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022-04-02 21:47胡幸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小学美术培养

胡幸

摘要: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艺术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教师需在教学中调整教学目标,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引导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艺术基础,通过动手实践促进手脑协调发展,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本文立足培养学生美术动手能力的意义,分析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培养  动手能力

前言

现今的美术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实践活动的环节,然而具体落到实处却效果平平。仅靠教师只字片语的空洞讲解,学生无法体会生动有趣的创作过程,也就不会产生任何学习收获,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极低。任何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都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不应仅仅停留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需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思单纯,对大多事物都有着好奇心。由于学生已经通过之前的学习对生活中的事物建立了初步的了解,在美术学习中会对熟悉的事物产生较强的探索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实践活动,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此外,在小学阶段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教学大多以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互动等形式展开,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是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在美术操作课程中,学生会在动手的过程中调动思维,这种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新鲜感,学生更加愿意参与这类形式的学习。

(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无论是基础绘画,还是美术理论,又或者是美术创作,都会涉及观察能力的培养。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较差,而教材理论知识较多,如果教师在教授抽象美术理论概念时,直接将相关的理论观点作为间接经验“塞”给学生,学生很难理解与掌握。而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的调动,对事物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初步建立自己对于该事物的认知。这种方法对提升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一直以来,美术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都处于弱势地位,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校领导,抑或是任课教师自身,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轻视美术学科教学的思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人存在着美术与语数英三科相比是“副科”的思想。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凡事以三大“主科”的安排为主,特殊时期甚至砍掉“副科”的课程安排,替换成三大“主科”的学习。部分家长对于艺术类学科一直存在着轻视的态度,认为学校开设艺术课程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有些家长思想相对开明一些,他们认为孩子已在校外培训了艺术科目,没有必要再在学校接受这类教育,小学阶段在校应以“主科”的学习为重。长期受这类思想的“侵害”,学生自然而然会将主要精力置于“主科”的学习中,忽视了对“副科”的关注,久而久之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因此,需各界积极转变态度,才能真正发挥艺术教学的价值。

(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作为学生生存能力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各科教学中不容忽视。然而囿于种种因素,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往往被教师忽视了。部分美术教师由于资历较浅,缺乏相关的美术实践教学经验,对于小学生心理不了解,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对于理论的分析与讲解,导致课堂没有充足的时间展开实践;还有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认为小学生年龄小,缺乏动手能力,加上自身缺乏课堂组织能力,导致课堂中教师在各个学生的实践辅导中疲于奔命,致使课堂秩序混乱,呈现一片乱哄哄的景象,不利于美术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

三、小学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策略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小学生生活阅历较少,在低年级的美术动手操作课上主要以模仿为主。教师通过演示或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长期的模仿制作容易让学生产生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不定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命题让学生来操作,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调动个人的情感体验,以此让学生激活创作灵感,发散思维,独立制作出具有个人想法的艺术作品。

比如,在学习“我设计的服装”时,教师可以选取小志愿者穿上提前准备的服饰,以教室走道为T台,利用多媒体播放快节奏音乐,组织学生进行走秀表演。学生在动感的音乐中,感受服饰的魅力,沉浸在走秀表演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走近服饰,观察衣服的色彩搭配,以及衣服的设计特点。然后给学生每人一件纯白T恤,让学生结合手中的材料,设计出自己心中所想的服饰。最后穿上自己的服饰,进行走秀表演。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最大限度激发了创作灵感,培养了动手能力与创作能力。

(二)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动手欲望

教师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探索其中的美学元素,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热情,从而刺激学生想要动手一试的欲望。

比如,在泥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在网上搜集艺术家的泥塑作品如张兆荣的《吹糖人》、张振福的《炕头》、刘士铭的《母与子》等的图片,在课堂上出示,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造型特征及表现形式。通过对比感受作品中人物的不同姿态,学习生动直观地呈现人物特征的泥塑方法,激发学生对于泥塑的浓厚兴趣,使其积极投入泥塑制作中,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小学生对于生活的认知比较浅,大多仅停留于表层,甚至对部分事物的認知并不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美术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美,并运用所学将这些美呈现出来或是进行再创作,从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

比如,在学习“海底世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内分享自己去海洋馆的所见所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之后的创作提供可选择的素材。待到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完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艺术家拍摄的海底世界的视频,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其认识更加广阔的海底世界与海洋生物。通过组内分享、视频欣赏以及教师讲解,学生对海底世界已经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后,此时教师再让学生根据所学及所知将脑中呈现的“海底世界图”画出来,以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需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有效调动学生对于动手绘画或制作的兴趣,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锻炼思维,通过现实与想象的结合刺激学生发散思维,有效提升其创造能力,实现美育的教学总目标。

参考文献:

[1]曹玮.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8):166.

[2]刘利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59.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小学美术培养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