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是小学德育的营养宝库

2022-05-30 10:48李智滋
师道·教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爱国

李智滋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德育教育,没有正確的人生指引,再聪明的学生也难以成为对社有用的人才,还有可能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所以,从小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十分重要。德育无处不在,而古典诗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教育的营养宝库。

一、古典诗词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1.利用古诗词,对小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

中华古诗词中的爱国情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主要也最为浓郁而强烈的情感。爱国诗词比比皆是。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这些充满了爱国情怀的诗词,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教学时,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教育学生从小积淀强烈的爱国情感,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借助古诗词,教育学生奋发向上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刘禹锡的《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曹操的《观沧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佳句可以教育学生奋发图强。

3.借助古诗词,教育学生诚实做人,诚信为本

如王安石的《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等。借助古诗词教育学生勤俭持家,不尚骄奢,如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借助古诗词,教育学生廉洁奉公,坚持正直的人生观,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等。

二、以古典诗词为重要内容的中华文化,滋养造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凡有大成者,无不接受过古典诗词的熏陶激励,无不钟爱中华传统文化。他们当中,有许多还写出过许多高水平的诗词,总结他们的人生经验,抒发他们的雄心壮志,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他们既是传统文化的受益者,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开拓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我们的毛主席。他热爱中华文化,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陶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造诣。他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高,使之成为带领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民族翻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形成了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十分热爱古典诗词,他的古典诗词造诣十分深厚。他身体力行,写出了许多不朽名篇,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等。

三、以古典诗词为重要内容的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扬光大,使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兴盛至今

世界上曾经有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以及黄河流域的中国。前三个都已经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不仅早已文明断绝,就连当地的人种都不同了。其中他们的文字、文化以及习俗都只能靠后来迁移到此的异族人来研究。唯独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并得到弘扬光大,说明了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华文化的稳定性,几千年来我们的文字、文化延续至今。其中,作为中华文明、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古典诗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爱国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