1/4,半数以上的高职生持矛盾的态度。有18.8%的同学明确表示“不会去”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这说明心理教育还没有完全被高职生所接受,目前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正在逐渐完善中,不同层次的高校专业心理咨询团队也有所差异,学生对心理咨询常表现出矛盾、犹豫的心态。

但也有研究显示:只有少数(3.7%)大学生认为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而绝大多数(92%)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者也可以去心理咨询;80%以上的人相信心理咨询的效果;90%以上的人认为心理咨询是科学的。从这些数据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相信心理咨询的科学性和实际效果,从某种程度上也表明心理咨询开始被大学生逐渐接受。

(五)高职生自我调节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从表3中可以看出,高职生心理困惑的自我调节对心理障碍的改善有帮助。自我调节与躯体化(r=-0.337)、抑郁(r=-0.368)、偏执(r=-0.358)以及精神病性(r=-0.370)有极其显著性差异,与敌对(r=-0.300)和焦虑(r=-0.275)有显著性差异,且与它们是负相关的,自我调节比较好的人,患有这些心理障碍的比率就比较低,反之,亦然。

表3 自我调节与心理障碍的相关分析

从研究结果发现,高职生在面临各种心理困难时,首先倾向于自我心理调节,而问题严重时向专业人员求助的比率才会增加,这一发现与前人研究一致。从表3中可以看出,自我认识与自我调节存在正相关(r=0.461)且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加强高职生自我认知的教育,了解自己心理状态是非常有益的,完善的自我认识则会促进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患有心理障碍的可能性就大大地降低了。无论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避免心理失衡或心理冲突,这不仅会促进高职生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会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四、结论

本文研究表明,高职生在选择心理调节的方式时,倾向于先求助己,后求助人。而在寻求心理帮助时,首先选择求助于家人或朋友,只有当问题比较严重时才会向专业咨询机构求助。另外,男生和女生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并没有显著差别,从高职生的生源地来看,农村高职生比城镇高职生更倾向于自我心理调节,更不愿向他人求助。影响高职生心理调节方式差异的因素有:对待心理困扰的正确态度,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对问题严重程度和对自我能力的认识,以及对心理咨询的了解等等。其中对待心理困扰的态度和对问题严重程度与对自我能力的认识是最主要的两类因素,故加强高职生的自我认知教育,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加强高职生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高职生心理咨询调节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职教强国背景下高职生理想信念培育研究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心理咨询不简单
平均税率、标准税率与收入分布对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