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应从观察开始

2022-05-26 00:42徐旭王涛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观察方法习作教学

徐旭 王涛

[摘 要]习作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意义重大。就沟通层面来讲,习作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自我内心的大门,将真实的自己用文字进行细腻的展示,成为学生展现自身、深化沟通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途径;就文化素养层面来讲,习作可以帮助学生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提升自身的学识厚度,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习作教学必须把学生视角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和要领,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唯有如此,习作教学的指导方能水到渠成。

[关键词]观察方法;观察要领;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7-0090-03

习作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意义重大。就沟通层面来讲,习作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自我内心的大门,将真实的自己用文字进行细腻的展示,成为学生展现自身、深化沟通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途径;就文化素养层面来讲,习作可以帮助学生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提升自身的学识厚度,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必须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指导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和要领,勤于记录观察素材,为习作提供源泉。

一、指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生在进行写作时,需要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素材。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写作所需的素材,如果学生想让日常生活成为习作的灵感来源,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周围所发生的事以及出现的人和物。简而言之,就是需要学生留心观察,这样才能成就一篇精彩的作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呢?作为教师,平时就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一)巧妙采用跟踪形式的观察方法

跟踪形式的观察方法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针对特定的对象,如某些人、动物、植物等,展开无数次不间断地、反复地观察,并在整个过程中有所体会、有所收获,这些真实的体会和收获会转化成学生习作所需的生动的、珍贵的习作素材。跟踪形式的观察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慢慢体会到观察的乐趣,养成留心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好习惯。

例如,学生放学路上偶然发现道路旁有一株十分漂亮的兰花,但是学生对兰花的成长、形态、香味等并不熟悉,不能详细地将兰花的各个方面进行记录。此时,就需要采用跟踪形式的观察方法,每天定时、定点地近距离观察这株兰花的特点、习性等,并用文字记录这株兰花每天的形態、颜色等特点。甚至学生可以预先制订一个详细的跟踪观察计划,如确定观察对象——兰花,集中观察时间——放学后,记录方式——写作等,从而能够详细地掌握这株兰花的特点和变化。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学生掌握了兰花从含苞待放到盛开再到开败的特点,再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比对,便积累了这种植物的相关知识,由此丰富了习作的素材。

又如,学生每天和老师、同学朝夕相处,但遇到写有关《我的老师》《我的同学》的习作时,却还是无话可说,这又是为什么呢?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缺少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身边的人、事熟视无睹,看起来好像很清楚,可真写起来却又无从下笔。因此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还必须对老师、同学进行跟踪观察,捕捉更加细微、感动自己的习作素材。比如,我们选定好一个同学,对他(她)平时在学校的一举一动进行观察,也可以当面采访,走进人物内心,或采访他(她)的好朋友,了解他(她)的故事和他们之间发生的事。这样先跟踪、持续观察,能较全面地了解这个人,然后再写这个人,就方便多了。

当然,学生采用跟踪形式的观察方法,要做到详细记录和仔细观察相统一,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及时详细的记录一方面可以为习作积累素材,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方面的发展,这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阶段就是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初始阶段。

(二)学会采用定向观察的方法

定向观察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的观察对象和方向是确定的,就是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能用常规性、普遍性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或事,而是要有确定的方向,进行有目标的选择,并对所选择的观察对象展开重点调查,从这个过程中汲取所需要的宝贵素材。这一阶段就是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快速进阶阶段。

例如,进行题为《我应当学习的榜样》的习作时,我们的周围有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精彩人生,他们中的许许多多的人都可能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因此在进行习作之前,我们应当优先选择一个具体的榜样,再细致地发掘这个榜样身上的闪光之处。可能在观察过程中,你了解到了一些与其光辉形象有悖的地方,那么习作时就要进行回避和淡化,要承认人无完人,否则你要学习的榜样,读者就会觉得“不值得”,你的习作就不完美。挑选他(她)可以成为你的榜样的地方来写,让读者都感觉他(她)不仅仅是你的榜样,也是读者的榜样,这样,你的习作才会更加具有深度。

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把定向观察和跟踪观察二者结合起来,由此便可获得具体、感人、丰富的习作素材。

(三)善于运用随机性的观察方法

随机性的观察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人、物、事。运用随机性的观察方法对学生自身的灵活思维要求较高。学生在随机性观察的前期并不需要做具体的准备工作,也没有特定的目的性。只是在常规的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或者捕捉有趣的人、物或者有趣的事情。当学生偶然发现身边有趣的人、物或者事情时,要快速的用文字进行记录,将瞬间的美好留下印记,这样充满偶然性的遇见,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和要领

(一)确定两“点”,学会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在进行日常观察时寻找到确定的观察切入点和观察落脚点,进行定时定量的细致观察。这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观察方法。但是在选择确定的观察切入点和落脚点时,对其精准程度的把握要求极高。

那么,如何正确而又准确地选择观察切入点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当所处的范围较大时,如乡村风光、田野风光等,我们的观察可以寻找一个固定的制高点,这样可以自上而下、自高处俯瞰整个风貌。

第二个层次就是当所处的范围存在多个比较壮观的景物時,如雷峰塔、断桥等,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较低的观察切入点,既可以远视,也可以近距离观察。这样的观察方式可以尽显景物的宏观与壮大,让人真实地感受到景物的壮阔美。

第三个层次就是假如身处较为繁杂的景物时,如街区、贸易市场等,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较为空旷的位置来进行细致观察,这样的观察切入点较为灵活,我们观察到的生活也是百态的。

另外,我们还应正确而又准确地选择观察落脚点。观察的落脚点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在观察特定的对象时,所要着重留心观察的那一方面,如观察牡丹时,我们选择观察牡丹的颜色。准确地把握观察的落脚点,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发现所观察事物的特殊方面,加深我们对该事物的印象或者了解。

(二)牵住“线—点—面”,学会移动观察

当遇到我们要观察的范围较大时,定点观察就显得较为片面了,此时就需要我们进行移动性的观察。移动性的观察具有灵活性,可以更为全面地对事物进行观察和研究。为了能使观察的效果更加优质,需要学生牢牢把握住“线—点—面”的规律,进行移动性观察。

第一阶段首先要确定移动观察的路线走向——用“线”将零散的“点”串联起来。学生进行移动性观察的顺序就是习作中的记述顺序。所以,确定观察路线就显得尤为关键。当进入线路比较单一的景区时,我们就不需要自己额外制订线路,只需要按照景区的引导图进行观察和记叙即可。当我们进入范围较大、较为繁杂的景区时,如清明上河园,我们就可以根据景区给予的全景展示图进行路线的制订。在这个制订的过程中,我们要综合考虑,尽可能多地经过好的景点,用确定的路线将分散的景点串联起来,这既能很大程度地节约时间,提高游玩的效率,又能够让观察变得更加有效。

第二阶段就是确定零散的景点,并将点连成面,让景区更加具有关联性。在移动观察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定点观察和不间断观察的特性,将零散的“点”组成系统的“面”,从而提升观察的整体效果。

将零散的“点”连接成系统的“面”又该如何做呢?

在移动观察的过程中,当学生进入单个景点时,需要学生选择最优的观察角度,将单个的景点的独特之美进行细致观察并详细记录。例如,学生进入单个的景点时,发现周围有许多樱花,已连成一片花海,非常漂亮,学生打算细致地观察一下樱花,以及形成的樱花雨现象。那么,学生们选定的观察对象就是樱花,选择的观察点可以是低处,这样能够更清楚地观察到樱花雨形成的全过程。学生在进行观察时,可以将飘落的樱花放在手中进行近距离的触摸,也可以放在鼻前闻一下樱花的香味,还可以在脑中联想一下有关樱花的诗句或者故事。当学生在观察中有所收获时,可以用笔进行记录,用文字将观察到的景物生动地展现出来。每到一个景点就如此观察,这样就形成了系统的“面”,让“点”和“面”相结合,就能提升观察的整体效果。

例如,《颐和园》一文,作者就是按照游览路线来记叙的,该文是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的好例文。作者参观《颐和园》时,按照“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的路线进行游览,一路上,作者不时停下来进行定点观察。如仁寿殿是颐和园中最重要的景点之一,当年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都在仁寿殿处理国事。进入仁寿殿,作者先观察殿内,再观察殿外,然后来到殿后土山,着重观察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远眺建有宝塔的玉泉山,遥望重峦叠翠的西山群峰。最后,对买卖街、谐趣园、廓如亭、知春亭等景点的描写,则一笔带过。

就这样,作者采用“点”与“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北京颐和园恢宏多姿、山水相映成趣的建筑,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风格特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三)调动“五官”参与,发挥多感官协同观察

观察不仅仅是单纯用眼睛去看,它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感受,就要在观察时调动“五官”参与其中,它包括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舌尝,用手摸,用脚踩……发挥多感官协同功能进行观察,再加以分析思考、精心筛选,提取最有价值的素材,最后在头脑中形成事物活生生的立体形象。有时候,观察还需要通过调查走访,查阅资料作为补充。

例如,观察含羞草,如果仅用眼睛看,它只是一株普通的草,无法了解它的奇特之处。如果你用手指去轻轻地触碰一下,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它就如同人的神经一样,瞬间就收缩了,过了一会儿,它又会慢慢地舒展开来。你还可以借助网络、书籍,了解含羞草具有这样奇特功能的科学原因。这样,你写作时就能写得全面,传递给读者的知识信息也大大增加,作品的价值也会得到提升。因此,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是获得丰富的观察材料的重要手段。再如,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水果,我们可以通过视觉,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大小;通过触觉,摸一摸水果的外表,感受水果外表的光滑程度;通过味觉,舔一舔、尝一尝这种水果的味道;通过嗅觉,闻一闻水果的芳香。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水果的营养价值、适宜人群等。同样的,观察人物、动物、事件时,也可以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即使观察无生命的物体,也同样如此。例如,观察岩石,首先用眼睛看看它的形状、大小、颜色;用手去摸一摸,感受一下它的光滑程度;掂一掂,试试它的分量;划一划,看看它的软硬程度;岩石之间碰一碰,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再用鼻子闻一闻它的气味。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学生有了真切的观察和体验,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写出的作文才能生动形象,内容具体。

总之,写作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技能。习作教学只有将学生的视角引向生活,指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掌握必要的观察方法和要领,让生活和写作密切关联,学生才能写出别样的作文来。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观察方法习作教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感悟传统 心存真挚
开启学生观察之门的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科学观察方法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