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济南市文化馆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为例探析少儿国画教学经验

2022-05-01 12:55季川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国画教学少儿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国人的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画做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个性鲜明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唯一性。中国画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审美品味,少儿可以通过了解认识中国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接触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本文以济南市文化馆为例,探析少儿国画的教学实践经验。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少儿;国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3-089-03

【本文著录格式】 季川.以济南市文化馆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为例探析少儿国画教学经验[J].中国民族博览,2022,02(03):89-91.

一、少儿国画教学的意义

孔子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方式。其中的“诗”“礼”“乐”是其教育的三个方面,并指出这三者的不同作用。他认为个人不仅要有广泛全面的知识技能,还必须要追求精神修养,具备“高雅”的審美品格。审美的需求是源于人的本能,对构建完整人格具有深远的影响。当代学生应该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审美教育,不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以及表现美的能力。儿童学习中国画,既可以提高审美品格,又能够促使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国画可以帮助少儿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培养性情

中国画重传统,讲传承,一幅完整的作品讲究诗、书、画、印四位一体。通过学习国画,可以促使少儿接触和认识国粹,从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画的构图讲究“意境”,造型追求“意趣”,画面内容更加注重立“意”,通过对墨色的运用,对物体的描绘,以及全面的布局,让绘画者直抒胸臆,这有助于学生内心世界的表达,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艺术气息。

(二)学习国画可以激发学少儿的想象力,开拓思路,培养发散性思维

国画具有简洁、抽象、概括的艺术特点,笔锋行走于宣纸之上,因水墨比例不同及运笔方式的差异,能够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这些趣味性的变化符合儿童的天性,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国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多种多样的色彩变化也充分给予孩子无尽的想象空间,可以激发他们进行“头脑风暴”,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三)学习国画可以帮助少儿提升审美能力,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中国画讲究“托物言志”,画面中的表现对象往往是经过了一番理想化的加工,以一种“完美”的形象进行展示。在练习中国画的过程中,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帮助,促使孩子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实现从“发现美”到“表现美”的转化。从而激发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四)学习国画可以帮助少儿提升个人能力,培养细致耐心的优秀品质

中国画的造型具有高度概括、简炼的艺术特点,追求“以形写神”,需要准确把握事物特征,所以学习国画有助于训练孩子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中国画因其作画工具的特殊性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整个过程要一气呵成,无法修改,所以学习中国画需要“静心”,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这就能够锻炼孩子的判断能力,助其克服急躁情绪,培养孩子的耐心,达到平心静气的目的。

(五)学习国画可以帮助少儿养成全局观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中国画是一种“平面”的绘画艺术,它的表现形式与西方绘画截然相反。中国式的 “虚实疏密”“起承转合”等构图理论,更加侧重主观感性的表现手法。物体在画面中的布局可以根据整个的画面需要,进行人为的、主观性的修改。这就决定了学习者需要有全局的意识,来布局自己的画面,并做到“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同时中国画追求“借物抒情”,这种主观性极强的表现形式,通过学习国画,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一种全局性、艺术性的思维方式。

二、少儿国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经济财富日趋富足,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与此同时,人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空前增多。文化活动普遍成为民众茶余饭后满足精神生活的最佳选择。

伴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热潮的兴起,社会上产生了众多艺术辅导类的教育课程。广大的学生群体也逐步在校园课堂的基础上,走向丰富多彩的艺术课堂。一时间,艺术培训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由于近些年“国学热”的兴起,中国画也成为少儿培训的重点课程之一。但纵观已有的中国画教学课程,其普遍存在诸多问题。

(一)个别少儿国画课程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学员构成还需优化提升。

随着近些年我国大力倡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国潮”日渐流行起来,国学兴趣班变的炙手可热,成为新的焦点,以少年儿童为受众群体的中国画艺术辅导培训如同雨后春笋涌现了出来。少儿国画课程的出现帮助学生认识了中国画,但是,社会上一部分国画课程的学员组织分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班级是由一定数量的学生个体组成的,校园课堂由于学生基数、年级划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年龄构成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校外艺术培训则由于各方面因素的诸多限制,无法保证统一。这就造成许多少儿国画课堂里学生年龄构成复杂,跨度过大,认知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程度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其次,学生的绘画基础水平也不尽相同,同一课堂内“零基础”与“高水平”共存。在统一教学的前提下,教师无法根据群体的差异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造成两端的受众群体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少儿国画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结合学生实际,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极其重视传统。无论是在中国画形成的初期,还是在宋元之后的文人士大夫画,中国画的传承无一例外的讲究“师古”,纵观古今,历代大师都是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创新变化,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此可见,传统对于中国画的来说,就是参天巨树的根基,奔涌江河的源头。

传统固然重要,但不能一切唯“传统”论。近些年部分少儿国画课程完全局限于“传统”,教学内容一定是“梅、兰、竹、菊”等中国画的传统内容,构图形式必须讲求“起承转合”“虚实疏密”。纵使教学内容正确无误,但是一旦脱离了教学实际,忽视了现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程度,这些过于抽象的中国画概念,无法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以低年龄段学生群体的认知能力,并不能转化成为实际的动手能力,课程自然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部分少儿国画课程教学方法略显简单机械,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画重视“传承”,传统的国画练习方法以临摹居多。临摹作为练习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学习中国画的必经之路。但是,在临摹的过程中,绝不能只是简单机械的模仿。在某些少儿国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分步骤为学生示范,每进行一步便要求学生紧跟老师,以教师为范本进行临摹。这样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类似于“填鸭式教学”,方式过于机械呆板,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忘记了学生也是整个教学活動的重要参与者。更有甚者,教学过程中仅展示学习内容,让学生根据图片自由临摹,虽然学生的主动性有所提升,但是忽略了低年龄段学员认知能力不足的事实,这种缺乏教师引导的学习方法无异于“盲人摸象”,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不尽人意。

三、以济南市文化馆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为例,探析少儿国画教学经验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满足济南市少年儿童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需求,济南市文化馆“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为广大儿童群体量身定制,开设了少儿国画班。经过多年不断的打磨,教学模式日渐完善,逐渐探索出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教学经验。

(一)合理组织分配学员,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班级是众多学生个体的组合,一定数量的群体就会存在各式各样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理解能力、接受程度、动手能力、观察力以及注意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不均衡的表现与学生年龄差距密切相关。年龄差异越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也越大。这种学生能力的差异化表现,往往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市民·新课堂”少儿国画班的学员年龄大致分布于7岁至17岁这一区间内。由于学员年龄跨度巨大,会对教师的统一授课造成阻碍。首先,学员年龄的差异,让个人能力具有云泥之别,同处一个课堂,每个人的接受程度会有快慢之分。其次,年龄区间分布广泛,学员的绘画基础也势必良莠不齐。在统一授课的前提下,就造成教师所授课程对绘画基础强者无法产生吸引力。基础薄弱者则因学习难度过高,产生挫败感,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少儿国画班在组织分配学员时,对与教学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充分的调研。首先,在培训初期,设置班级时对学员的绘画基础水平进行摸底,为具备一定绘画基础的学员设立少儿国画提高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员则被纳入少儿国画基础班。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分别按照学员年龄的大小划分班级,以使每个班级的学员年龄、基础水平等因素达到相对均衡。学员在经过合理的组织分配之后,整个教学过程才能有的放矢,最终做到教学活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员兴趣。

教学活动是 “教”与 “学”的统一过程,因此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学习结果。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的,教师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考察,更是对任课教师的一种检验。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少儿国画课程首先应从教学内容入手,以此提升受众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中国画重“传承”,讲“传统”,这是中国画的“灵魂”,如若抛弃“灵魂”,那必将背离中国画的审美哲学。但是,面对少儿这个特定年龄的受众群体,一味的追求“传统”,反而不利于中国画的学习,中国画那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必然会磨灭部分学员的学习兴趣。根据“新市民·新课堂”少儿国画课程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少儿国画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教师教授的内容应在坚守中国画“灵魂”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融合学员的兴趣点,促使学员自发的产生共鸣。

以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为例,自“冰墩墩”发布上市以来,便成为家喻户晓的“顶流明星”,火爆程度更是形成一“墩”难求的局面,其憨厚可爱的形象已深入人心,能够入手“冰墩墩”成为广大市民百姓的最大愿望。少儿国画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与之结合,利用“冰墩墩”的“名人”效应,运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结合其可爱形象,让学员以水墨画的形式获得专属于自己的“冰墩墩”。这样既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同时教学内容也迎合了学员当下关注的焦点,很大程度的激发了学员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三)以学员为主体,因材施教,建立有趣的国画课堂。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活动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尤为重要。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少儿国画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营造一种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的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其深远的教育意义影响至今。以“新市民·新课堂”少儿国画课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统一授课的模式下,应以学员的个体素质水平为依据,灵活的调整教学方向,让每个人的学习侧重点略有不同,以使学习内容贴合个人实际。比如,在面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员时,需弱化中国画传统教学的“规矩”。首先,引导他们充分体验丰富多变的水墨效果为主,在此基础上辅以技法的练习。绘画能力强者,则引导他们加强对基础的训练,已达到巩固熟练的目的,然后循序渐进的引入更高难度的国画知识。以此来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

何为有趣的课堂?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活”字,“活”即活泼。课堂中学员不应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应该合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活”起来,让他们做学习的主动参与者。避免传统教学中机械死板的临摹范画,或是紧跟教师的“步伐”,亦步亦趋,老师指到哪里,学生就画到哪里。例如:在课程《小草鱼》的教学过程中,画面中小鱼的布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给予学员充分的想象空间,在不破坏画面整体效果的前提下自由发挥,引导学员完成独一无二的国画作品。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员有强烈的参与感,而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

总之,教学活动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它既见证着学习者的成长,同时也促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教师不是课堂的“指挥者”,而更像是量体裁衣的“裁缝”,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最合适的服务。少儿国画的教学是复杂的,它需要教师调动纷繁的智慧。同时,它又是简单的,只需为人师表,真心相待。

参考文献:

[1]翁震宇.美术教学概论[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

[2]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季川(1987-),男,汉,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馆员,中级,研究方向为中国画。

猜你喜欢
国画教学少儿中国传统文化
试谈提高高校国画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美术教育中少儿绘画情感激发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国画教学中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沈阳市少儿游泳运动员比赛中常见犯规动作的调查与分析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少儿声乐教学的三点建议
小写意花鸟画在国画教学中的优势
初中美术国画教学困境及突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