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2-03-26 13:28郎建琴
学周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郎建琴

摘 要:新课标倡导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这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绘制了全新的蓝图。渗透传统文化不但可以提升语文教学成效,而且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培育学生的精神品格,使学生树立扎实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本文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突出文化育人思想,同步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和语文核心素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释放恒久的光辉。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0-009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0.032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化,不但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而且积淀下了厚重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凝练着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展现着一幅幅美不胜收的艺术人文画卷。小學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战场。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明确的文化育人导向,加强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带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以传统文化为支点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体系改革,从而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语文核心素养,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一目标展开教学策略分析。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和使命。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交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陷入困境,教师加强在语文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无论是对于优化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还是促进历史文明传承来讲,都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经过深入的分析研讨,我们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价值总结为以下两方面:第一,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扩充语文课堂教学容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过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只重视向学生讲授基础性的语文知识技能,鲜少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情况,整体的教学格局比较单一,致使语文课堂容量不断萎缩,阻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文化意识的协调发展。渗透传统文化最显著的教学价值就是可以扩充语文课堂教学容量,传统文化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既能够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又能丰富语文教学资源,从而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更好的培育。第二,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构建和发展。传统文化具有广博而深厚的内涵,是极其优质的育人资源,教师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而且能产生良好的育人效用,从而促进小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构建和发展,提升小学语文整体的教学水准和育人品质。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整合课程资源,明确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点

由于传统文化渗透理念在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起步较晚,所以大部分教师还没有精准掌握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渗透点,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将难以得到保障。语文课程具有突出的人文特征,这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来讲是一项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应该扎根语文学科特点,疏通传统文化渗透渠道,从而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随着小学语文教育资源的日渐优渥,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也不再单一,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应该加强整合课程资源,探寻并明确传统文化的渗透点,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语文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也能无缝衔接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构建多元化思维体系和人文素养。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大体分为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两种。首先,能够用于传统文化渗透的课内资源主要有古典诗词、古代神话、成语故事等课程,教师应该深度开发课内资源,使学生在领悟课程要点的同时吸纳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其次,能够用于传统文化渗透的课外资源主要是一些拓展性学习材料,包括与教材文本相关的历史人文知识以及背景资料等等,教师应该善于搜集和利用拓展性学习材料,深化学生对课文以及传统文化的认识,开阔学生的心胸和眼界,从而增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1]。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增强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它既可以是无形的思想观念,也能通过有形的文化艺术载体呈现,这种多样化的文化特征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带来了全新的启示。小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时间尚短,无论是语文基础还是认知理解能力都处在起步时期,教师呈现传统文化的方式如果仅限于口头讲解,不但会导致学生形成思维阻碍,也难以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点和传统文化产生透彻认识。多媒体情境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等优势,非常适用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除此之外,互联网教育资源丰富多样,也有助于教师更加便捷的在语文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三)注重生活引领,激发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吸纳传统文化的兴趣

纵观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现状,实践质量并不是十分理想,归根结底是教师没有将传统文化渗透与生活教育思想相结合,脱离生活实际的传统文化教育是毫无立根之基的,不但难以调动学生自主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而且会给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文化意识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推动民族前行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潜藏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很多小学生都认为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相距甚远,参与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较为低迷,致使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不尽人意。面对这一教学疑难问题,教师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以生活化教学辅助传统文化渗透,注重并落实生活引领,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错误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感知到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传统文化元素,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在文学作品和生活中吸纳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大幅度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效率[2]。

(四)捕捉传统文化元素,深化学生对人文内涵的理解和领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教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导者,应该善于捕捉课程中暗藏的隐性传统文化元素。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学需求,开发引入乡土文化资源,这样不但可以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生的身边发展起来,也能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促进学生开展更高层次的文化探索。其次,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既要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又不能忽略自身的引导作用,抓住语文课程中每一个渗透传统文化的机会,为学生旁征博引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充实饱满,达成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目标。

(五)树立德育导向,涵育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格情操

传统文化不仅容纳着广博的人文知识,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优质的思想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艰苦卓绝奋斗的根与魂,理应在小学生手中代代传承。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改革根本任务,新课标倡导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初衷,不单单是人文知识的输出,更重要的是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职能,从而同步完善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德育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升小学语文的育人水平。基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传统文化教育时,应该树立明确的德育导向,这样一方面可以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格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心灵、拓展学生的精神视域,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固本铸魂、立德树人的宏伟目标,优化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发展。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凝练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德育元素,整合教学目标,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学习模式,以传统文化中高瞻的德育思想引领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设,使学生成长为知荣辱、明是非、扬正气、树新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让学生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中国梦的神圣使命,从而彰显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实现对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全方位重塑。其次,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应该大力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带领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优质道德思想的奥义,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学生的精气神,也能以书香润泽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质量渗透[3]。

(六)搭建互动沟通平台,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精髓的吸收

虽然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为宽广的渗透空间,但是如果教师疏于调整语文教学的形式和结构,传统文化就会遭遇渗透壁垒,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以及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首先,过往小学语文教学形式拘泥于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单向性输出,在这种形式下,学生的思维张力和生成状态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处于过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一则不利于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机渗透,二则也会致使学生的感官思维游离在语文课堂之外,从而削弱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其次,在传统文化教育背景下重新审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我们不难发现教学结构也是有所缺失的,有效的传统文化渗透重在互动沟通和探讨,然而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恰恰缺少相关活动内容,这也是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效果不佳的主要成因。面对上述教学弊病,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时,应该同步更新语文教学的形式和结构,针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和传统文化教育目标,为学生搭建完善的互动沟通平台,这样一方面可以将单向性知识技能输出形式优化为学生的交互式、自主式、对话式学习,使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和课堂主人翁意识得到有力的夯实,另一方面也能在有效的互动沟通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學生深刻体会到抒发个性观点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精髓的吸收,彰显小学语文教学全新的人文教育职能。在具体的教学策略实施方面,教师应该善于翻转师生课堂角色定位,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互动交流环境,将探索传统文化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迸射出更多元的思维火花,在各抒己见和集思广益中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文化品格、思维品质的纵向和横向发展。此外,教师在针对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沟通活动过程中,也应该重视自身教学主导性的发挥,加强启发、引导、鼓励策略的实施,在学生探讨遭遇瓶颈时及时提供思路,使互动交流活动顺利进行,肯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每一个个性化见解和思维亮点,激扬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思维,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探究和互动的活力,让传统文化的内涵入心又入脑,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精神品格和人文情怀,使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品格得到进一步完善。

(七)语文教学与实践相对接,培植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意识

教师想要切实增强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力,建立学科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教育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广泛性和社会发展性,语文教学中如果缺失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那么传统文化教育就会等同于空中楼阁,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很难厚植于学生的思想体系,从而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文化品格的培育和完善。其次,传承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是国家、社会、每个公民的共同任务,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提炼和输出传统文化元素,只是初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感性认识,教师想要进一步夯实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落实相关的实践教学工作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教师在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开阔教学视野和思路,基于文化传承的战略目标,将语文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相对接,加强引入民俗文化资源,以传统节日为支点,为学生筹划多样化的文化实践活动,这样一则可以发挥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相融相促作用,二则可以培植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意识以及文化实践力,从而使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素质和综合技能更上一层楼。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改革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德育修养的必要举措。基于此,教师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致力于渗透传统文化,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明确传统文化的渗透点,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增强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效力,同时树立德育导向,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格情操,从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 刘菊梅.探究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21(29):73.

[2] 黄幼晶.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6):163.

[3] 鲁开旺.尹小艳.关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思考[J].天津教育,2021(24):64.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