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以J社区为例

2022-03-24 10:23汪春兰余承海
关键词:社区活动居民社区

汪春兰,余承海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概念的提出,居民能否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成为政府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1]。上述原则性的规定中体现出政府对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关注程度。社区居民既是社区治理的对象,更是社区治理的力量,只有社区居民广泛积极参与进来,“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才能真正建成。

通过相关文献检索,了解到21世纪初有中外学者围绕社区治理与公民参与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对社区治理与公民参与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讨论[2]。刘佳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出发,指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有四个方面的作用:促进民主化发展进程、解决政府治理危机、确保公共政策有效运行、锻炼公民参政能力[3]。刘佳分析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居民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性差、居民参与的理性化程度低、居民参与的能力明显不足等方面[4]。马西恒对社区居民参与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解决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要在微观上从居民自身需求出发,宏观上要从制度背景和深层理念来理解[5]。直到2010年以后,才有学者思考从社会工作层面介入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问题的解决办法。孙江涛提出了社会工作介入推进社区治理精细化的几点思考[6]。姜力波在赋权理论的视角下论述了社会工作怎样介入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参与不足的问题,提出从个人、人际关系以及政治这三个层面进行赋权来推动城市社区治理[7]。吴婷婷则分别论述了从个案、小组、社区工作三个方面如何来了解社区居民需求、促进小组以及组员潜能的激发、为居民提供更多的自治途径进而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8]。从以上的梳理中可以发现,在我国社区治理过程中,居民一直扮演着重要的参与角色并存在相应的问题。在城镇化和社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不断凸显,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社区治理的成效,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社会工作因具有专业价值理念、专业伦理规范、专业方法和理论,所以能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介入空间中发挥其独特优势与作用。

二、J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基本情况

J社区位于芜湖市,面积0.68平方公里,现有住户约6 650户,总人口约13 300人。社区现地处老城区,弱势群体较多,低保户500户,廉租房600多户,有残疾证的居民392人,扶贫帮困是社区工作的重心。为了更真切了解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于2020年11月针对芜湖市J社区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个别填答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30份,问卷有效率为95.8%,并结合问卷调查进行了访谈。调查内容包括居民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居住年限等人口学变量以及能够体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各方面情况的内容。调查结束后,选用专业数据统计软件对230条有效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二)J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1.参与主体结构不合理

一个和谐的社区,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居民都应该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而本次的问卷调查中女性居民有181名,占总调研人数的80%。社会工作者在访谈中也发现相比男性居民,女性居民在社区治理中表现得更为积极。女性居民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方面,态度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率也更高。据统计,J社区2019年所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女性居民人数占总参与人数的70%。相比之下,男性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人数较少,频率较低。总的来说,J社区治理参与主体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参与社区治理活动中女性居民较多于男性居民,男女比例失衡。

2.参与意愿和行为不符

通过阅读资料发现,过往很多文献都反映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足的问题。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则反映出J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很高,态度也很积极,但却缺失实际参与社区治理的行为。一方面,对于是否愿意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这个问题,80%的被访者回答愿意参与;对于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态度调查上,84%的被访问者认为“社区建设,人人有责,应该支持”。另一方面,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活动的频率的回答中,54%的被访者表示自己从不参与社区活动,每年参与社区活动5次以上的人,在总调查人数中比例不到2%。

3.解决问题途径单一

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解决居民日常问题的途径应该是多样化的,具体包括物业公司、社区(居委会)、业委会、派出所、协商议事厅、社会工作机构以及法律途径等。在社区治理中,社区、业委会同政府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能够更加深入透彻、贴合实际地解决居民日常生活问题,从而弥补物业公司在解决居民问题上的不足。在J社区230位被访居民中,70%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依赖物业公司来解决问题。而作为社区治理重要载体的社区、业委会和社工机构,居民在遇到问题时只有不到14%的人会向其寻求帮助。

4.参与程度不深,形式不够多样化

参与程度不深和形式不够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活动的频率、是否经常向社区提出意见、是否关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和决策以及喜欢参与哪一类社区活动这四个方面。通过整理调查问题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J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率低,超过50%的被访者从不参与社区活动;经常向社区提出意见的被访者比例只有2%;超过76%的被访者不关注居委会的日常工作和决策;社区居民更偏好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而对于政治活动的参与度低。

三、J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社区活动设计缺失对性别角色差异的考虑

开展社区活动是实现社区治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是社区治理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证。在社会学中男女性别角色是存在差异的,即性别角色作为社会角色中的一种,是指由于人们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性格和兴趣等[9]。在性格方面,男性性格内敛、好面子、不擅表达情感和开放自我,而女性则更加热情、随和、愿意表露自我和开放心灵。在各种社区活动中,居民之间要经常相互沟通、彼此寒暄,通过这些方式来增进居民间的邻里关系以达到社区治理的理想效果。现实是大多数女性更喜欢这样的相处方式,而男性则由于性格原因不愿意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动。在兴趣方面,男性更加偏好战术和技巧性强、趣味性和文化性浓厚、能够显示个人能力和才华的活动,而女性则更喜欢参加强调体型和外表吸引力的活动。整理J社区近年来举办的社区活动发现,J社区举办的文艺娱乐活动居多,这些活动在设计上更加契合女性的性格和兴趣,缺失对男性性格和兴趣的考虑,进而导致社区活动中出现女性居民“一统天下”的局面。

(二)居民注重个人自身利益

参与意愿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参与行为体现了参与意愿的高低,但是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的关系并不呈正相关。根据居民的参与方式,通常将社区居民分为三类:搭便车者(很少关心社区公共事务的人)、看门人(只参与少数关系自身利益的关键议题的人)、积极参与者(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人)[10]。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以及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倡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归根结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关键性因素是价值追求,参与行为对其自身及其家庭的价值决定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类型以及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11]。关乎个人利益的事务,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非常高;而如果是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居民参与度则较低。也就是说,居民心理上完全认同自己作为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主体应该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但由于社区治理活动与自身利益相关性较弱,即自身的价值追求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得不到实现、自身利益得不到满足,导致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活动不足。

(三)多元治理主体工作不到位

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多元治理主体包括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等[12]。在协同治理理论中,协同治理是指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元主体为解决矛盾冲突、供给公共服务,通过协同的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并进行良好沟通与协调的治理模式[13]。J社区部分居民遇到问题时过度依赖物业公司,而不寻找针对性的途径解决问题,是由于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工作不到位导致的,即社区和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明显不足。在调查过程中J社区一部分居民表示,遇到要求处理的事情,社区和物业之间会相互推脱,结果不了了之。社会工作机构依托于J社区的办公场地,没有明显的字眼表明专业社工机构的身份,使得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者身份认知度很低,在遇到问题时基本不会寻求社会工作机构的帮助。

(四)社区与居民角色失调

按照角色理论,社区居委会和居民都是社区这个大舞台中的剧中角色,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共同促进社区治理实现现代化。社区居委会应该是自治组织者角色,居民则是社区主人翁角色[14]。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主体,社区活动开展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参与社区活动频率的高低、向社区提出意见的多少以及是否关注社区日常工作等方面。换言之,居民自主参与社区活动是社区治理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J社区存在着社区和居民角色失调的问题,导致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程度不深,形式不够多样化。第一,很多社区居民处于“被管理者”的角色,对于社区举办的活动和制定的规章制度只是被动接受或者服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影响着很多居民,使得居民和社区的距离感非常大。第二,相对于居民来说,社区是“管理者”,自主性较强,几乎管理着社区所有的事务,居民没有选择服务和活动的权力,使得居民和社区的联系少[15]。

四、解决J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对策

(一)根据性别特点设计社区活动,推动男女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当前,J社区举办的社区治理活动存在着“女性居民参与人数多,男性居民参与人数少”的问题。首先,社区领导层和社会工作者要认识到男性居民并非没有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只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主要制约因素就是社区活动设计性别视角缺失不利于男性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活动,在客观上造成了对男性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忽视,进而导致社区活动参与主体结构不合理即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其次,要了解男女性别特点有哪些不同之处,包括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比如男性居民更偏爱参加下象棋等益智类型的活动。最后,在了解男女性别差异的基础上来设计社区治理活动,吸引居民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男性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调动男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活动[16]。

(二)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动力,让其获取资源和实现价值追求

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居民参与动力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外部动力表现为居民在社区治理活动中获取到相关资源,内部动力则表现为在社区治理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追求[11]。首先,在资源获取方面,社会工作机构要利用居民对社区资源的依赖来促进居民和社区形成更加密切的关系,促使居民成为社区治理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例如,针对社区居民养犬造成环境恶化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联合社区举办文明养犬世界环境日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发放牵引绳和指导居民办犬证等方式组织社区养犬人士参加到文明养犬活动中,进而为社区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又如,双职工家庭在寒暑假往往会依赖社会工作机构所提供的托管班资源,来满足其子女作业辅导和日常看护的问题。其次,在价值追求方面,社区治理活动要能够满足社区居民健康快乐、获得福利、维护利益、寻求支持、人际交往等多层次的需求,通过满足需求来实现居民的价值追求,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动力。

(三)提高社区和社工机构的办事效率,发挥民主协商议事厅的作用

社区和居民之间、居民和居民之间以及居民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社区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居民遇到问题和矛盾时应该发挥解决问题和调节矛盾的作用。针对社区居民依赖物业公司解决日常问题的情况,首先,社区和社工机构要提高为居民办事的效率,社区应该配备解决居民问题的工作人员,让居民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找到相关人员;社工机构要利用专业的方法介入居民问题,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此外,社区和社会工作者要主动与居民沟通,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社工机构要联合社区建立专门的民主协商议事厅,并切实发挥解决矛盾冲突和利益纠葛、维护社区稳定、促进社区发展的作用。民主协商议事厅需要有专门的场地、齐全的设施配备、完善的协商程序和透明的信息制度等,确保居民问题解决的公正性,促使居民利用议事厅解决日常问题和邻里矛盾。

(四)深入社区去行政化改革,推进居民自治和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首先,社区要明确与政府的关系,减少对于政府的依赖,进行更深层次的去行政化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能转变。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社区要保持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既体现在人事、财务和事务上,也体现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其次,社区要明确与居民的关系,切实发挥居民自治作用,打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身份。社会工作机构应倡导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共同合作,在各个楼栋建立楼栋长的基础上再成立各个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将小区的退休老党员、退休教师、民警以及部分居民等社会声誉较好的社区积极分子作为业主委员会的成员,带领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活动。通过自治的方式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将居民和社区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居民形成社区事务就是自己家事务的责任意识。

(五)运用专业方法和理论,发挥社会工作机构的作用

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社会工作机构的参与是社区治理取得良好成效的一个关键要素,解决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问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作用。首先,社会工作应该发挥“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观,通过政策倡导、健全社区自治机制、为社区赋权等方式帮助社区居委会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其次,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等基本的专业方法来开展社区治理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最后,社会工作机构要发挥资源链接的作用,盘活社区、政府以及居民等各方资源;扮演好社区、政府和居民交流沟通的桥梁和枢纽角色,做社区治理相关政策的倡导者和宣传者。

猜你喜欢
社区活动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小队活动菜单”引领社区活动的“三步走”
怎样有效组织少先队员开展社区活动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浅谈群众文化活动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
积极开展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