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建构数学生本课堂

2022-05-30 10:48吴娟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精细化管理初中数学

吴娟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数学生本课堂一度受到热捧。然而,很多教师发现,单纯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就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而精细化管理,为建设高效的数学生本课堂提供了可能。本文主要讲解在初中数学教学时以设计梯度问题、考虑学习能力、建立作业档案、指导深度反思等精细化课堂管理方式,来建构数学生本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精细化管理;生本课堂

所谓精细化管理,是以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精细化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并且进行分层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数学课堂,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发展其核心素养。因此,怎样在实际教学中将精细化管理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初中数学课堂,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接下来,笔者将依照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主动精准导学、调整小组,让初中生体验成就、自主探究等方面入手,谈一谈以精细化管理建构数学生本课堂的教学心得。

1    设计梯度问题,精准导学

生本课堂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无视或者撤销教师的统筹作用,让学生自由发挥、放飞自我。设想如果那样做了,那样的课堂必然是杂乱一锅粥,学生的学习没有方向和目的,变得盲目,这必将是失败的教学。因此,教师要从导学开始,充分运用自己的主导权,给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探究方向,以及要学习和探究的内容。在精细化管理的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梯度问题来精准导学。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这节内容时,这节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且找到其对称轴;第二部分要求学生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对于这节课的导学,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组轴对称实物的图片,像对称的建筑、对称的树叶、雪花、蝴蝶、眼镜、窗花等,让学生欣赏这些图片的时候,注意观察,提问:这些图形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这些图形两边都是一样的。接着笔者拿出一张剪好的窗花,在学生们的瞩目下,将窗花沿折痕对折起来,学生惊奇地发现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之后教师在上面画了一个小圆,并且用牙签扎空标记了一下,展开之后得到两个圆,于是,提问学生:这两个圆与对折的那条线有什么关系?在第二部分内容探究学习时,又给学生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什么?若有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怎样确定它的对称轴?两个图形轴对称,这两个图形就是全等的吗?学生按照设计的问题逐步展开自主探究和学习,很快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可见,通过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问题,并且依据教学进度将问题的难度逐步升级,即设计梯度问题,可让学生在这种梯度问题的引导下确立每一个阶段的探究学习目标,探究逐渐深入,由此,便实现了精准导学,帮助学生提升了数学生本课堂探究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设计梯度问题,精准导学,以实现生本数学课堂成功构建的第一步。

2    考虑学习能力,调整小组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被广泛推广和流传,这种学习方式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所学问题进行探究,组内同学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解决探究问题,这对建设生本课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因为不合理的分组使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不能发挥其功效。因此,数学教师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差异性,均衡每个小组的学习能力,使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比如,在开展小组探究学习“证明三角形的相似性”这部分内容时,我们都知道,证明三角形相似性的方法很多,然而,由于班上每个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不同,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各有千秋。比如在进行關于相似三角形的证明的题目训练或探究活动时,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可能一下子思考出好几种证明三角形相似的方法,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有的甚至想出一种方法都比较困难。因此,笔者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并没有盲目地随机分组,而是在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后,将容纳5~7人的小组中必安排1~2个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当然,学习能力的强与弱也并不是笔者进行分组的唯一标准,在考虑每一个小组的合理搭配时,还会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交际能力、性别等不同因素,争取能够让每个小组内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大家在组内协作的过程中可以互帮互助、优势互补、共同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共同提高学习成绩,优化初中数学生本课堂。

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分组。在实际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分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热情参与、相互交流分享,对于提高探究合作学习的质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通过这种精细化分组,可以使小组成员在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长处,成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提升初中数学生本课堂的课堂效率具有显著作用。

3    组织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对于数学这门具有一定抽象性的学科而言,教师更要重视动手操作这一教学形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通过开展动手操作来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促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类比、归纳、总结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中感悟数学规律、思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以折纸这一数学操作活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将其应用于“探究立体图形展开图”的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由长方体、圆锥、圆柱的展开图入手,先给学生准备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让学生思考这些平面图能围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接着让学生把它们画在一张硬纸片上,剪下来,折叠、粘贴,看看得到的图形和想象的是否相同。接下来,过渡到正方体的展开图,出示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让学生判断这些图形是否都是正方体的展开图,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中间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那么究竟这些图形是否都能围成正方体呢?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图形画在纸上并用剪刀剪下来,试一试能不能围成正方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有的图形可以围成正方体,但有的则不行。从这一情况出发,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总结发现什么样的平面展开图可以折叠成立体图形。学生结合动手操作实践得出结论:如果平面展开图是“田”字形以及“7”字形是不能折叠成立体图形的。接下来进入下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尝试把一个正方形纸片折叠成一个三棱锥,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提出解决办法,可以将纸片横竖对折一次,得到四条边的中点,取其中相邻的两条边的中点,并以两条边中点相对的角为顶点,进行折叠。这样,通过三个活动探究立体图形展开图,有利于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均有积极作用,教学效果较好。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其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在动手操作中探索求知、验证猜想,经历与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真实感受与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4    建立作业档案,体验成就

实践证明,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构建数学生本课堂,就要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育和管理。建立作业档案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给每一位学生设置档案袋,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口头作业、家庭作业等进行质量、数量、创新设计等多个方面综合客观的评价,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近期作业表现有所了解,同时,也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和作业中找到努力的方向。

譬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笔者先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分别给予他们不同层级的目标,如对于一些数学理解认知比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认清平方差公式的基本结构,能使用公式进行相对简单的运算。而对于那些数学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够使用几何图形来阐述平方差公式的内涵,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且能利用公式处理有关数学题目。这种分层教学设计,可以使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在完成自己的目标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做随堂练习和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按照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掌握情况分层设计作业。作业都是采用A、B、C、D、E进行评级的,对照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目标,对完成状况进行评分、评级。这样因为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标准不同,只要他们足够努力,就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在作业中完成自己层级的作业,并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创新和突破,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评A,在自己的作业档案中记录下来。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的喜悦,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动力,促进数学生本课堂的建立。

可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给学生设计不同层级的学习目标,进而根据学习目标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建立作业档案的方式来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这种精细化管理的数学教学设计,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从而极大地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热情,进而有效提升数学生本课堂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积极实践此法,为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生本课堂而努力。

5    指导深度反思,自主探究

反思在众多学习方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学生知识不断完善、思维不断升华的不可替代的行为。因此,在精细化管理的数学课堂设计中,数学教师可以考虑通过指导学生深度反思,把反思的思想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使其养成反思习惯,提升其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的内容时,课程一开始,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形式是什么?一个数的平方根怎么表示?这是让学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基础铺垫。然后,是探究学习部分,笔者给学生设计了导学问题:对于一元二次方程x2=3,你能解吗?对于一元二次方程3x2=3,你能解吗?这是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目标地进行探究。接着,将反思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在探究完以上两个问题后,可以试着自己归纳一下x2=p(p≥0),以及二次项的系数≠1的一元二次方程式的解法,学生也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总结。在学生总结完之后,笔者便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深度探究和反思,继续题目的延伸:尝试解一下2x2-3=0和2(x-1)2-5=0。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目的是给学生指明一条探究学习的基本思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知识和经验,为接下来探究和解决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做准备。由此,学生便能逐步养成反思学习的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反思时,一定要注意留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反思,也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反思的经验和结果,提升探究学习效果。

6    巧用生成资源,因势利导

要想成就一节精彩的数学生本课堂,离不开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采撷与利用。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思想,结合教学实际与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时地进行灵活调整,开展科学有效的动态生成教学,以此来实现对课堂的精细化管理。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思考力、课堂驾驭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让数学课堂因生成而更加精彩、更加高效。

教师对课堂的把控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由此生成的课堂从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均有积极作用。但同时,教师也要意识到生本课堂的落脚点绝不仅限于我们在文中提到的设计梯度问题、调整学习小组、组织动手操作、建立作业档案等几个方向,还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少些机械的教学设计,不断思考与总结更多的可行方式,让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而言之,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来建构数学生本课堂,可以大大提升生本课堂的教学效果。当然,即使再完美的精细化课堂管理的实施,如果不能落实到学生身上,也不过是一個完美的花架子。因此,教师在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适合自己精细化的学习方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以此来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生本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成刚,王克亮.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驱动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28):60-62.

[2]苏军.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J]. 基础教育论坛. 2021 (31):93-94.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精细化管理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