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有机融合

2022-06-07 21:09雷诗君
艺术评鉴 2022年8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爱国主义教育高校

雷诗君

摘要:音乐欣赏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净化性情、陶冶情操的音乐基础性课程。本文聚焦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融合路径,就如何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有机融合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欣赏课程  高校  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05

在党中央强调建设“四个自信”的背景下,如何开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社会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多文化的涌入、融合为中国带来了文化盛宴,随之而来的思想意识冲击使得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尤为迫切。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是承载艺术审美与育人双重责任的基础性课程,通过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发挥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育人价值,这对于培养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成为音乐欣赏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实现爱国主义与音乐欣赏课程的有机融合是当前高校音乐教学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现状,围绕高校学生的音乐学习特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目标,就如何构建高品质音乐欣赏课程进行深入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的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深入融合创新,更好的发挥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力。

一、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融合的重要性

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基础性课程。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音乐欣赏课融合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

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大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接触音乐、品味音乐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形成音乐思想、理解音乐内涵的过程。将爱国主义与音乐欣赏课程相融合,能够让学生接触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被音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所影响,坚定思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入,能够更好的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接触红色革命作品、爱国主义音乐作品中感受中华民族对国家的忠诚与情怀,坚定大学生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

(二)丰富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内容,提升课程价值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社会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保证。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融合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要求,对于推动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内容的丰富化、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音乐欣赏课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培育与塑造,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入符合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爱国主义音乐作品的融入丰富了欣赏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也深化了课程内涵,对于发挥音乐的育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因素

(一)教师思想层面的制约

新时代下作为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师,不只是需要拥有专业教学能力,同时需要拥有健康的思想理念,保持正确的政治意识。从当前来看,大部分的音乐欣赏课教师都具备较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与精神,然而从教师的爱国主义思想发展来看,并未形成与时代同步的节奏。尤其是在教学任务较为艰巨的情况下,教师难以对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缺乏对国际局势的了解。基于此,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师不管是不是党员,都需要对时事政治、国际形势拥有自觉的了解和学习意识,确保自身的思想和理念能够与时俱进。

(二)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短缺

结合目前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使用的音乐教材来看,所有的书册均有关于爱国主义的相关教学主题,但是单纯以教材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显然存在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对爱国主义教育歌曲、歌曲背景等进行有效的整理、收集以及归类,并且能够建立文件库,由此可以有效补充每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爱国主义教育材料。特别是当前全国面临着抗疫现状,在特殊时期发生的社会事件更加值得我们关注。以抗疫阶段中涌现的英雄事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更具有时代意义。为此,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师可以酌情考虑开展相关主题的课程,使得音乐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更好地发挥出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

(三)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僵化

调查发现,目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还是停留在班队课等主题活动形式上。相关的教育活动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主要通过教材指导开展教育活动。这种相对固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容易使得高校音乐课爱国主义教育僵化,导致理应在音乐学科中生气勃勃的爱国主义教育却缺乏应有的活力。结合当下音乐教学需要和形势来看,完全能够在确保音乐教学任务达成后,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高校音乐欣赏课中的歌曲选择尽量充满时代气息,配合相应的图片、视频,有效吸引学生兴趣。教师可以讲述英雄事迹,并有效配合一定的背景音乐,从而提高课程吸引力,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力。

三、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融合现状

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于中国教育体系始终的重要内容,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融合现状如下。

(一)教師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积极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师已经认识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欣赏课程的重要性,能够正视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欣赏课程融入的必要性、必然性,能够在课程设计、内容选择方面有所偏重,在欣赏课程中主动引导学生接触革命作品、红色作品,并且通过音乐创作背景介绍、音乐精神分析、作者创作特点解读等等多角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品味经典作品内涵。

高校音乐教师在不断梳理爱国主义教育思路的过程中寻找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欣赏的切合点,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不断推进爱国主义的深入开展。教师对爱国主义思想意识的重视使得教师能够贴合具体的作品进行“教育延伸”,更好的引导学生感受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将音乐育人价值发挥到极致。909CD6B6-A185-48A6-A449-2EF3316EB799

(二)爱国主义作品不断增多,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浓厚

在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引导下,高校音乐欣赏课内容得到了扩充、优化,钢琴曲《紅色娘子军》《映山红》《洪湖水浪打浪》《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音乐作品都被纳入音乐欣赏课程内容中,音乐课堂中红色革命作品的比例不断提升。爱国主义作品的增多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开始了解这一特殊类型的作品。

与此同时,教师围绕爱国主义作品开展一系列的开放式讨论活动、创新课堂模式。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邀请学生进行授课,发挥学生在爱国主义音乐作品欣赏、解读方面的积极性、自觉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课程的同时深化教育成果。

(三)学生反映差距大,教育目标尚未达成

虽然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课程模式不断多元化,但是学生的接收程度出现了明显的差距。部分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程所涉及到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较为排斥,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融入过分“形式化”“流程化”,割裂了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欣赏课程之间的必然联系。

虽然授课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欣赏课程融合领域进行了大量尝试,部分高校学生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上逃避倾向较为明显,如何提升学生的整体参与度、如何把握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成为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四、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融合的问题分析

爱国主义教育虽然在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中得到了重视,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通过对课程组织形式、学生学习反映、授课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爱国主义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融合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核心地位不突出,课程设计脱离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虽然教师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是如何实现爱国主义教育、音乐欣赏课程、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仍然处于一个“被动”状态,教师在内容选择、课程设计方面依然存在较重的“教师本位”思想,缺少对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爱国主义理念的了解,因此课程设计的针对性不强。

部分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偏见认知根深蒂固,因此也造成了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程方面的不配合、不积极。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课程之前并没有对学生的偏见理念进行纠正,因此也造成了课程教育效果的大打折扣。

(二)教育融入过于生硬,整体融合度不强

爱国主义教育并非是单纯的“口号”,而是应当与音乐欣赏课程紧密融合在一起的。红色革命音乐作品的欣赏是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的最佳“搭配”,但是部分授课教师却将红色革命歌曲的欣赏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音乐欣赏课程的“唯一途径”。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其精神承载主体具有多元化、丰富化的特点,单一的依赖红歌革命音乐作品作为音乐欣赏课程的承载主体,容易使得学生丧失对音乐欣赏课程的新鲜感,影响授课效果。

(三)教学思路保守,教学延伸慢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部分授课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程组织、设计过程中相对保守,教学创新明显滞后。此外,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延伸不足的情况,仅仅是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音乐作品知识进行简单介绍,缺乏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挖掘与延伸,对于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

五、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融合的路径策略

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音乐欣赏课程育人价值的发挥,针对存在的问题,优化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融合路径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突出学生核心地位,注重课程优化

学生核心主体地位是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设计的根本,在实际的课程内容选择方面要通过调研了解学生对于爱国主义音乐作品的了解程度、兴趣点、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看法,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学习兴趣倾向作为具体切入点,优化课程内容与设计。作为历史的产物,音乐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记录。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对作品的理解,能够更好地使学生了解新课改方向,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诞生了大量表现出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所以怎样能够对丰富的文化结晶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培养当代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音乐教育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要使学生处于核心地位,精选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浓厚思想性的优秀作品,进而培养学生的美感、艺术力;其次,要注重课程优化,对教材内涵深入挖掘,使得作品内容、艺术形象得到充分解释,通过音乐美逐渐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进行熏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有很多,例如《满江红》《游击队歌》等等。

(二)探索融合路径,推动教学深度拓展

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欣赏课程在教育目标、原则方面具有一致性,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欣赏课程的融合路径,突破单一的红色革命音乐作品限制,在引导学生感受多元音乐风格的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授课教师应当积极参考国内最新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学科融合的基础原则,学以致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欣赏课程的深入融合。

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与学生各方面的成长与发展密切相关,不仅有助于充实学生精神生活,同时也可以使得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的感受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审美培养是音乐教学的一大重点,通过美感的教育以达到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与启发,这是音乐欣赏课程具有的一大优势和特点。社会主义氛围下的音乐教育就应当通过动人的旋律、音响以及优美的结构,实现对心灵的熏陶,净化和升华人的灵魂。推动教学深度发展,注重对经典作品的运用,以起到对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春江花月夜》,其作为古典音乐的代表曲目,既是国内传统音乐文化的结晶,也是国内外追捧的经典民族管弦乐曲。音乐欣赏课中,通过这首曲目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对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拥有认识,并且可以自然地对国家的秀美、壮丽景色进行联想。在优秀文化历史的熏陶下,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产生对国家的热爱和崇拜之情。再如《黄河大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阐述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始终不渝的品格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作品中始终展现出中国人民的坚定革命信念,强调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在课堂中展现一幕幕画面,从而冲击和打动学生的心,使得他们接受一次难以忘怀的爱国主义教育。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开展中,需要意识到音乐也是对世界认识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课程中应当注重教学深度的拓展与挖掘,有效渗透德育内容。通过与思想教育的重点进行结合,以更好地展现作品风格、题材、结构、形式,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下,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和爱国主义情怀。909CD6B6-A185-48A6-A449-2EF3316EB799

(三)树立典型艺术形象,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被誉為情感艺术的音乐,能够传递出语言无法形成和传达的美、情感。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包括器乐演奏、音乐欣赏、声乐演出等等,这些教学方式充满着艺术感染力,同时巧妙融合了思想教育,以此达到对学生心灵的熏陶与净化,使得高校学生在艺术教育中实现思想层面的成长、道德层面的发展。可见,在新时代学生培养中、民族素质培养中,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音乐教育都不容忽视。高校音乐欣赏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高校音乐欣赏课在爱国主义题材歌曲教学中,借助典型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内容,教师通过深入的讲解分析,让学生了解更多更深入的故事,如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爱国故事等,这样学生不只是能学到作品中的美与情感,也能够看到来自爱国音乐人的精神,进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之心。以长江为背景的《长江之歌》,向人们展现了长江文化、长江周边的人文特征。作为华夏人民和文化的起源地之一,长江对每一个国人都有着不同的意义。通过歌曲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大好河山,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典型艺术形象的树立,有助于更好地在高校音乐欣赏课当中融入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善于运用流行歌曲,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当前流行音乐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音乐表达方式。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师如果能对流行歌曲巧妙运用,将会在爱国主义思想培养中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怀的歌曲,从歌曲的名字中就可以感受出来。例如孙楠《五星红旗》、屠洪刚《精忠报国》、刘德华《中国人》、谢霆锋《黄种人》等等,这些都是早期非常受人们喜爱的流行歌曲。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在音乐欣赏课的出现,不只是能够受到学生的追捧,而且还能够在学生中产生共鸣。歌曲不仅振奋人心,并且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很容易吸引学生,得到学生的追捧,进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抗疫期间同样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大都采用流行歌曲的形式,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运用抗疫作品,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2021年李玉刚《万疆》在抖音等众多平台中火爆问世,这首歌曲展现了中国人民用仁爱守护家园的坚毅之心,呈现了大爱无疆的精神。歌曲既有传统国风文化元素,又有现代流行特色,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甚至小学生都能够哼唱几句。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通过这首歌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国人的坚毅心境,从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六、结语

本文对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欣赏课程的融入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融合路径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融合是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发展的必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提升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内涵与价值,更好的发挥音乐欣赏课程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杜沄.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与实践研究[J].科技风,2020(08):57.

[2]张春晖.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融入德育教育[J].教育界,2020(10):87-88.909CD6B6-A185-48A6-A449-2EF3316EB799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爱国主义教育高校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