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2022-05-26 00:13王俊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阅读课堂教学现状

王俊霞

[摘 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的阅读课堂出现重内容轻语言实践、重形式轻言语逻辑、重思想轻语言积累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师不能把握语言学的规律、教材解读能力不强所致。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就要立足文本,积累语言;就要拓展文本,实现写法迁移;就要超越文本,着力内容创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阅读课堂;教学现状;拓展文本;超越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7-0035-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见,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学习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我们研究解决。

一、目前阅读教学课堂的现状

(一)重内容轻语言实践

目前,一些语文教师在解读教材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挖掘文本的内容上,把学生一看就懂的内容进行归类;课堂上,学生以文说文,看似学懂弄通了,其实他们对课文存在的隐形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并没有掌握。

(二)重形式轻语言逻辑

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一线教师意识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有些教师解读教材时一定要挖掘出“流行”的语用点,根本不根据教材实际、教学目标,更忽略了语言本身所具有的逻辑结构,停留在为用而用的层面上。其实,语言本身有自己的逻辑结构。如果只是为了迎合当下所谓的“潮流”而进行简单的重复训练,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三)重思想轻语言积累

有的语文教师片面地理解语文的“三维”目标,课堂上只关注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导致学生只能从表层上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没有真正走进文章语言中,体验它所蕴含的情感。这样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积累更是无从谈起。这种语文课堂犹如水上浮萍,没有根,无法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造成阅读课堂教学现状的原因

(一)教材解读能力不强

语文学科教学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现成的体例和范式可用,它的知识体系庞大,涉及文章学、语言学、逻辑学、修辞学、语法学等多个学科。这么多学科的知识集中在一篇课文中,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教材解读能力,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并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取舍,才能形成教学一篇课文的知识体系。

(二)不能掌握语言的内部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需要教师掌握语言的内部规律。但是,一些教师对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到位,理解得比较肤浅、片面,在面对一篇篇课文时不能准确地捕捉语言运用点,导致学生学习到的语文知識和技能也是零碎的、表面的。

三、改变阅读课堂教学现状的策略

基于以上原因,依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在阅读课堂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呢?

(一)立足文本,积累语言

统编语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规范语言。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善于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语言训练的句段,给学生提供可以模仿和创生的例子,让学生有例可仿,仿说仿写。

1.抓实文本例子,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是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品读感悟、体验情感,并进一步欣赏语言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比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什么》一文时,可以让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式“ (什么时候),我变成 ,人们就叫我 ”进行说话训练。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规范语言的抓手,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2.借助课后练习题,积累语言

统编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体现出教材编者的意图。这些习题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进而积累语言的重要抓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比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搭船的鸟》一文的课后练习第二题:

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道练习题引导学生体会、掌握连续性动作的描写。因此,在学生进行朗读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加点的词想象画面,体会翠鸟动作的干脆利落,把规范的语言积累下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库。

3.巧用“词句段运用”,积累语言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了“词句段运用”板块。教学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捕捉“词句段运用”中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特点,掌握语言规律,并尝试积累运用。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词句段运用”第一题:

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最后的祭献。

2.漓江的水真静啊……无瑕的翡翠。

3.花开了,就像睡醒似的……说话似的。

教学时,要抓住排比句的特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分析语言特点,掌握语言规律,最后迁移运用。这样,学生在语言中走了一个来回,获得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要捕捉到这样的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仿说仿写,进行积累,这样就能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拓展文本,实现写法迁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表达的需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选取相应的语言素材进行内化,使新的语言与学生原有的语言图式融为一体,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转换表达改一改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都编排有一些短小的文言文,如《司马光》《自相矛盾》《王戎不取道旁李》等。 这些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是人物形象鲜明,蕴含深刻的道理。教学时,不妨引导学生将文体改一改,用自己的话进行创意表达,这样不但能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而且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内化,让学生在玩味语言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改变文体练一练

对课文中出现的有鲜明特征的词语和句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类、理解、内化、运用,以达成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白鹭》一文,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白鹭的外形之美,還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方法之妙,并通过画、读、说等方法仔细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生动性。在学习同一册第五单元的《松鼠》一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白鹭》一文的第2~5自然段改成一段说明性文字,把含蓄抒情的语言变成平实准确的表达。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习得说明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生动性和灵活性。文体迁移后,学生读自己习作,并对两种文体进行思考、探究,体会到两种文体的区别:散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优美、抒情,侧重抒发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改成说明文后,语言准确、平实,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白鹭的外形特点说明清楚。这样,学生不仅能灵活运用习得的表达方法,而且通过对比分析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3.调整顺序说一说

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调整课文的表达顺序,运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转述文中的人、事、景、物等。这样,在训练学生重组语言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的特点。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将相和》一文时,可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三个故事的内容,想一想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了语言,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概括提炼试一试

语言既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成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中,或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来描述一个画面,或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一段话,使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一文的第2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这段话写了什么景物?请分别用一个字进行概括。如果用两个字怎么概括呢?三个字呢?四个字呢?”这样,让学生学会了叠加式概括。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其他段落,运用掌握的叠加式概括的方法进行概括,学生给出的答案异彩纷呈。

5.指向习作写一写

高年级的统编语文教材有许多表达经典的语段,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的极好范例。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穷人》一文,作者对桑娜矛盾复杂的心理描写非常精彩,是学习心理描写的绝佳材料。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遇到过的焦虑、担心、害怕的生活情境写一段话。这样指向写作的阅读,使学生习得语言、习得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超越文本,着力内容创生

语文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敢于拓展文本,超越文本,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利用教材中的空白点拓展文本,让学生进行想象补白,促进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发展。

1.对描写处进行补白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材中的不少文本,作者进行了“无字处皆有其意”的艺术处理。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进行补白,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扁鹊治病》一文,扁鹊每次见蔡桓侯,蔡桓侯都说自己没有病。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蔡桓侯当时内心的想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这样,能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于叙述省略处进行补白

一些文本为了更好地凸显人物形象、表达情感而省略一些情节,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这些省略的部分恰好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载体。适当的补白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人教版课标本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的《顶碗少年》一课,面对少年的失败,老爷爷“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这位老者对他说些什么呢?南宁市特级教师尚燕在教学时抓住这个空白点让学生想象补充。经过思考、同桌讨论,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的学生认为,老者会这样说:“放平心态,就像昨天练习一样,你一定行的!”有的学生认为,老者一定传授给他处理紧张心理的特殊方法;也有的 认为……

对文章中人物言行省略处进行适当补白,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而且让学生产生个性化的理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补白具有个性化,能使人物形象具有立体感、鲜活性。

3.于课文结尾处进行补白

故事类文本的结尾处常常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推测、补白,这样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故事类文本的结构艺术。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跳水》一课,结尾是“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在原著中,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这样结尾——“他又开始呼吸了。”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情节合理续写一个结尾,可以从水手、船长、孩子、观众等角度进行补白。这样,在进行合理补白中,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4.对课文插图进行补白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想象人物之间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并说一说、写一写、演一演,这样能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军神》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沃克医生的神情、动作、姿势,要求学生用口头语言说出图画的内容。在学生仔细观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感受作者运用神态、语言等描写人物内心的方法,理解作者用词的精炼、写法的独特。这样,图文结合,不仅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总之,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展开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自觉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阅读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巧施练笔,让写作之花绽放
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紧贴新课标,反向设计阅读课堂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淄博市职业院校乒乓球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五年级自主探究型阅读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