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至2020年1~6岁儿童呼吸道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2022-05-27 07:29荣刘涛李秀玲祝金明陈相磊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检出率支气管季度

荣刘涛,李秀玲,祝金明,陈相磊

(界首市人民医院1.检验科;2.儿科,安徽 阜阳 236500)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流行性疾病,主要由病毒入侵呼吸道引起[1-2],易反复感染;其中婴幼儿,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每年可能反复感染呼吸道疾病多达6~10 次[3]。儿童感染呼吸道病毒具有年龄差异性,采取有效的隔离或保护措施可显著降低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4]。研究发现,至少7 个病毒科10 多类239 个型别的病毒群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5],给系统性研究儿童呼吸道感染带来巨大的挑战[6]。此外,儿童呼吸道感染具有典型的季节、年龄、区域流行特征[7-10],但关于安徽界首地区儿童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2016 年至2020年界首市人民医院12 842 例常见呼吸道疾病(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流行性病学特征研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样本

收集2016 年至2020 年界首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学龄前儿童12 842 例,年龄1~6 岁。其中1~3 岁患儿9 434 例,4~6 岁患儿3 408 例。纳入标准:①参考《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11]诊断标准;②就诊时未接受抗病毒抗感染治疗;③年龄1~6 岁。

1.2 主要检测项目、试剂和仪器

试剂: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生产企业;西班牙比尔塞有限公司。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产品技术要求编号:国械注进20173406446。检测项目: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 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PIVS)1、2 和3 型九种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适用仪器:OLYMPUS BX60 荧光显微镜。

1.3 方法

检验原理:间接免疫荧光(IFA)是基于待测样本中的抗体与吸附在载体玻片上的抗原发生的反应。样本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和抗原反应,未与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在洗涤步骤中除去。在下一步骤中,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反应,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入院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4 mL 于促凝管,凝固,离心(离心机4 000 转/min,5 min)。结果判读:根据说明书要求为两名合格专职工作人员共同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7.0 和GraphPad Prism 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见呼吸道疾病病原体检出率

12 842 例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中,1~3 岁阶段患儿呼吸道病毒阳性总数1 927 例,总阳性率为20.43%,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MP(8.66%),IFA、IFB 和RSV 的检出率分别为4.38%、4.69% 和1.43%。4~6 岁阶段患儿呼吸道病毒阳性总数627 例,总阳性率为18.40%,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MP(6.13%),IFA、IFB 和RSV 的检出率分别为4.08%、5.16%和0.91%。见表1。

表1 界首市2016 年至2020 年1~6 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检出率 [n(%)]

2.2 幼儿呼吸道感染具有季节效应

2016 年至2018 年数据显示(图1),第1 和第4 季度是学龄前儿童(1~6 岁)支气管肺炎的高发季节,明显高于第2 和第3 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4,P=0.041);然而,2019 年支气管肺炎在第2 季度的1~3 岁患儿数则明显高于其他3 个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40,P<0.001);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前三个季度支气管肺炎患儿数明显少于往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20,P<0.001),其中第1 和第2 季度尤其明显。图1 数据还表明第2 季度是1~3 岁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2020 年第1 和第2 季度,1~6 岁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数较往年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50,P=0.018),而从第3 季度开始1~3 岁患儿数则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0,P=0.019)。

图1 2016 年至2020 年1~6 岁学龄前儿童支气管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具有季节效应:1 季度和4 季度是1~6 岁儿童支气管肺炎高发季;2 季度是1~6 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高发季

2.3 幼儿呼吸道感染具有年龄阶段效应

图2 数据表明,2016 年至2020 年1~3 岁幼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数明显高于同期4~6 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20,P<0.001);1~3 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数明显高于4~6 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9,P=0.008)。2021 年第1 和2 季度1~6 岁儿童支气管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趋势也遵循1~3 岁发病率明显高于4~6 岁儿童规律。

图2 2016 年至2020 年1~6 岁学龄前儿童支气管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有年龄阶段效应:1~3 岁儿童支气管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明显高于4~6 岁儿童

2.4 幼儿呼吸道感染可能具有患儿生活区域效应

通过比较不同年度同时期来源于城市和农村1~6 岁患儿呼吸道感染病例数,发现来源于农村1~3 岁的患儿病例数明显高于城市1~3 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1,P=0.022);而在4~6 岁阶段则差异不明显。见图3。

图3 2016 年至2020 年1~6 岁学龄前儿童支气管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有生活区域效应:农村1~6 岁儿童支气管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明显高于城市儿童

3 讨论

病毒和呼吸道微生物群等感染源之间的早期相互作用已被证明可以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反应,这可能会影响疾病的进程和宿主的呼吸健康[12]。学龄前儿童免疫系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期,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并且易复发。该阶段儿童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准确描述身体部位和健康状况,可能延误病因的诊断及制定最佳精准治疗方案或策略,导致反复病发。因此,本研究统计12 842 例1~6 岁呼吸道感染儿童,首先对患儿呼吸道内病毒进行筛选和鉴定。1~3 岁患儿总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20.43%,其中MP、IFA 和IFB 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8.66%、4.38%和4.69%,占总阳性86.49%;4~6 患儿总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18.10%,其中MP、IFA 和IFB 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13%、4.08%和5.16%,占总阳性84.86%;因此,MP、IFA 和IFB 是界首市1~6 岁儿童病毒性支气管肺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发的主要诱因。

宿主个体对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取决于遗传和获得性危险因素,反复的细菌和病毒的呼吸道感染,如由包膜微生物引起的肺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或流感相关的呼吸道感染,甚至发生支气管扩张和哮喘,经常被报道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的第一个症状[12-13]。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季节性机制已被研究和争论多年,温度和湿度对呼吸道病毒稳定性和传播率的影响已被广泛认可[14]。本研究数据显示界首地区1~3 岁儿童支气管肺炎高发季为冬春季节(第1 和4 季度),而春季(第2 季度)则是1~3 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好发季节。研究还发现,外环境特征、微生物群暴露和公共室内环境中的呼吸道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15],如5 岁以下儿童暴露于较高浓度真菌,可使儿童患下呼吸道感染风险增加[16-17],界首地区农村儿童生长环境质量远低于城市也可能是导致农村1~3 岁儿童呼吸道感染高于城市的一个重要因素。飞沫和接触式传播是呼吸道病毒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强有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措施,尤其是公共场合戴口罩,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途径,显著降低呼吸道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如2020 年第1 和2 季度,1~6 岁儿童支气管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数均在个位数。

综上所述,MP、IFA 和IFB 是界首市1~6 岁儿童病毒性支气管肺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发的主要诱因。1~3 岁儿童呼吸道感染季节性较明显,其中支气管肺炎高发期在冬春季,上呼吸道感染则在春季是好发季节;4~6 岁儿童支气管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几乎不具有季节性;强有力的病毒传播途径阻断措施能够有效降低1~6 岁儿童呼吸道感染。

猜你喜欢
检出率支气管季度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2021年第4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1年第3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1年第2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16年1季度A股各板块涨跌幅前50名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