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不同阶段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接受早期介入丹佛模式的疗效分析

2022-05-27 07:29邵小华刘民高超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发育年龄情况

邵小华,刘民,高超

(南阳市中心医院 儿童神经康复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存在交流、沟通等障碍或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活动重复等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病因暂不明确,大部分研究认为该疾病发病与遗传及环境有关[1]。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行为干预和教育为主。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是在引导ASD 儿童正常社交基础上,以ASD 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与家长的关系,配合学习和行为引导,达到提高ASD 儿童理解、表达、认知、活动等方面能力的目的[2]。但目前国内关于ESDM 应用于ASD 儿童的研究较少,且关于学龄前不同阶段ASD 儿童应用ESDM 效果研究也较少,因此本次研究以南阳市中心医院84 例学龄前不同阶段ASD 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ESDM 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 年1 月至2021 年3月收治的84 例ASD 儿童为研究对象,分为A 组(n=23)、B 组(n=31)、C 组(n=30)。A 组中男11 例,女12 例,年龄1 岁6 个月~3 岁,平均(2.21±0.55)岁;平均病程(3.25±1.07)个月。B组中男16 例,女15 例,年龄3 岁~4 岁6 个月,平均(3.08±0.51)岁;平均病程(3.37±1.09)个月。C 组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4 岁6 个月~6岁,平均(5.53±0.62)岁;平均病程(3.41±1.12)个月。三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赫尔基辛宣言原则》。纳入标准:①年龄≤6 岁;②确诊为ASD[3];③ASD 儿童及家长了解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家长无法配合全程研究;②合并其他发育障碍;③合并其他精神障碍性疾病;④合并其他躯体功能障碍疾病。

1.2 方法

三组ASD 儿童均使用EDSM 治疗,首先对所有ASD 儿童的家长进行家长技能培训,包括如何吸引孩子注意、引导孩子感受社交乐趣、与孩子进行良好互动等等。然后以ASD 儿童为中心,家长安排组织ASD 儿童以游戏等方式进行进行互动、沟通交流、运动行为等。可将游戏互动全过程使用视频录下来,全面观察ASD 儿童游戏互动过程中行为表现等。根据其表现情况可适当调整游戏内容。三组ASD 儿童均每次治疗1 次,2 h/次,每周进行6 次,连续治疗3 个月。

1.3 评估标准

①孤独症情况:使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4]于治疗前后评估ASD 儿童孤独症情况,包含人际关系、情感反应、躯体运用、听觉反应等共15 项。每项均从无异常至严重异常分为1~4分,满分60 分。0~30 分为无孤独症,31~37 分为轻中度孤独症,38~60 分且至少5 项高于3 分为重度孤独症,分数越高表示ASD 儿童孤独症情况越严重。②社交反应情况:使用社交反应量表(SRS)[5]治疗前后评估ASD 儿童社会反应情况,包含知觉8 项、动机11 项、沟通22 项、认知12项、行为12 项5 方面共65 项。每项均为0~3 分,分数越高表示ASD 儿童社交反应障碍越严重。

1.4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三组儿童孤独症情况(CARS)、社交反应情况(SRS)。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孤独症情况比较

治疗3 个月后,三组儿童CARS 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A 组<B 组<C 组(Z=2.989,P=0.026),见表1。

表1 三组孤独症情况比较 [n(%)]

2.2 三组社会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3 个月后,三组儿童SRS 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A 组<B 组<C 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社会反应情况比较(,分)

表2 三组社会反应情况比较(,分)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B 组比较,P<0.05;3)与C 组比较,P<0.05。

3 讨论

ASD 儿童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认知、交流、兴趣、社会交往等方面发育性障碍,临床通常使用行为引导矫正、认知教育等方式治疗,但由于ASD 儿童大脑仍在发育阶段[6],因此需要研究各阶段学龄前ASD 儿童治疗效果,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时间提供依据。

ESDM 是在儿童脑部发育科学、幼儿社交指导等基础对学龄前儿童社交行为、交流等进行指导纠正等治疗模式。本次研究结果中,治疗3 个月后,三组儿童CARS、SRS 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说明ESDM 治疗学龄前各阶段ASD 儿童均可有效缓解其ASD 症状,改善社会反应情况。究其原因,ESDM 治疗是以儿童为中心,对ASD 家长进行相关培训后让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游戏互动等,ESDM 对家长进行相关培训可提高家长教育技巧,有利于增加亲子互动熟练度,且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度较高,由家长发起的游戏活动孩子接受度、配合度较高,能保障治疗顺利进行[7-8],因此ESDM 治疗学龄前各阶段ASD 儿童均可有效缓解其ASD 症状并改善其社会反应情况。

但不同阶段学龄前ASD 儿童脑部发育情况不同,治疗效果也可能存在差异。本次研究结果中,治疗3 个月后,三组儿童CARS、SRS 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且A 组<B 组<C 组,说明ESDM 治疗学龄前不同阶段ASD 儿童,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原因在于,学龄前儿童神经系统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年龄越小神经系统发育越不完全,尚未完全形成认知、行为方面习惯,可引导改善纠正的内容越多,ASD 改善效果越好。随着年龄增加,神经发育逐渐成熟,ASD 儿童已形成较多社交等方面障碍的习惯,改变困难度增加,ESDM 治疗效果减弱。因此对于学龄前ASD 儿童,需要尽早进行ESDM 治疗[9-10]。

综上所述,ESDM 治疗学龄前不同阶段ASD儿童均有显著治疗效果,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理想,为临床治疗ASD 儿童提供新的方案。

猜你喜欢
发育年龄情况
变小的年龄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别忽视了小儿发育迟缓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年龄歧视
算年龄
冰川是发育而来的
我们欢迎你!
动物变态发育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