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痛风患者采用对因护理的价值探讨

2022-05-21 11:15徐慧慧邢海燕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诱因痛风效能

徐慧慧, 邢海燕

痛风为内分泌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一种因单钠尿酸盐晶体所致的炎性病症。嘌呤代谢长时间处于活跃状态,嘌呤摄入量过高,或者尿酸排泄功能出现障碍等,均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1]。痛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易累及肾脏功能,需早期进行降尿酸治疗,防止脏器受损[2]。然而,受对疾病知识认知不足、病情疼痛等因素影响,大多痛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待提升,加之疾病存在复发风险,导致其自我效能感降低,不利于疾病转归,因此在治疗的同时,需重视专业护理工作的配合进行[3]。现阶段,临床关于痛风患者的护理多围绕治疗工作展开,忽视了对患者疾病诱因、影响因素的针对性干预,效果有限[4]。对因护理为新型干预措施,以患者疾病的影响因素为基础,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积极消除诱因,提升依从性,从而改善病情[5]。近年来,本院于痛风患者中加强对因护理,为分析其价值及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此次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06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06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作两组,各53例。对照组男50例,女3例;年龄31~69岁,平均(49.76±3.91)岁;病程1~5年,平均(2.60±0.33)年;疾病分级:5例Ⅰ级,28例Ⅱ级,15例Ⅲ级,5例Ⅳ级。观察组男51例,女2例;年龄30~67岁,平均(50.01±3.85)岁;病程1~6年,平均(2.66±0.31)年;疾病分级:6例Ⅰ级,27例Ⅱ级,16例Ⅲ级,4例Ⅳ级。纳入标准:①符合欧洲抗风湿联盟/美国风湿病协会于2015年制定的相关标准[6];②年龄18~70岁;③病历资料齐全,文化程度小学以上;④知晓各项研究内容,已对知情同意书进行签署。排除标准:①精神、认知、智力、意识、语言或听力障碍;②阅读障碍;③合并严重性并发症;④合并严重性肝、肾、心脏功能障碍;⑤恶性肿瘤。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介绍痛风相关知识,说明正确治疗方法与生活方式,加强用药指导与饮食干预,鼓励进食低嘌呤类食品,控制体质量,注重劳逸结合,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1.2.2 观察组 予以对因护理:(1)影响因素分析。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记录与观察,包括体温、瞳孔、呼吸及脉搏等,根据患者情况分析痛风发生诱因,再制定针对性对因干预措施。本组患者痛风诱因包括疾病认知水平偏低、治疗依从性差、饮食不合理等。(2)针对诱因加强对因护理。①疾病认知水平因素。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等信息,借助于视频、音频、图册、文字等形式,详细介绍痛风的致病诱因、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干预措施、配合重点、并发症类型等专业知识,发放健康手册,指导患者改变日常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积极规避诱因。②治疗依从性因素。加强用药指导,详细说明每一种药品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与剂量、使用频次、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类型及处理方法等,明确告知禁止私自加减、更换药品或调整剂量,取得家属配合,共同监督患者正确用药。③饮食因素。嘱咐患者严禁饮酒,鼓励食用低嘌呤、低糖、低盐、低蛋白及低脂类食品,适量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总热量日均摄入量应低于正常人10%,并将脂肪摄入量设定为20%~25%的总热量,且低于60 g/d。同时,调整烹饪方法,以凉拌、蒸煮、烩制、煲及炖煮为宜,将晚餐时间控制在17:30左右,八成饱即可。同时,加大日常饮水量,以2 000 ml/d以上为宜,睡前、夜间如厕时,分别饮用250 ml温水,促进尿液稀释。此外,鼓励患者进行爬山、健身操、慢走及游泳等有氧运动,根据耐受程度调整运动量,强度适中,合理控制体质量降低幅度,保持低于10%~15%的理想体质量即可。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护理2个月后,分别评定患者以下指标:①疾病认知水平。护理后,依据文献制定的调查表进行评估,内容含痛风诱因、痛风危险因素、常见并发症、临床治疗方法、自我护理方法等,各计20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越高[7]。②治疗依从性。护理后,参考文献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治疗依从性,内容含戒烟戒酒、遵医服药、运动保暖、合理饮食及定期复查等方面,从“无”到“总是”以1~5分计,总分5~25分,分数越高,治疗依从性越高[8]。③疼痛程度。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以0~10分标尺对疼痛状况进行标记:无痛计0分,轻度计1~3分,中度计4~7分,重度计8~10分[9]。④自我效能感。通过《慢性病自我效能水平量表》评估,含6个条目:症状管理效能、疲劳乏力管理效能、情绪管理效能、疼痛管理效能、遵医行为及自我保健,从“无信心”到“完全有信心”以1~10分计,总分6~60分,分数越高,自我效能感也越高[1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所缓解,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的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评分为(91.71±5.7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24±9.74)分(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的比较 (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的性评分为(21.29±1.59)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6.12±1.88)分(P<0.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分,

2.4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均得到一定提升,慢性病自我效能水平量表提高,且观察组更高(P<0.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比较 (分,

3 讨论

痛风为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病症,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临床认为,该疾病的预防价值明显高于治疗,是防止疾病进展、复发的重要举措[11]。然而,痛风病因十分复杂,致病诱因较多,而大多患者缺乏对该疾病的正确认知,治疗依从性偏低,加之痛风会伴随疲劳及疼痛等症状,从而加重患者身心负担,自我效能感随之降低,不利于疾病预防与转归,影响生存质量[12]。研究[13]表明,加强对痛风患者的专业护理,通过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缓解病情疼痛程度,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研究适合痛风患者的专业干预措施迫在眉睫。

对因护理基于常规护理措施发展而来,以患者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强调对疾病危险因素作深入分析,并于此基础展开针对性护理措施,通过提升护理工作的目的性与针对性,促进护理质量提高[14]。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对疾病认知水平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提示对痛风患者加强对因护理有助于增强其疾病认知水平,提升治疗依从性。研究[15]表明,痛风患者对于降尿酸治疗的依从性偏差,仅10%~47%患者依从性较高,而依从性直接影响患者病情转归。对因护理用于痛风患者中,通过对其疾病影响因素深入分析,针对疾病认知水平偏低、治疗依从性差、饮食不合理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干预,加强健康指导,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各项影响因素对于疾病发生、康复的影响,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养成正确生活习惯,再予以用药指导,形成正确用药行为,提升治疗依从性。

此外,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慢性病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提示对痛风患者加强对因护理还有助于缓解疼痛程度,并促进自我效能感提高。对因护理干预工作中,通过尊重患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的疾病认知,并提升依从性,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再进行饮食干预及身体锻炼,降低高嘌呤类食品摄入量,改变烹饪方式,降低食物中脂肪含量,增强身体抵抗力,并鼓励其多饮水,促进尿液内尿酸加速排泄,防止血尿酸升高,进一步缓解病情,降低疼痛程度,恢复正常生活状态,从而促进患者自我效能感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对痛风患者加强对因护理的临床价值显著,有助于增强患者对的疾病认知水平,提升治疗依从性,缓解疼痛,并促进其自我效能感提高。受条件限制、时间与经费等影响,研究局限于课题组对本院收治的痛风患者展开护理,疾病性质单一,病例数量有限,观察时间短、指标少,后期需进行多中心研究,为痛风患者中加强对因护理的临床价值提供更多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诱因痛风效能
农村“微腐败”发生的诱因及治理对策——基于全国38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精神压力大可诱发痛风
图书真人秀节目的探索之路
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现状研究
心血管疾病发病诱因及内科护理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