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如何把握图书内容与装帧设计的整体性

2022-06-04 14:24胡艺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书籍设计图书编辑

摘要:传统编辑的日常工作多侧重内在的图文版式,对书籍外在造型的参与度不高。而一本好书往往形神兼备才能打动读者,因而编辑应当在做好前期的选题策划和把好文字质量关的同时,从书籍设计的角度提升自己对图书的整体把控能力。文章从“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标准入手,提出编辑应通过与美编交互协同设计、动态把控书籍整体设计过程、突出每本书区别性的设计点、掌握时下流行的设计元素和风格、探寻符合现代审美的中国式现代设计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和对图书设计的掌控技能,设计出既有秩序又富有动态的书籍,让文本得以重生,让讀者在翻阅图书的时空旅程中,有所得,有所感。编辑应不摹古,不拟洋,在充分理解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意趣的基础上,提炼升华出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

关键词:书籍设计;图书编辑;“最美的书”;编辑技能;现代工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5-0212-03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可谓是书籍设计界一年一度的盛世,2022年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选送了500多部作品参赛,最终有14部作品分获金字符奖、金奖、银奖、铜奖、荣誉奖,荣膺2022年度“世界最美的书”称号。这一奖项代表了当今世界书籍艺术设计的最高荣誉,但如果读者认为获奖的图书都是很“高大上”、设计很繁复的书,抱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历年获奖图书展,那可能就要大失所望了。因为获奖作品除了人文艺术作品,不乏机械操作手册、考古发掘报告、建筑设计手册等实用考据类的图书。这也体现了该奖项设置的初衷:书籍是各部分相加,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用设计突出内容,用工艺和材料表达理念,用细节处理彰显品位[1]。这也正好引出了文章探讨的核心问题,作为编辑应当如何把握图书内容与装帧设计的整体性,用书籍设计提升图书品位。

一、书籍设计的基础——责编与美编的交互协同

(一)传统套路美编文编工作泾渭分明

对传统出版社来说,图书的封面设计和内容编辑是分开的,编辑部、美编室、印务部各司其职,文字编辑负责图书内容的“三审三校”,把握图书的编校质量关;美编负责图书封面的装帧设计,把握图书的呈现形式关;印务负责图书内文和封面的印制,直接与印刷厂对接,把握图书印制质量关。三者之间的流转形式通常是文字编辑将最终定稿的文件发给印务,由印务出具书脊单;文字编辑收到书脊单后交给美编,同时给美编出具装帧设计单,写上对图书封面的要求和设想;美编根据书脊单确定书脊厚度和封面尺寸大小,根据装帧设计单制作封面样式,选取适当的工艺和用纸。

三者很少有工作内容的交互,偶有交锋也是讨论封面设计是否符合审美以及工艺和特种纸张的使用是否超出了预算。美编甚少能参与到前期的内文设计当中,而印务更是只有在图书已经最终成型时才得以一览。这样的流水线作业,结果就是很多图书产品的封面既可以用在这本书上,也可以用在另一本书上,封面与内文关联度很低[2]。

(二)书籍设计须达到外在造型和内文版式神形兼备

以上是我国图书市场流水线作业的一个缩影,因为2021年全国986.8亿码洋、500多万种书目的体量必然不可能每本都是精工细作的产物。类型化和规模化的产品是这个市场体量的必然要求。但是,作为图书行业的从业者,出版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引领大众的审美。

如果美编和责编能够交流沟通,让美编介入文本的编辑,让责编将自己对这本书内容编排、图像处理、叙述结构、纸张、形态等的理解传达给美编,用视觉化信息传播的手段呈现给读者的想必是耳目一新的体验。毕竟书籍的外在造型和内在图文版式缺一不可,书籍要达到形神兼备才能打动读者。

二、动态把控、挖掘特点

(一)阅读是一场时空之旅

读者翻阅一本书,就是在进行一场时空之旅。在做图文编排时,每一页是平面的,外部的装帧设计是立体的,而编辑整体把握图书的阅读体验,就是在把握时间和空间的交汇。而想给读者提供一场优质的时空之旅,需要从多方面把控细节。

(二)动态掌握书籍设计过程

书籍设计是整体的、全面的,需要最开始设想出一个呈现形式,然后从开本大小、装订方式、排版样式、字体、行距、封面风格、纸张材质等各个方面逐步细化[3]。必须在了解这本书内容的前提下,明确书籍架构。在这个过程中,常常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收集同类书籍的设计案例并进行对比,挖掘有区别性的设计点,建立起整本书的框架。当然,这个过程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也可能在实操过程中推翻之前的设想,但只要不是陷入原地打转的怪圈,相信都会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得出满意的结果。一些一闪而过的灵感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注重书籍的基本功能,挖掘特点

要考虑的是如何恰如其分地选择内容呈现和形式语言,如何发掘这本书的与众不同并把它发扬光大,这是整个设计中最关键的一点。过分看重外在形态,缺乏与内容的结合,或者过分看重创新,忽视书籍的基本功能,都是本末倒置的书籍设计。可以合理利用图书内容的时间线,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交互式的用户体验可以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感受。此外,还要考虑各种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不同的意境理念需要不同肌理质感的纸张呈现;不同的风格需要不同的工艺来凸显质感。而这一部分又要考虑成本问题,要争取做到在成本可控范围内的最优化配置。每个编辑和美编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偏好和自我风格,但不要把所有喜欢的工艺、用纸、版式等一股脑放在一本书里。

三、影响当今书籍设计的主要流派

书籍设计是现代工业设计的一部分,更多指代的是包豪斯所奠定的现代设计网格。包豪斯风格的现代设计特点可以概括为:追求功能至上的功能主义。它提倡简约抽象线条,色彩样式以黑白灰为主,裸露作品的设计材质,寻求少即是多的理性特质等[4]。这种包豪斯的现代设计风格在现下的图书市场中比比皆是,如大色块的运用、几何构图、极简的色彩和线条、无衬线设计的字体等。

在工业设计中,更为前沿、受众更广的海报设计等广告设计流行的元素同样影响着书籍设计。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平面设计风格主要包括十二类。

第一,新艺术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发展到顶峰,其风格特点是:大胆的轮廓、流动的曲线,扁平但复杂的手绘和字体,使用自然形式、色彩。

第二,装饰艺术。兴起于1925年的法国,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顶峰,其风格特点是:大胆的几何形状,使用垂直线条和斜线,高对比度的色彩。

第三,瑞士国际主义。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年代达到顶峰。风格特点:设计必须清晰易读,使用网格系统和无衬线字体,清晰的图形、对比强烈的配色。

第四,波普艺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诞生,60年代在英美流行。风格特点:多彩、夸张、强调视觉冲击,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使用拼贴、涂鸦的手法。设计师从音乐、电影、绘画等方面汲取灵感,借用广告、电视和漫画中的形象,创作有趣而不拘泥于传统的作品。以线条、色彩或照片的形式表现。波普艺术在创作中运用写实手法对日常生活元素进行再创作,代表人物有安迪·沃霍尔、大卫·霍克尼。

第五,朋克艺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朋克音乐文化。风格特点:手写、拼贴排版元素,粒状和哑光丝网的印刷效果,高对比度、大胆的色彩。

第六,极简风和扁平化。21世纪10年代开始流行,是当前平面设计风格之一,而且近年越来越流行。极简主义强调形式的极度简洁,使用最基本的形状,最基本的配色,尽可能少地使用材料或元素,对使用的内容不加修饰,极简主义使用极度简洁的节奏和韵律常常能制造出迷幻般的效果。其风格特点表现为:克制使用色彩、使用线性元素和无衬线字体。

第七,三维设计。作为设计风格始于近些年,是当前平面设计风格之一。风格特点:拟物元素、营造深度和体积错觉,采用各种灯光效果。

第八,酸性美学。酸性设计指的是一种大量运用几何图形、渐变、扭曲旋涡、霓虹、金属质感、荧光色、艺术字体等元素来表现出迷离和科技质感的平面设计,一般配以丰富满当的排版,再结合鲜彩夺目的配色,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代表享乐主义和未来主义。

第九,赛博朋克。1983年,科幻小说家布鲁斯·贝斯克在自己的小说标题中,第一次使用了“Cyberpunk”这个词。赛博朋克平面设计风格往往以蓝紫色暗冷色调为主,搭配霓虹光感的对比色,用错位、拉伸、扭曲等故障感图形体现电子科技的未来感[5]。

第十,中国风。中国风是一种以中国元素为表达形式,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基础上,有着自身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第十一,欧普风格。欧普艺术作品的内容通常是线条、形状、色彩的周期组合或特殊排列,是一种视觉错觉的审美。

第十二,剪纸风。剪纸风格,也被称为剪纸叠加风格、立体剪纸风格,正如名字所述,其来源于剪纸手工艺。其层级叠加丰富,色彩明快,整体形成卡通休闲的氛围,往往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

四、探寻符合现代审美的中国式现代设计

(一)当代书籍设计路径分析

综合市面在售的书籍封面不难看出,当前的书籍设计有两种方向:一是向西方主流的设计风格靠拢,运用外文字母作为装饰艺术的手段,将广告中常用的流行元素嫁接到图书平面设计中来,导致封面设计同质化;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提炼,并拼贴使用,再與现代设计风格进行组合。以上两种路径都不是极具中国当代风格的设计道路。究其缘由,不论是西方现代设计抑或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嫁接使用都只是表面的拼凑,未能深入理解其设计的初衷、产生的背景、蕴藏的内涵。毕竟了解一种文化从形制入手是最直接、最简单的,但是通过形制了解文化的内核,才是更值得去做的事情。

(二)国风并非简单地拼凑文化符号

近些年一直很火的国风,也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捧的体现。重视自己的文化基因、珍视自己的文化传承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但是传统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拼拼凑凑的符号粘贴,而是立足当代的审美和需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延展发扬,两者之间需要做一个融合转换。比如,在页眉或封面上,很多历史类图书会加个云纹或者瓦当,很多法律类图书会有罗马柱或法槌,艺术类图书会有壁画和雕塑。这当然没有错,只是机械地添加这些元素有些刻板印象的意味。诚然,这是一个文化符号,但它更多的是代表共性,并不体现这本书的特性。不摹古,不拟洋,看似简单,其实是对编辑和设计师提出的高要求,既能了解西方现代主义和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意趣,又能提炼升华不拘泥于具体形态[6]。

以纸张为例,纸张是纸质书的主要承载物,不同纸张有着不同的手感、气味、柔韧度、透明度、光滑度。模切、激光雕刻、烫印、起鼓、压凹等不同工艺在不同的纸上会有着千变万化的效果。现在的出版印制主要采用的是西方书籍设计使用的铜版纸、胶版纸、轻型纸等现代印刷纸张,主要装订形式为胶订、骑马订等。而中国传统用来书写的纸,如宣纸、笺纸等,主要的装帧方式为线装、经折装、蝴蝶装、卷轴装等。从图书的最终呈现形式也不难看出,两者的气质和肌理是完全不同的。近几年荣获“世界最美的书”的作品,也都从形式到内容探究传统纸张的魅力,让纸张赋予书籍更多的可能性。2018年获“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的《茶典》,以文津阁本的《四库全书》为底本,小楷书法和白描手绘相结合(见下图)。隔页选用45g宣纸全彩印刷,一端较短,巧妙留白。空脊锁线可平摊翻阅。封面字体以欧阳询“欧体”为基础进行设计,不仅厚重大气,也奠定了全书的气质和格调。封面的基础色以专色印刷,契合了茶的主题。

五、结语

编辑技能是编辑从事这个行业立足的根本,不论是文字编校能力、选题策划能力还是书籍设计把控能力,都是编辑应当在工作当中逐步摸索、学习、积累的。编辑不应当简单地认为设计工作是美编的责任,而选择做一个书籍设计的旁观者,更应当做一个读者于图书中进行时空之旅的引导者。多一分责任感,尽可能地消弭在内文与封面之间的割裂感;多一分谦卑心,不故步自封,多学习各国各领域的先进技术;多一分使命感,把引领大众读者审美的责任放在心上;多一分童心,将有趣、有益、有价值的事物介绍给读者。常怀敬畏之心,对万事万物都怀有兴趣和求知欲,把提升编辑自身技能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岳鸿雁,李钢.迁想妙得:基于认知理论的传统文脉在书籍设计的应用[J].出版发行研究,2018(12):99-102.

[2] 吕敬人.书籍设计是一份导演的工作[J].设计,2019(7):52-57.

[3] 管明锐.书卷审美:基于书籍设计的美学观照[J].传播与版权,2021(2):16-18.

[4] 于广华.柔性物感:书籍设计的中国式现代性品质探究[J].编辑之友,2020(7):90-95.

[5] 小妙爱设计.常见的平面设计风格有哪些?(下)[EB/OL].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262542186,2022-03-21.

[6] 王丽梅.中国当代书籍设计的现代性品质构建:以吕敬人和朱赢椿的设计实践为例[J].中国出版,2018(3):94-99.

作者简介 胡艺,硕士,编辑,编辑主管,研究方向:新闻出版。

猜你喜欢
书籍设计图书编辑
浅谈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设计艺术
现代书籍设计中纺织材料的应用
迷人的书《S.》
书衣亦有灵
中国传统美学下的书籍设计研究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
设计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