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文范例 巧学详略安排

2022-05-13 10:33朱利军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3期
关键词:辨析重点设置

朱利军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语文要素”中首次提出了详略,要求学生“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详略作为一个常见的习作用语,顾名思义,即围绕中心进行详写与略写。运用好详略安排,不仅可以使得文章的中心表达更加突出,还有助于读者洞察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内容和意图。从阅读的层面来看,详略的设置看似很好理解,很多学生也会从字数多少、篇幅长短上进行辨析,但这对于学生言语思维的要求相对较高。怎样才能借助典型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详略的写作设置,为后续深度阅读和写作服务呢?笔者结合《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整体把握内容,明晰详略设置的内容范畴

所谓详写,不是要将所有的细节毫无章法地进行扩大和丰富,而是要将有关文本表达中心的内容写得更加具体、翔实。所谓略写,则是以表达中心为评判标准,将与中心关联不大的内容写得相对简要一些。因此,教师要紧扣文本内容的特点,尤其是要精准把握作者想要着力展现的中心主题,组织学生以辨析和对比的方式,分清楚课文中哪些内容是详写部分,哪些内容是略写部分。

《北京的春节》一文展现了老北京人过传统春节时的风俗习惯,以时间为序,从腊月初八的腊八夜写起,一直写到了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其中经历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除夕、初一等一系列的事件。教師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圈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留心老北京人在这一时间段有着哪些风俗习惯,并关注哪些内容写得较为详细,哪些内容写得较为简略。对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圈画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没有什么难度,同时辨析详略分布也可以激活学生的原始经验。因此,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作者设置详略的用意进行深度开掘:如从腊月初八到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一共十多天时间,为什么作者要进行简略处理?而除夕只有一天的时间,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多的笔墨详写呢?为了突破这一认知性的障碍,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先从除夕在一年所有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性入手,让学生认识到详写的设置不是作者随心所欲决定的,而是要将描写的笔力聚焦在核心处和关键点上。随后,紧扣课文中描写除夕的具体语言,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展开探究,感受作者描写篇幅的分布设置。

由此一来,学生通过对文本整体视角的关注,实现了三个层面的学习目标:其一,基于整体阅读,了解文本的整体大意,形成初步的认知体验,为后续深入感知奠定了基础;其二,基于中心,对作者详略的分布设置进行了洞察和分类,认识到详略处理都需要依托于中心;其三,了解了作者如此安排详略的依据,在知其然的状态下,更知其所以然,从而让学生学会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二、罗列零散事件,学习详略设置的安排依据

作者对文章进行详略的划分和设置,与所要描写的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洞察和教学详略安排的写作智慧,教师不能直接从写作方法本身出发,而应该紧扣文本中的内容,厘清事件的关键信息,将学生的思维浸润在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境之中,触发学生对事件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时产生体验。如某一处最能打动人、震撼人,或者某一处最能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事物的最大特点,就应该进行详细介绍;相反,如果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意识到一些地方可能令读者感受不大或者读者并不太关心,就可以进行简略处理。由此一来,学生才能与文本、作者形成深入对话,真正站在作者表达的视角,理解课文中内容的详略安排。

在《北京的春节》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对不同时间段中的事物进行深度梳理。如“腊八节”作者主要描写了泡腊八蒜、喝腊八粥的情景。之后重点描写了孩子们购买杂瓣儿、鞭炮和一些小玩意的情形。“腊月二十三”则是简略描写了老北京人祭灶的情景。“除夕”,由于其重要性,描写的内容相对丰富,如穿新衣、张贴对联和年画、放爆竹、吃团圆饭、祭祖和守岁等。“初一”则浓墨重彩地突出了男人出门拜年以及女人们在家待客的场景,还重点描绘了人们逛庙会的场景。“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重点展现了老北京城悬灯结彩放花炮的喧闹景象……

罗列这些信息,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还要引导学生对作者在不同时间段所描写的风俗,尤其是表达设置上的一些用意有自己的发现。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自主阅读,条理地梳理,深入地辨析,从中发现由于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所涉及到的时间节点也相对丰富,作者对详略的安排与设置并不是完全一分为二的,而是详写与略写交错展开,且所有详写的内容都是春节中的一些大事情,更能凸显过春节时的热闹,而其他部分则是采用了略写的方式。经历了这样的梳理和罗列,学生不仅从感性的角度认识了详略的写法,还对作者设置详略的依据和方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性认知,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三、聚焦表达思维,提炼详略设置的思维共性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任何一种写作策略的教学都不能止步于分清详略以及所谓的划分段落结构,教师还需要从作者表达的角度,将学生的思维关注力聚焦在辨析详略设置所形成的表达效果上,真正洞察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设置。这种深刻思维状态下的认知,对于学生后续习作时精准选择素材、合理组织素材、整合运用素材都有着较大的价值和意义。

继续研读老舍先生的这篇《北京的春节》,从整体的效果来关注,就可以发现作者所重点详写的部分有除夕、初一、元宵节三个部分,而在所有重点详写的内容中,则又浓墨重彩地聚焦了元宵节。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设计与安排呢?这样写究竟又有着怎样的好处呢?教师切不可面面俱到地对每一自然段进行教学,而是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描写元宵节的第12自然段,让学生圈画出描写花灯的语句,并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让学生体会语句中所散发出来的老北京人欢度元宵佳节时的热闹场景。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想象:元宵节还可能会有哪些彩灯?这些灯具体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这些彩灯呢?如此既有对文章内容的揣摩,又有对文章内容的补充,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作者对元宵节有着一种独特的喜爱,甚至是偏爱,对其倾注了大量的情感,才乐于花费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元宵节所形成的热闹氛围。

教学至此,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中重点详写的内容进行共性规律的提炼,如重点描写“除夕”,主要在于这一天是新旧年的过渡日,是一年中的重要时刻,理应做详细描写。而“初一”则是与题目“北京的春节”相契合,需要对节日中的习俗进行重点介绍。再加上“元宵节”是作者情有独钟的节日,重点详写也是内心所愿。经历了从点到面的提炼与提升,对于哪些内容理应详写学生便有了自己的体悟,同时也相机辨析了表达的整体效果,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详略得当是写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但这种能力和意识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借助典型课文逐步习得。因此,教师就要紧扣单元的编排特点,重点关注课文在详略设置上的别具匠心,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强化实践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相应的写作方法,从而为后续的习作表达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阜阳市北京路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辨析重点设置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存在感
栏目设置一览表
正误辨析一例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单品推荐“抓住重点,改头换面”
所谓“重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