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以吉林省高校为例

2022-03-24 10:23田苗华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田苗华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12)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特定教学理念指导下,以个性化校园文化为主线,深入教学改革的体现。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无论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是制度文化,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不容忽略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吉林省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实际,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现状剖析,并给出改进建议。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立足自身长期办学实践和社会发展需求,在办学宗旨和发展目标指引下,全校师生员工直接参与和创造的、公认和遵循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和根基,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有力保障[1],三者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高校校园文化的有机整体。

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最直观的体现,由基础设施、实体建筑等构成,是学校教学科研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地理位置、特色标识、亭台楼宇、仪器设备、校园景观等都是校园物质文化的具体载体。校园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主要体现在办学方针、育人理念、培养模式、管理方法、治理体系等方面,是高校在长久发展历程中蕴蓄起来的精神财富。校园制度文化是维系高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内部保障机制,是在社会、政府的支配下,由高校在长期运行实践中形成的校园人的文化传统、群体意识、仪式和规章制度等,其在本质上是学校调控的程度、监控的原则、管理的张力在制度上的表现[2]。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的全面、协调、均衡发展,共同构建起高校校园文化的整体框架。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概况

自1986年4月上海交大正式提出“校园文化”这一概念以来,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分支中的一种亚文化,受全球化、网络化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东西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体系、思维模式的共同影响之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层次、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内容方面,不同的学科专业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活动;在层次方面,高校校园文化覆盖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课余活动等多个方面;在组织形式上,百家争鸣的学术交流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但是,当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存在问题。首先,在校园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实践时,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在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略显狭隘,导致文化活动的策划并未围绕中心思想和文化内核,即便有所涉及,也因活动过于简单而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其次,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大多沿用他人经验,尚未充分调动积极性,无形中会对教学产生不良影响。再次,社团活动的商业性、功利性色彩浓厚。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盲目扩张现象,据有关调查显示,2010年,高校中大约有75%的学生参加了学生社团组织[3],而这一比例在2019年达到78.7%[4],随之而来的便是社团活动的泛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上,受认知度差、管理失当、人员配置不合理等影响,长效的育人机制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

(三)部分吉林省属高校校园文化特质

长春理工大学60年的发展历程中有30多年是由国防工业部门直接领导,使得学校具有鲜明的军工、国防特色。该校充分发挥军工科研优势,大力开展国防科技创新和国防生培养,学校的科研成果在北斗工程、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等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立志报国、为国担当”已经成为了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该校提倡求真务实、寻优勇进,鼓励师生“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实干兴邦”高度一致,也从根本上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延边大学是中国共产党较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是一所处在特殊人文、地缘环境与历史渊源中的地方综合性民族特色大学,这使得该校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学校秉承“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坚持多元共存、融汇创新,着力营造开放包容、求真至善的育人氛围。通过建设朝鲜族民俗博物馆等一系列举措,将朝鲜族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使全体师生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充分感受并深刻理解朝鲜族文化。

吉林农业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着力促进传统文化、农苑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充分突出教学科研对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导向性作用,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凝练出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同时,坚持推进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把学校建成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

长春中医药大学立足自身办学实践,集中体现现代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观、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凝练出了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精神内核。该校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将中医药专业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实施“杏林青马工程”将传统文化和哲学辩证思维融入课堂教学,着力培养信仰坚定、注重传统且拥有扎实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

高校校园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内驱力,是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崇高使命的价值引领力。高校要立足自身教育教学特点及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着力构建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凝聚校内外育人力量,打造校园文化育人平台,创新校园文化叙事语境和内容表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浸润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5]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校园物质文化是基础和前提。别具特色且富有内涵的校园物质文化不仅能够温润心灵,熏陶和感染师生,更能够启迪心智,塑造和发展师生。所以,高校应该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要突出自身办学特色,还要彰显校园人文精神,在实用性与人文性之间做好平衡。校园精神文化是核心和要领。较之于硬件设施,一所高校的校园风气和师生的价值观念等更能展现其校园文化的软实力,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所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关键和保障。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能够帮助高校把牢办学方向,规范师生言行,巩固发展成果,提升办学水平。

(二)高校校园文化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是文化的辐射源、传播地、引领地,一所缺少文化底蕴的大学,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大学,显而易见,没有一流校园文化的大学,自然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大学。高校作为人才高地,在地域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高校师生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很强,崇尚自由民主,饱有科学精神,他们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将自身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作用于社会,能够有效辐射和感染社会人群,进而实现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和重塑。

吉林省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老工业基地,是我国汽车、轨道客车、光电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制品等产业发展的摇篮。延边大学的校园文化与吉林省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的区位具有相关性;长春理工大学的国防特色的形成既与其自身学科优势有关,也与吉林省的国防工业制造基地密不可分;吉林农业大学的校园文化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重大问题息息相关。吉林高校的校园文化既受到区域环境影响,也对区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长春的汽车文化、电影文化、农业文化等区域文化的繁荣,都得益于高校在人才、科研等方面的有力支撑。

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突出特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顶层设计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学校管理层要充分考虑学校历史、地域文化、学科特色等因素,系统研究、整体布局、统筹规划。在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主流文化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创建出符合办学定位、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同时,还要根据高校不同校区的实际情况,统筹做好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做到既能共同凸显学校整体文化特质和价值引领,又能充分彰显各自特色。

(二)注重传承,凝练丰富厚重的大学精神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构筑能够引领文明、推动发展、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而大学精神是一所高校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凝练大学精神,首先要着力研究其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要通过对校史的细致梳理和深入研究,发掘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学校精神。每个高校都会在长期的办学治校实践中积淀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尤其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证明的成功的经验和思路,其背后必然凝聚着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会在学校的日常工作、整体环境、师生的言行举止等各方面中得以展现。

因此,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加强校史挖掘和研究,对于培育大学文化的认同和践行的自觉性,凝聚和传播大学的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史的研究过程就是对自己学校办学历史和传统中的精神进行凝练的过程,更是持续宣传大学文化,增强学校文化辐射力度的过程。一部大学校史书写完毕,它就应当成为大学精神最生动最具体的诠释,成为全校师生了解、领悟、坚持和弘扬大学精神的权威范本。每一个进入这所学校学习的学生,将透过校史的点滴故事,去阅读和感悟这所学校的文化魅力,去传承和弘扬它的文化。校史是大学精神的最好载体,高校工作者应善于在校史中挖掘育人因素,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师生对学校校园文化的价值认同与情感联结。

(三)多措并举,全维度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高校教学、科研、生活所需要的物质设施和物质环境是其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证,也是高校进行教研活动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高校物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不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首先,要打造特色建筑。高校校园建筑物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外在集中反映,应坚持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并重,不仅要有辨识度,还要富有文化内涵,能够传递恢宏开阔、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不仅要体现科学精神的求真务实、严谨规范,还要体现人文精神对美和善的追求。其次,要构建文化场景。校园建设要营造文明、高雅的文化氛围,让置身其中的每一位师生都能有触景生情、由情入理的升华。校园文化场景既要打造整洁高雅的环境,凸显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又要营造渴求知识、崇尚奋斗的氛围,让师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受到熏陶,进而求真、向善、尚美。

2.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建设校园精神文化须借助各种载体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使师生都不由自主地在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整体校园文化同频共振,进而实现塑造精神、净化心灵的目的。首先,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引领,积极引导师生把个人成才与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结合起来。其次,高校还要下大力气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突出校园文化的科研属性、学术属性。通过开展学术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宣传先进典型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潜移默化地吸引师生争做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科学精神的践行者。

3.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制定和实施各种规章制度并将其内化为师生个体意识的过程。高校校园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适应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切实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可行性。要通过宣传持续巩固制度建设成效,使各项校园规章制度能够被广大师生充分接受并用以指导个人行动。同时,还要强化管理,通过检查监督等多种手段,促进制度有效实施、高效实施、长效实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麻辣师生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