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长教育理念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

2022-04-02 19:49谭智华刘舜妙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历案评价教学策略

谭智华 刘舜妙

[摘要]基于生长教育理念的小学课堂教学,强调以“生长”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通过挖掘课堂的“深度”、增加课堂的“厚度”和展现课堂的“丰度”,唤醒情感体验,立足学生主体,改进教育评价。笔者在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拓宽课堂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关键词]生长教育;教学策略;滋养教学模式;学历案;评价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教育即生长,生长本身就是目的”的观点,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19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书中言简意赅地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概念,说出了教育的本意。[1]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到:“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强调教育必须服务于儿童的健康成长。[2]

生长教育的内涵在于尊重生命的主体地位,遵循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营造真正滋养学生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享受自主生长的过程,最终实现每个人生命本质的健康完满生长。笔者在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研究如何拓宽课堂教学策略,应用“滋养教学模式”进一步挖掘课堂的“深度”、增加课堂的“厚度”和展现课堂的“丰度”,目的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长规律,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激发每一个学生自主生长的动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健康、快乐成长。[3]

一、滋养课堂体验,挖掘课堂“深度”

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开展以学科为导向型的滋养教学模式探索是为了更好地挖掘教学课堂中的“深度”。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也更加关注到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效率。教师除了在课堂中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外,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思考与反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学生通过多感官立体感受,唤醒对知识的内在潜能,并在同伴的合作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自由表达,通过同伴中的展示分享、评价促进,共同成长。

(一)滋养课堂唤醒潜能

滋养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了良好的“师生”与“生生”互动环境,确保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变,开拓鼓励学生“大声发言、大段表述、大胆质疑”的课堂情境,营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堂氛围,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滋养”教学模式始终秉承着生长教育的核心理念,通过对“识写课”“导读课”“素读课”“交流课”和“应用课”五种原创课型在各年级课堂的分别运用和实践,总结适合各年级阶段和课型的小学语文“滋养”教学模式。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识写课”教学模式如下:

小学语文“滋养”教学模式——识写课

滋养教学模式“识写课”的课型,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发现字音规律,交流识字方法,进而复习巩固生字。课堂上,教师通过多种游戏,如分类识字、加一加、减一减、做动作、换偏旁、形声字等,激发兴趣,唤醒潜能,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上进行新体验的认识与提升。其科学性和适切性如下:

其一,顺应教学实践规律,响应我国政策倡导。“滋养”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执行基于生长教育理念,是教师和学生交互而成的教学活动,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是课堂教学的应然选择。同时,在保证教师主导性的同时,高度关注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度,也是对目前我国教育政策中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体性的积极响应。

其二,照顾不同学科的科目特点和途径差异性。尽管始终牢记着生长教育的核心理念,“滋养”课堂教学模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根据学科差异性和课程主题,生成最为适切、最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最有助师生交互关系增加的课堂开展模式设计和推导。

其三,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学习诉求。除考虑学科差异性之外,“滋养”课堂教学模式时刻关注学生这个人群主体,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身心特征分化出低中高三个学段,更具针对性和适切性地设计和推进满足各学段学生兴趣和需求的课堂教学方案。

(二)体验活动探究合作

在课堂中,通过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体验,才能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这种体验,可以与他人协同完成,感受团队共处的愉悦。可以是同学之间有关课堂相关问题的探讨,可以是小组合作创作活动,也可以是集体性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中有大量需要合作学习的机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展示,可以很好地锻炼社交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以小学音乐学科为例,在课堂上应用音乐滋养教学模式,通过体验各种音乐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完成课堂小任务,挖掘课堂的“深度”。

(三)展示分享生长提升

在生长课堂中,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敢于展示(打消顾虑—生长激励评价—榜样示范);其次要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时间,为展示做好准备;最后是要教会学生方法和技巧,会展示。

在本节课新知识学习完成之后,教师要将所学内容拓展提升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进行拓展;设置开放性题目进行拓展,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由学习拓展到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立足学生主体,增加课堂“厚度”

基于生长教育理念的小学课堂改革从方案做起:从“教案”到“学历案”。教案是给老师用的,学生看不到老师精心设计的东西,只能凭记忆记住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效率太低。“学历案”是给学生使用的一种微型课程计划、一张学生学习认知地图、一份累积性的学习档案、一种质量检测的文本。[4]“学历案”基于课程标准,“学为中心”,立足学生主体,增加了课堂的厚度。这种生命在场的课堂要基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发展学生学习潜能,实现知识与生命的共同生长。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师生交流彼此的知識与经验,分享彼此的体验与情感,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生长。gzslib202204021959

(一)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生长课堂关键是教师要坚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那么教学就必须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转变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通过以学定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立足学情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自主學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兴趣参与知识、技能学习的全过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重视“聚焦发展”的过程

生长课堂中,教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从学生的行为、情绪、表情等表现的细节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首先关注每个生命的个体性,强调学习也是一种个性化学习,从单一的学习走向多样化学习,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观察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其次,生长具有生成性。生成包含了生长和建构,是一个未完成的过程,意味着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观察学生探究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下定结论,使学生的发展永远具有创造性和超越性,使学生永远处在对新生成作品的追求之中。假设学生对课堂充满好奇遐想,那么他们就会追根究底,敢于尝试探索,乐于展示分享,获得生命发展的意义。

(三)实现“多元成长”教学目标

生长课堂注重基于核心素养的三维目标,不仅仅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教,更是为了学生的生长发展而教。课堂既要重视知识技能学习,又要注重生命体验。随着生长教育理念的转变,我们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最终发展,使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更加成为充满生命活力、不断生成创造的过程。生长课堂强调教师在备课时要分析学情,确定“多元成长”的教学目标。只有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中才能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和谐共生,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三、改进教育评价,展现课堂“丰度”

全国教育大会(2018年9月召开)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随着生长课堂不断深入实践与研究,笔者尝试在课堂中运用情境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多主体评价等发展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鉴定和甄选,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重点关注过程性的评估,关注生长的过程。

(一)运用“表现性评价”,丰富学生情感

表现性评价强调在任务进行过程中来评价学生,采取开放的评价内容,在活动中充满生命成长的快乐,学生在各种活动情境中增强体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体会生长的快乐。在课堂中,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及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评价。教师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表现性任务,设计活动情境,让学生置身情境参与活动。活动过程相互合作、亲身体验并从中感悟,在体验中激发情感,在感悟中升华认识,从而使学生的品德得以养成,智慧得以生长。

(二)运用“多元化评价”,展现学生个性

课堂运用“多元化评价”,采取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通常任务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教学任务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收集信息、与人合作、反思和解决问题等过程获得答案。教师对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多维度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在评价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生长。

(三)运用“多主体评价”,发现自我价值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生长过程,课堂评价需要多个主体进行综合评价,达到定性和定量、主观和客观、过程与结果的相结合,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去,教师是权威的评价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评价。现在,评价的主体逐渐多元化,学生自己、同学或家长都可以参与评价。

立足于生长教育的课堂采用丰富多种的评价方式,如在实践活动中评价;在活动展示中评价;在网络上进行评价;颁发荣誉称号进行评价;积分卡评价等。课堂评价是师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在参与评价中认识到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有趣的,是被关注的,那么他们在学习中就会积极投入真挚的感情、认真的态度、多元的方法。“多主体评价”的实施让学生学会了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他们在自我评价中欣赏自己,改进自己,完善自己;在互相评价中观察别人,吸取别人的优点,提升自己。

生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关注每个学生每一天的生长,课堂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应体现这一价值取向,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生长服务。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课题“基于生长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YQJK020)。

参考文献

[1] (美)杜威(John Ddwey).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陶行知. 教育的新生[J]. 求知导刊,2014,(11):1.

[3]谢妙婷. 基于“生长教育”理念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J].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6年9期.

猜你喜欢
学历案评价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学历案”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学历案”学习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学历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学习文本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学历案: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过程的设计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