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中段教学衔接的现状与对策

2022-04-25 02:17何柳仪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学衔接小学数学

何柳仪

摘 要:做好低、中段课程教学的衔接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非常重要。教师更加要注重“旧知”引“新知”的能力,时刻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的转变。教师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学习心理素质的有效衔接做出思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衔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中段教学;教学衔接

一、针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低、中段的教学衔接可以针对很多不同的方面,首先,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是基础,这也是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的前提。很多中高年级学生接触的内容都是对低年级教学内容的发散与延伸,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且灵活地应用数学课程的这一教学特征。在学到新课内容时可以有意识地先引导大家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后对于这些知识进行发散与延伸,进而引出新课内容。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导入模式,也能够帮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做到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与互通,进而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小学数学低中段教学内容有了一定改变,小学低段数学内容主要为简单数字的加减乘除,以及对图形的认识和了解、对一些单位的认识等。而中段数学主要是对基础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例如数的四则运算、图形构成规律、应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在教授五年级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先让学生回忆二年级租船去公园玩的问题:10个同学去划船,每一艘船只能坐3人,那么要租几艘船呢?3艘船坐9人,剩下1人怎么办呢?学生都知道就算是剩下1人也要多租一艘船。这就很好过渡到“进一法”。相对“去尾法”的教学,更直观就是用丝带裁剪包礼盒,用剩下的一小段能完整包一个礼盒吗?“去尾法”的教学突出“最后完整性”的问题,由此发现中段数学是在低段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并且更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参照,教师在进行低、中段教学内容的衔接時应当遵循数学课程的这些规律,并且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教学的融会贯通,学生不仅能够对新课内容有良好的理解与掌握,自身的知识体系也会更为牢固。

二、针对认知水平的有效衔接

随着学生就读年级不断上升,认知的水平也不断提升。在低、中段教学衔接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转变,并且要培养学生解题思路,并提升学生空间思考的能力,这是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的教学目标。

小学低年段学生对图形有了基础的学习和了解,中年段应该给予学生更多信息接触的机会,通过引入新方法、新规律激发学生求知欲。如在一年级教授立体图形的时候,学生通过触摸、观看单个图形的方式可以了解图形的特点,到五年级的观察物体的时候,学生通过多个单图形拼成一个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基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展开问题探究,并动手实践。又如在低年级学习长与短、高与矮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在学习面积的时候,学生就比较难把握实物面积的大小。那么,教师可以根据身边的事物进行讲解:1平方厘米(约大拇指指甲大小)、1平方分米(约一个小方格本一半的大小)、1平方米(教室里约一个地板的大小)……由此可见,在有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会积极地进行动手实践、思维发散、应用探究和规律总结,这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综合技能将会很有帮助。教师只有做好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衔接,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这也是提升知识教学成效的方法。

三、针对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衔接

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关键,这也是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具备的基础。随着学生接触内容的不断增多,学到的知识难度不断加大,这些内容的思维量也会越来越丰富,同时学生就会越容易混淆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做好教学衔接。低年级数学课程的学习更侧重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比较少。到了中高年级后,思维能力的锻炼则会成为教学过程的重心,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考察。教师要灵活地进行这种教学转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中高年级的数学课程学习。

在中段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来源开始分析,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分析找寻问题的解决思路,获得学习方法。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个位数乘法知识,发散思维,探索两位数相乘为“分别相乘再相加”的规律,如“23×12=23×10+23×2”,再去探讨231×12=231×10+231×2。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知识要点,并且在思维能力的引导下灵活地应用学过的知识。这才是数学课堂上应有的教学模式。

四、针对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有效衔接

小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素质需要与发展任务,其目标的制定应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及特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事物都十分好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都是带领着学生学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到了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科目增多,并且不再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的形式,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为主。在这个学习形式转变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学习“厌倦”的情绪。所以在中高年级衔接的阶段,教师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笔者会让学生定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平时课后多与学生交流,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做好低、中段教学的衔接非常重要,这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构建,并且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完善的知识框架与知识体系的根基。首先,教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新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的衔接,教师要灵活地进行这种教学转变,要慢慢激发学生的思维与认知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中高年级的数学课程学习。教师也要注重中高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转变问题,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衔接小学数学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如何衔接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从思维发展的视角看初一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