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文究竟该怎样“浅”教

2022-05-26 00:13王瑞荣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课后练习教学目标

王瑞荣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不少的难课文。对这些课文的教学,一些教师的文本解读存在偏差,追求所谓的“深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在难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地解读文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浅”教的策略,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文本知识。课堂上,教师可根据语文要素选择教学资源、根据课后练习制订教学目标、根据文章体裁确定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样能引导学生理解难课文的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难文浅教;语文要素;课后练习;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7-0026-03

统编语文教材在第二、第三学段编选了一定数量的长课文、难课文,体现了教材编选文本的发展性。这些课文如果教学得当,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一旦教学失当,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那面对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难课文,教师究竟怎样处理教材、研制内容、遴选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依托语文要素,直击核心资源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一个创举,就是在每个单元中都设置了明确的语文要素,指明单元训练的重点,构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训练体系。因此,无论是长课文还是难课文,都是文本篇幅和形态上的变化,其所需要着力训练的主要内容并没有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本着“射人射马,擒贼擒王”的原则,紧扣编者设置的语文要素,遴选、直击最核心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对环境的渲染、人物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堪称经典,尤其是文中所散发出来的浓郁的人文气息以及对生命、价值、英雄等主题的思考,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从教材编排的角度来看,其实编者并没有将这篇课文定位为纯粹的小说,而是以常规的叙事性文本来确定它的教学价值。因此,我们就不要人为地拔高要求,不能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三个核心要素来展开课堂教学,而要紧扣文章所在的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将教学的中心聚焦在人物言行的细节描写上。如,“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教师可借助这一核心问题,统领文本资源,并从三个维度进行点拨与引导:其一,紧扣船长与大副之间的对话,感受船长的临危不乱;其二,关注船长的行为,结合环境猜想这些行为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思想,感受哈尔威船长人人平等、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其三,组织学生围绕“为什么在救出了所有的乘客和船员之后,哈尔威船长还要选择与船共沉?毕竟他已经完成了作为船长的所有使命,这样的选择你能理解吗?”这一问题展开辩论,深入探究。

这样的教学就排除了难课文其他元素的干扰,直接抓住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学习,既体现教材的编排理念,同时又把握了文本的重点,推动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一举多得。

二、关注课后习题,制订适宜目标

课后习题是编者根据编选意图、文本特质精心设置的助学系统,是教材的重要内容,旨在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抓手,为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支撑。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后习题的指向和要求,设置难课文教学的基本路径。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一个以鲁迅为专题的单元,其中鲁迅的散文《好的故事》在内容的理解、形式的探究中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有的教师在设置目标时,并没有准确地把握编者的真实用意,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感受散文语言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象征性手法的运用;模仿课文的写法进行迁移练笔……”很显然,这样的目标不仅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违背了编者的编排意图。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后习题,精准解读文本,理解编者的意图。比如,课后练习第一道题“本文写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理解它们的意思”,这就提示了这篇文章的阅读方式和理解词语的策略。教学时,教师就要据此合理定位教学目标,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以消除由于语言习惯不同造成的阅读障碍。第二道题要求学生思考“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直指文本的核心内容。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这道思考题的指向,先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梦境中所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激活学生的经验,感受课文中梦境的美丽、幽雅;然后,借助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了解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深入感知、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厘清纷繁头绪,聚焦核心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难课文往往是经典之作,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价值。如果什么都要教,就会陷入什么都无法教到位的尴尬之中。为此,教师要学会从纷繁的头绪中梳理出核心问题,直击文本的重点和教学目标,将主要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板块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白鹭》一文,是一篇精彩的散文,语言形式独特且极具魅力,内容意境隽永而耐人寻味,似乎每一处都值得品味,每一处都值得借鉴。教学时,教师要从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出发,引导学生先洞察作者将自身情感蕴藏在描述对象中的写作方法,然后聚焦课文的核心语段感受白鹭觅食、望哨飞行的情景,想象鲜活的画面,真正感受白鹭的那种幽雅、闲适。

这样的教学,教师并没有在文本其他的细节处纠缠,而是提炼并设置了这篇课文教学的统领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感受白鹭如诗如画的神韵之美,轻松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把握文章体裁,明确起点归宿

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文体意识的培养,所选的文章不仅文体类型众多,而且常常将相同类型的文体聚合起来,形成类群化的教学资源。因此,难文再难,我们只要紧扣文体特点,把握教学的基本方向,并根据具体的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和最终目标,就能抓住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生长的核心资源。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桥》这篇微型小说,是一篇经典作品,情节设置、人物语言、环境渲染都独具匠心。学生要想真正理解感悟小说中的内涵价值,无疑是一种挑战。为此,教师就可以从文体和学情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其一,从小说的环境、情节和人物三个核心要素出发,引导学生品析描写环境的语句,感受当时氛围的紧张与危急,洞察作者把老支书和小伙子父子关系放在最后揭示的表达效果。这样,让学生认识到如果在之前就直接交代两个人之间的父子关系,虽然读者能感受到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但无法给读者以巨大的冲击,产生不了震撼的力量。其二,从具体的学情出发,由于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已经不是首次,教师可以激活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的经验,先从人物的言行细节入手,对人物形象进行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从文体入手,引导学生尝试从环境渲染和情节设置的角度,洞察小说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立体方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知——小说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刻画鲜明而具有典型价值的人物形象,不仅要借助具体的言行、心理、神态等细节来刻画,而且情节的设置、环境的渲染都是为人物形象的刻画服务的。

这一教例,教师面对难课文的教学就是根据具体的文体特点和鲜明的学情,开掘出丰富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达成了难文浅教的目的。

五、单元整体观照,完善教学体系

统编语文教材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编排,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个单元出发,增强学生对单元教材内容的感知与把握,避免将注意力集中在单篇课文上,避免对文本内容的零敲碎打。对难课文的教学,教师从单元的视角出发,集中单元的整体资源来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的内容。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好的故事》一文,学生学习的最大难点就是作者以象征性的手法,通过描写梦境的美好来反衬现实生活的黑暗。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所表达的主题。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不能将关注点局限在这一篇课文上,而要从单元的整体出发,展开整体的教学设计。

首先,教学单元篇章页,教师可借助单元的人文主题“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相机引出本单元的主角鲁迅先生,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说说自己所了解的鲁迅先生。这样,引导学生一方面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另一方面认识到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斗士,他写的文章就如同一把把匕首,直接刺向了敌人的胸膛。其次,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教师紧扣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的话“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让学生认识到旧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在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故乡》,将少年时的闰土与成年之后的闰土进行对比,直接感受闰土的巨大变化,从而对旧社会形成感性的认知体验。其三,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教师可以抓住伯父“笑谈碰壁”这件事情,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资料理解文本内容,进一步了解旧社会对进步人士的迫害,使学生对鲁迅的识更深刻。

在学生对鲁迅先生形成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教学《好的故事》一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资料,感受梦境美好的真正内涵,通过四两拨千斤的方式突破教学难点。

六、把握原始学情,选择有效路径

课堂教学强调以生为本,其本质就是要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从学情的角度来看,学生之所以觉得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某些课文难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课文所展现出来的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之间有着较大差异,学生难以凭借自身的原始能力,自主达成学习目标。从课堂教学的整体角度而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点拨者,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寻找原始能力和难课文之间的认知通道,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快速而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是一篇叙事记人类文本。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并不存在多大困难,似乎算不上典型的难课文,但对照这个单元所设置的语文要素——简要复述来看,的确有一定的难度。简要复述就是要剔除烦琐的信息进行复述。但究竟要剔除哪些信息,要保留哪些信息和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要紧扣文本表达的中心,激活学生的辨析思维,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全面具体的统整。这些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因此,从教材所设定的语文要素的角度来看,这篇课文就是典型的难课文。

复述这一语文能力,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会了借助图片、表格、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复述。而简要复述,对学生来说是相对陌生的。因此,实现难课文的“浅”教,就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出发,根据学生能够完整复述课文的实际情况,先组织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文本三个部分的内容——调查民情、惩治首恶、兴修水利;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描述,而哪些内容则应该大胆删除。从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角度和文本所要表达的中心来看,课文的第二部分“惩治首恶”不仅体现了西门豹对劳动人民的关心,也彰显出其作为地方长官的独特智慧和魄力;而第一部分“调查民情”是为第二部分故事的深入开展所做的铺垫;第三部分“兴修水利”,则是故事的延续,作者也只是稍做交代。因此,对整篇课文的简要复述,就要确定第二部分的重点地位,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做简要处理,将教学关注力聚焦在西门豹如何惩治首恶的内容上。

教材编选具有一定难度的课文,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具有思維含量的优质文本,旨在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展开深度思维,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读懂编者的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开掘出难课文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彭忍冬.紧扣语文要素,依托练习系统,实现难文浅教:以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为例[J].语文建设,2021(6):44-47.

[2] 郭艳莹.依标扣本:让“长文短教、难文浅教”:基于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教学课例评比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0(12):38-41.

[3] 陈先云.长文短教 难文浅教: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几点思考[J].小学语文,2020(10):4-10.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课后练习教学目标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