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生成而绚丽

2022-05-30 06:41沈海丹
师道·教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菜园狐狸课文

沈海丹

《父亲的菜园》是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主要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着、勤劳的品质。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研读课文,深入地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地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在顺利、有序地进行着,正当我要总结全文时,我班素有“小博士”称号的小煦突然把手举了起来,接着又猛地缩了回去。“有什么事吗?”我轻声问道。这时,小煦满脸疑惑地说:“文中的这块菜园明明是我家共同拥有的,而且文中也多次出现‘我家的菜园这样的字眼,作者却将课文的题目定为‘父亲的而不是‘我们的或‘我家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听了先是一愣,备课时我确实没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但是,他提这个问题的确让我“惊喜”。于是,我先是对该学生赞许了一番之后,笑着对大家说:“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不过如果马上回答,可能不那么全面、深刻,请大家再认真读书、思考,力求从书中找到答案。”……听了学生们一番发言之后,我觉得是该“收场”的时候了,于是,我微笑着进一步激励他们: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但能大胆质疑,而且能通过认真读书去寻找各自回答问题的理由,不人云亦云,这种勇于探究和独立思考的学习精神的确了不起。其實,课文的题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题眼,具有概括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所以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对于题目的命名要加以推敲、斟酌,它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良好效果。课后我进行深刻的反思:

1.在现实的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设计的教案静心与学生对话时,学生们常常会给我们以毫无疑问的“意外”,我想如果当时对于学生的质疑视而不见或充耳不闻,沿着原有的思路执教,那么收到的教学效果远远不如今次,学生们也不会学得这么兴趣盎然,与文本的对话内容也不会这么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他们呈现在课堂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应该而且必将成为最珍贵的教学资源。尤其对于他们在学文时的即时质疑,咱们更应该高度珍视,善于抓住教学契机,并选择最佳的引导方式,巧妙利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时时绽放照人的光彩。

2.《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优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陪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正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鉴于学生自身的认识水平,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问题的局限性,所以自然也需要教师的指导调控。切不可无目标的随波逐流,任凭学生“牵着鼻子乱穿乱跑。”因为不是所有的“生成”都是值得肯定和褒奖的。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在一教学书所看到的一位老师在执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不喜欢狐狸和乌鸦,有的说:“喜欢狐狸,因为狐狸很聪明,有智慧。”那位老师听了先是愣了愣,接着赞赏,说该学生能有独特的见解,这就忽略了本文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只有我们的积极引导,不失控,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有效性。

3.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说:“在独处宁静的情况下,壁上的斑痕也能引起我的注意,一经一疑视斑痕以幻代为生动新奇的形象,它是平时构想不出来的。”同样,课堂上我们也要给学生一份“宁静”。让他们“凝视”文本,才能让语言文学“幻化为新奇的形象。”学生阅读理解文学作品,需在理解文学的基础上,才能深入阅读,充分思考,逐步领悟。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领悟,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只有让学生读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越发有活力。

行笔至此,我不仅想起了教学上一名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我们积极营造明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善于启迪雪深的思维,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不但认真备好每一篇课文,还备所有学生,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片灿烂天地。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菜园狐狸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小小菜园有惊喜
我家的菜园
狐狸和猫
菜园里
狐狸便当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