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路径探讨

2022-04-02 21:47刘宁宁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体质健康学校体育提升

刘宁宁

摘要:学校体育的意义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体质水平。学校体育的主阵地有体育课堂、大课间、社团等。笔者通过对校园体育课堂有效性、社团多样化、大课间特色化等的研究,探索出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学校体育  体质健康  提升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通过学校体育课堂有效性、社团多样化、大课间特色化研究,建立师生共同参与体育活动的机制,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

一、课堂有效性 助推学生体质提升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生命线,体育课堂是增强学生体质的主阵地。课堂的生成,从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单元计划、教学内容到课时教案,都需要精心准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提升课堂质量的关键。正如于素梅教授在《上课的门道》中所说:体育课是个大事,但也是个“囧事”,体育课是技术、是责任、是研究。如何提升课堂有效性,可以从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

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化。在遵循“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的原则下,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关注运动负荷、技能双提升为导向,让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最终达到不同的目标。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时,切记不能空、大、泛,要根据小学生的身体、心理实际情况,设计有具体性、针对性的目标。比如:在制定篮球原地运球的运动参与目标时,有的老师会制定“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目标,这个目标就过于宽泛,可以这样制定——“在篮球运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篮球运球的学习中”;在排球教学的运动技能目标制定时,有的老师会制定“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垫球的技术”目标,这个目标没有具体性,更没有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可以尝试这样制定——“通过排球技术教学,让学生学会自抛自垫的技术,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尝试一抛多垫技术动作”。

其次,教学内容要合理化。小学体育新课标中,对教学内容提了一些建议。但在实际教学中,内容的选择要合理化,要兼顾实施国家体育“三级课程”管理措施,促使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既符合“课标”要求,达到授知和健体的目标,同时又能有地方和学校特色,增强学生的吸引力。例如:在做好跑、跳、投以及球类、体操等活动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学校体育教师的特长和专项,进行特色项目的教学。比如:击剑、武术、棒球、网球等。

第三,教学评价要有效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虽然对教学内容提了一些建议,但没有对教学内容教到什么程度做出具体要求和标准,也就是缺乏“内容标准”。如:排球垫球的“会”的标准是什么?熟练完成韵律操,何种程度为熟练?篮球运球中,学生学会的“会”,怎样才能称作“会”?课标中没有明确要求。这就对体育老师的实际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制定符合本校校情和学情的具体指标。比如,在进行五年级篮球运球评价中,女生18秒以下,男生15秒以下为优秀;五年级排球垫球中,男生连续垫球20次以上,女生连续垫球18次以上为优秀;足球运球中,离墙5米传接球练习中,能接到反弹球后直接踢球,男生做到连续3次以上不失误,女生做到连续2次以上不失误。

体育新课标中指出,老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益。因此,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因材施教,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身体状况,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整套评价标准,有效解决个体差异和全面性的平衡等问题,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水平的教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调动学生锻炼积极性,挖掘学生运动潜能,将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实践发现,这些等级评定或技术考核,有力地实现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和评价,从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

二、社团多样化 助推学生体质提升

(一)外聘专家进校园 助力特色发展

为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小学阶段可以借助于学校社团来进行。社团课的开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选择运动的机会。针对部分专业性强的项目,在校内缺乏专业技术指导的情况下,可以充分挖掘社会和家长资源,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专家进入校园担任课程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性的学习,同时提高体育老师的专业技能。例如:击剑、足球、乒乓等项目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学校内专项老师空缺,学校可以邀请校外专家进校园,本校老师做助教,联合开展体育专项教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喜欢的运动,尽情发展。

(二)搭建运动舞台 绽放运动成果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团学习,在技术、技能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为进一步达到以赛促练的目的,学校开展班级、年级、校级之间的体育竞赛活动,在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同时,更加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比如:年级组内开展“足球定点射门”比赛、“篮球定点投篮”比赛、“武术套路展示”等活动,为学生搭建运动的平台,绽放运动的成果。

三、大课间特色化 助推学生体质提升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阵地,每天半小时的大课间活动,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同时,特色化的大课间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锻炼兴趣,提升了学生的体质水平。

(一)规范制度 完善提升

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校园内各项制度的实施和落实。其一,校长高度重视学校阳光大课间活动,学校各行政部门集体参与,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比如:教导处负责大课间活动时间、内容、场地的安排和落实;德育处负责大课间活动督查和宣传;体卫艺处负责运动项目技术的指导和培训;总务处负责各项目器材的保障……其二,特色鲜明,激趣增质。为促进大课间活动特色化,每个年级都有专属的特色项目。比如一年级武术、击剑,二年级健美操,三年级足球,四年级乒乓球,五年级排球,六年级篮球。每个年级组在进行大课间活动时,以特色项目为主,兼顾其他常规项目。小学阶段,六年的时间,学生至少可以掌握3种以上体育技能,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三,评价体系的实施。任何项目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评价体系,特色化的大课间活动也不例外。比如:将大课间活动的计划纳入到学校总课程体系和计划中,大课间活动的秩序纳入到每周文明班级的评比中;学生在大课间活动的表现和技能,纳入到学生每学期期末考核素质表中……

(二)优化形式 激趣增效

傳统课间操以广播操为主,多年不变的广播操内容和集体练习形式,让学生感觉枯燥无趣。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场地设施和师资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设置大课间活动形式。

大课间活动采取集体与分散练习相结合、统一与自主相结合的形式,既有全校集体性的统一活动,又有以年级组、班级、小组为单位的自主活动形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比如:采用集体和分散相结合的大课间活动形式,先集体练习广播操或武术操,之后以班级为单位分散进行踢毽、跳绳、球类等自主练习。同时上级部门组织大型特色团体操比赛,将体育与艺术完美结合,激发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热爱运动的热情,促进了校园体育工作的开展,推动了运动健身的普及。

(三)丰富内容 特色先行

一成不变的内容,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富有创新而变化的大课间活动,会使得学生体质健康得到全面发展。传统体育内容与现代体育内容结合,新型项目的融入和开展,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练习兴趣,增强了身体素质。学校结合“一校一品”特色项目,利用大课间开展大型团体操项目,特色项目引领,从“一校一品”逐步发展到“一校多品”。特别是近年来,花样跳绳、橄榄球、击剑等一些新颖的项目引入到校园大课间,极大丰富了大课间内容。

体育课堂有效化、社团多样化、大课间特色化,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推动学校全面发展,营造了浓厚的特色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体质健康学校体育提升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