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

2022-04-15 22:47苏欢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7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小学语文

苏欢

摘要:新课改持续推进,为各科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诸多全新教育理念,这是一线教师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的基础。在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教学中,教师在领悟“以读为本”的新课改语文教育理念时,希望改变目前的教学形式,但调查发现,个别教师过于强调朗读文章,最终导致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一线教师要及时醒悟,为学生提供训练思辨能力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阅读;有效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要对文章有所理解,从含蓄简洁的语句中感悟到作者的情感与态度,若缺乏一定的思辨能力,则无法透过语言表象去掌握内在含义。但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教者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传递和各种浅阅读,对文本关键词语、重要句子和文章主旨缺少精读和深挖。

1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现实意义

1.1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小学时期正是语文阅读思维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在传统灌输式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代替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学生由于缺乏独立的思考,往往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这样的阅读教学是零散僵化的,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如今倡导的“高效课堂”,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习得,更强调学生思辨能力和思维习惯的养成。

1.2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言既是学生思维的基础和工具,又是学生思维的呈现。只有深入学习与灵活应用语言文字,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思维的发展和成长,才能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思辨性阅读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思想对话,在对话中产生思想的火花,在对话中挖掘文本的独到之处,在对话中感受语言的精妙运用。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不仅提升了阅读技巧,还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思辨思维便从中得到发展。

2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实践路径

2.1精读词语,联系生活,培养思辨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内含丰富的词语,要想揭开词语面纱,探寻文本内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就要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透过语言表象发现背后深刻的含义。例如,在《小王子》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初步了解驯养的本义是“人对动物驯服的过程”。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将“驯养”一词放到文中,使其理解“驯养是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独一无二的依恋关系,有睹物思人的情节”,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知小王子与狐狸的关系就如同我们与自己身边的朋友、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紧接着,通过第二次结合文本,学生知道“驯养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最后,教师通过“小王子有属于自己的玫瑰,同学们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的玫瑰?”这个问题,让学生将文本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其認识更加深刻,思想意识得到提升。熟读精读,字字入目,对经典篇章的反复阅读,我们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和较深的感受。教师要先琢磨透文本,按照生活经验,提炼出一个极具思辨性的主题,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主题层层行进,由表及里,由人及己,就“驯养”这一主题展开多样化的思维活动。

2.2关注留白,正反推理,进行思辨训练

传统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追求逐字逐句的赏析,忽略了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这样一来,文章中的深层内涵无法得到挖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文本的留白部分,引导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层层推理,形成敏锐的语感。例如,在《西门豹治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借助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探讨为什么直接惩治恶人行不通。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关联词“如果……那么……一旦……就……”这一支架推理形势,学生顺势得出“如果百姓不给河神娶媳妇,那么漳河就会发大水,一旦漳河发大水,百姓们就会遭殃,还会反过来怪罪西门豹”这一推断,从而使得“直接惩治恶人行不通,并非上策”这一结论有理有据。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关联词“因为……所以……”分析西门豹的方法好在哪里。学生抓住西门豹的言行得出“因为这个新娘不漂亮,所以河神不会满意。因为河神不满意,所以就要重新选一个漂亮的新娘。因为要重新选一个漂亮的新娘,所以就要有人去和河神说一声。因为巫婆是操办婚事的,和河神最熟悉,所以就叫巫婆去和河神说一声,把巫婆投进漳河,要了她的性命”这一推断。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借助关联词层层推进,分析西门豹的方法好在哪里。教师顺势指出这一巧妙的计策——将计就计。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处处透露出西门豹的智慧,教师先引导学生紧抓关联词得出“直接惩治恶人行不通,并非上策”这一结论,再次抓住关联词分析“西门豹的方法好在哪里”。这一环节将“思辨”的学习活动引入了课堂,通过正反辩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3关注矛盾,分析探讨,激发思辨意识

在现行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古文的比重较以前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教学小古文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存在矛盾的地方,让学生在充满质疑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深层次分析和探讨,从而理解矛盾、解决矛盾,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把王戎和其余孩子看见李树后的表现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王戎的聪明,感受王戎“未卜先知”的智慧。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的思考和感受“流于痕迹”,并没有深入。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道旁李树多子,却无人采摘”这个矛盾点进行重点讲解。教师通过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句引导学生分析“树在道边,任人采摘,若李子是甜的——那树上应该无子”,进而得出“可是李树多子,说明无人采摘——意味着李苦”这一结论。通过这样探究王戎思考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清晰推理能力的王戎才能深植学生的脑海。

结束语

总之,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思辨阅读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可以通过抓关键词、进行正反推理、关注主要矛盾,让学生思考、辨识,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在思考、辨识的基础上,学生构建自己的“真”观点,对文章内容进行质疑与辨别,挖掘出文本深刻的意蕴。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才能更理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余党绪.在“思辨读写”中培养批判性思维[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5):1.

[2]李晓艳.小学生整本书批判性阅读教学案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3]钟智芳.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J].教师,2017(36):76-77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小学语文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