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艺术在儿童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2022-04-02 13:39李牧歌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儿童发展审美教育想象

李牧歌

内容摘要:吉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以及列夫·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论在儿童发展理论研究方面受到人们广泛认可,并成为许多儿童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他们认为儿童只有理解他人和周围的世界,心智才会变得成熟。而这个过程正需要儿童通过想象才能调整自己的旧知识与新信息的融合,从而获得新的认知。玛克辛·格林将想象与艺术结合在一起,提出释放想象的审美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指导方式来帮助儿童认知的发展,并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艺术 想象 审美教育 儿童发展

想象是一种打破常规,敢于质疑的思考能力,学习和理解就是在这时产生的。正如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玛克辛·格林(Maxine Greene)所认为的想象就是要培养人们看待事物和世界的能力。对儿童来说尤为明显,正是通过想象儿童才能调整自己的认知,因此心智得到发展并逐渐适应周围的世界。

一.想象与儿童发展

儿童时期作为人生中的起点,是心智迈向成熟的过程,对成年后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为成人有义务了解和教育儿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智,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因此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探讨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以及教育方面的指导。其中以瑞士心理学家吉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 Developmental Theory)和俄罗斯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为代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表明儿童的思维在发展过程中变得成熟和复杂,逐渐摆脱具体化,向着更抽象和假设的方向思考,开始考虑可能发生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依靠以前的经验。儿童也开始学会归纳逻辑和演绎推理,根据已知的共识进行逻辑化的推理,理解多种潜在的解决方案,从而得以解决问题。当儿童与周围的世界互动时,他们会将新了解的信息经过“同化”和“适应”后取得平衡,形成新的认知,即“同化吸收的新知识并融入原先的心理模式,适应新信息并修改之前的心理模式。”①在这个过程中,格林强调了想象的作用,想象可以使人们从多角度更深刻的看待问题,理解多种潜在的解决方案,而不仅局限于从自我存在的个人角度。因此儿童需要作为参与者来想象,把自身置身于思考的事物过程之中,提出假设和解决方案,从而认识和理解新事物。只有通过想象儿童才能将具体的事情转化为更为抽象的思考,将新感知到的事物与以前的知识进行融合形成新的认知,跳出所谓的共识,摆脱思维的惯性。如果没有想象来调适新经验和旧经验的相互混合,那么儿童就是在重复机械化的、与过去完全一致的意识。

并且皮亚杰认为在儿童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步是“自我中心主义”的消失。儿童从一开始以自我为中心,无法理解他人的观点,到后来可以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理解世界。同时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更是强调相互交流的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并不是自动发生的,而是一个社会过程。只有通过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儿童才能学习并理解周围的世界。父母、教师、监管人、同龄人和整个社会文化都是儿童发展的原因。因此儿童只有在与他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才能成长,此时正是想象促使儿童理解他人,产生移情,打破之间的隔阂,获得思想上的共情,从而建立与他人和社会的联系。这对儿童以后看待和思考这个世界打下了基础。正如格林所认为的,“想象能使我们体验不同观点之間的共情,包括那些看起来与我们背道而驰的立场。想象是我们去除自我中心性的一种新方式,通过想象我们可以打破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的禁锢,从而进入一个可以与他人面对面的新世界。”②

作为与皮亚杰同时期的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直到后期才被研究者所讨论和认可。尽管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中差异更为明显。维果茨基并没有像皮亚杰一样把儿童分为四个成长阶段,他认为不同的文化差异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首要原因,而皮亚杰则认为儿童发展具有普遍性。同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互动和探索是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维果茨基则强调社会文化互动对儿童认知发展上的影响。他们都认为儿童的智力并不比成人差,他们只是思考的方式不同。因此成年人并不需要低估儿童想象的能力,更不能打压儿童的自由想象。

格林说过:“想象的作用不是解决问题,不是指出道路,不是提高与完善。想象是要唤醒,要揭示那些通常未曾见过、未曾听过、出乎意料的世界。”③只有通过想象,儿童才能形成到新的思维,用更多种方式思考问题和观察这个世界。如果儿童缺失想象的能力,那么生活对他们来说将会变得毫无吸引力。格林将日常生活中琐粹的、“没有意识”的行为视为重复与乏味。如果仅把世界看做预设的或者既定的,那么将会否认掉任何具有可能性的迹象存在。儿童将会缺乏自我意识、创造力、甚至理解他人的能力。因此,只有意识到应重视想象能力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家长和教师才有办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促进儿童思维的全面发展。

二.艺术与想象

根据维果茨基所提出的社会文化理论,学习需要外部的唤起,与社会文化的互动是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首要影响,而艺术正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体现的一部分。艺术与日常社会生活不同,它能唤起儿童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给儿童观察这个世界的新方式,带给儿童全新的生活体验。身为教育家和哲学家的格林尤其提倡发挥想象的艺术,她认为与艺术相遇会使人们拥有一种释放想象的独特力量,“艺术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新的视角,推动年轻人去观察、去倾听、去克服想当然与常规惯例的局限。”④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同样认为人们应该关注艺术的作用和它唤醒想象的意义,他说:“只有自由的观众才能感知到每一部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存在整体性。这就是艺术的终极目标,即通过让观众看到如其所是的世界,来重新发现这个世界。”⑤

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激发观看者运用想象的能力,通过观赏艺术,参与到作家、画家、编剧、作曲家等等创造的假想世界中。这些都能给他们带来别具一格的角色呈现或者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让观看者接触到从未了解的新世界。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如果观看者只是走马观花般略微了解,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或者与他人进行交流,想象并不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因此观看者需要有意识的通过知觉、情感、认知等层面介入到艺术作品中。他们不仅需要在认知上对艺术作品进行理性分析,也要在情感上对他们进行回应。在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时,观看者要提出自己的观点,体会到自我意识的生成,成为一名提问者和质疑者。当观看者用情感去体会艺术作品时,能感同身受的理解他人之苦或为他人感到愉悦,体会创作者的愿景并融入自己的想法,并同时产生追求美好事物的观念。

艺术不仅可以让观看者了解艺术家创作的假想世界,也可以激发他们开辟属于自己的幻想世界。无论是在内心世界创造的愿景,还是动手创作的艺术作品,都是一个经过想象与思考的过程。当儿童看到喜剧感受到角色的欢乐而发笑时,当儿童运用已知的信息从而看懂新知识时,当儿童阅读文字中描述的从未见过的人或地方时,当儿童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自己的故事时,这都是一个进行想象的过程,无论是调动儿童进行思考,还是激起他们的情感。

与艺术的交流不仅存在于观看者与艺术作品之间,也存在于观看者于观看者之间。如果观看者在欣赏艺术时,仅仅是从自己以前的知识中获得启发,那么审美体验只会变得单一、无趣。因此观看者应互相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聆听他人的想法,建立人们与彼此之间的联系。在交流时不仅吸收他人意见,也同时保留自我差异。这样观看者才可以走出思维的固定区域,并思考出更多的可能性。不同思想的交汇正是艺术得以激发想象之处,摆脱标准化,促进多样化。

莫里斯·桑达克所著绘本《野兽国》是艺术与想象融合的最佳体现。故事描述男孩麦克斯在家里和妈妈闹腾时,没吃晚饭就被生气的妈妈关进了卧室。麦克斯在想象中卧室变成森林,他行驶着小船来到野兽国。麦克斯驯服了想吃他的野兽们,成为了野兽国的王。不久麦克斯感到孤单,便告别了野兽,回到家里,发现晚饭已经放在桌子上了。绘本故事中不仅表现了儿童善于想象的能力,利用想象解决烦恼,最终自愿回归家庭,也让阅读的儿童产生共鸣,如果他们自己身上发生类似事情要怎么处理,提供一个让他们想象的空间。同时也给成年人展现出儿童的心理状态,成人需要通过想象产生移情,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此事,以及表现如何处理与儿童的关系。这种艺术提供给读者一个简单的,开放性的故事,让儿童和成人都感到很有乐趣,又能激起他们与书的共鸣和对互相的理解。

三.审美教育与儿童

儿童之所以接受教育,学习技能,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帮助儿童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同时,身为成人的我们有义务对儿童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审美教育不同于其他教学方式,艺术更具有真实性。人们想要感知艺术,就必须要将自身先投入其中,作出回应和探索。这是一个与作品之间有意识地交流的相互作用。不仅如此,观看者与观看者之间也会互相沟通交流,这是一个社会文化互动的过程。

艺术作品通常被视为创作者经验的载体,是他们所创作的假想世界的体现。当观看者介入艺术作品中时,他们就进入艺术家们创造的世界,与他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去探寻历史或者畅想未来。而这个过程需要观看者的想象才能得以实现。通过与艺术作品之间的交流,给儿童展现了他人的经验、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儿童因此可以理解他人和这个世界。与艺术的交流不仅在于观看者与艺术作品之间,也在于观看者于观看者之间。艺术提供儿童之间、儿童与教育者之间的交流,相互谈论、思考甚至辩论,这些都是不同思想的交汇,能带给儿童更深层的思考和理解。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成人必须积极参与儿童在知识和认知方面的发展,只有通过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儿童才能学习并理解周围的世界。所以教育者应积极通过艺术作品与儿童进行交流,建立与儿童之间的联系,帮助儿童建立想象,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开始提问为什么。

格林认为,推动艺术进入课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艺术具有包容差异和个性解放的特性。这个特征可以使教育者与儿童互动时把每个儿童都看做是独特的,从而了解到儿童之间的差异。因此教育者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而不是符合标准化模式,根据不同的儿童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引导他们进行理解与想象。这对家长来说尤为重要,理解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身上个性,让他们顺其自然的发展。

家长和教师应为儿童展现多种的艺术形态,因为不同的艺术形态能给予儿童不同方面的感官刺激。带儿童去书店、剧院、画展、博物馆等,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方面进行不同的体验。要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艺术,形成自己的理解和主张。在这之后,教育者应鼓励儿童自由讨论所看的艺术作品,以及艺术作品与真实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同时也鼓励儿童自己进行艺术创作,并与他们进行分享与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班上的儿童在一起讨论艺术作品,这样所有儿童能进处于一个永远在拓展的空间,儿童因此可以共同成长。

并且教育者应该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艺术内容,把他们从所谓的共识中解放出来,让儿童每一天都能有产生新的认知。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所认为,儿童处于发展中的认知是新信息经过同化和适应后与旧知识取得平衡后再次形成新认知的过程。对儿童来说,这是认知不断产生的过程,一个不断实现自我和了解世界的过程。所以只有当儿童了解到新信息时,同化与适应才有机会发生,认知才能因此建立起来。并且在提供给儿童不一样的艺术作品内容时,儿童因此也可以保持新鲜感和持续的积极性。

当教育者为儿童指导欣赏艺术作品或创作艺术时,它们应处于维果茨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域,指的是“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的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潜在的发展水平。”⑥只有处于在这区域教育者才能帮助和指导儿童学习新知识,如果过于复杂或简单的作品,都是无法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艺术作品应易于让儿童理解,但是能在同时提供给他们更复杂的思考,并可以与其他观看者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因此教育者应先估算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域,从而进行持续性的扩张的教学,引导儿童不断吸收新知识,随之而来最近发展区域也会得到扩展。同时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成了三种类别:即使借助帮助也无法完成任务的,在帮助下可以完成任务的,以及能独立完成任务的。此时,教育者的职责正是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调整,降低或增加任务的难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维果茨基也强调了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引导并促进发展。

想象不仅对儿童来说很重要,对家长和教师也同样必不可少。只有教育者进行想象思维,才能引导儿童与艺术交流、在艺术中想象。他们首先要认清自己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什么,其次才能决定什么能教给儿童。儿童在探索艺术世界时,就像学习语言的时候,都需要教育者的示范。教育者也应聆听儿童的提问,鼓励他们提出观点,从而进行深入讨论,扩展儿童的经验,而不是限制或否定他們的想象。同时,对大多数教育者来说,他们并没有站在儿童的立场,感受他们构建的假想世界。只有当教育者也具备想象能力,看到儿童画的图画,写的文章,编的故事时,才能进入儿童创造的世界,理解他们所想。

艺术带动想象能力的提升,想象又在儿童认知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只有艺术与想象相辅相成,才能促成审美教育的形成,为教育者提供新的教学启迪和教育模式,从而促进着儿童心智的发展。

注 释

①Fatima Malik; Raman Marwaha. 认知发展[EB/OL].StatPearls.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37095/.

②③④玛克辛·格林.释放想象:教育、艺术与社会变革[M].郭芳,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000:P31;P28;P36.

⑤让-保罗·萨特.文学与存在主义[M].Secaucus,NJ:Carol Pub.Group,1994:P57.

⑥维果茨基.社会中的心理[M].Lond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1978:P86.

参考文献

[1]Fatima Malik; Raman Marwaha.认知发展[EB/OL]. StatPearls.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37095/.

[2]玛克辛·格林.释放想象:教育、艺术与社会变革[M].郭芳,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维果茨基.社会中的心理[M].Lond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4]佩里·诺德曼;梅维丝·雷默.儿童文学的乐趣[M].少年儿童出版社,2018.

[5]Kendra Cherry.儿童发展理论和例子[EB/OL].Verywell Mind.https://www.verywellmind.com/child-development-theories-2795068#piagets-cognitive-developmental-theory.

[6]Hannah K.Scott;Mark Cogburn. 皮亚杰[EB/OL]. StatPearls.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48206/.

(作者單位:美国雪城大学)

猜你喜欢
儿童发展审美教育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幼儿园环境与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之我见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我国儿童户外游戏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的启示
基于Android平台的执行功能评测系统设计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