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渚穴现代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

2022-06-08 00:25宋全枚张学成贾仰理贾红玲张永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合谷腧穴主治

宋全枚,张学成,贾仰理,贾红玲,张永臣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3.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252059;4.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济南 250001)

中渚穴出自《灵枢·本输》,即“三焦者……注于中渚,中渚,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腧。”《子午流注说难·手少阳三焦六腧穴》[1]注云:“中渚乃三焦所注之俞穴,若江之有渚,而居其中,故曰中渚。”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输穴,功擅清热疏风、聪耳利窍、舒筋止痛,其取穴简便,操作安全且疗效较高,为临床常用腧穴。数据挖掘是基于海量文献,从繁乱庞杂的数据中挖掘潜在规律的技术[2]。既往研究[3]多围绕某一疾病挖掘,倡导“以病统穴”的分析模式,若结合“以穴统病”实现双向对照,有助于使“穴病互参”的诊疗体系臻于完善。现代文献[4,5]对腧穴的研究逐渐趋向多手段、深层次的分析。本文以中渚穴为核心,挖掘现代相关文献,总结其主治优势病症与腧穴配伍规律,以期为其教学、临床和科研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中文文献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为检索源,因“中渚”“下都”一穴双名,故以“中渚”“下都”为主题词检索;英文文献以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为检索源,以“Zhongzhu”“Xiadu”“TE3”“SJ3”为主题词检索。检索时间限定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6月30日。

1.2 纳入标准

涉及中渚穴治疗疾病且疗效确切的文献;文献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病例观察试验、病例对照研究、医案与经验总结等;干预措施不限;语种限定为中文、英文。

1.3 排除标准

综述、系统评价、动物实验等文献;未给出明确治疗方案或治疗无效的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仅纳入发表年限最新或内容最完整的1篇。

1.4 数据规范化处理

参照《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6]《经络腧穴学》[7]等规范腧穴名称。将中渚穴别名规范为“中渚”;数据分割处理将“合谷透中渚”分为“合谷”“中渚”,作为两穴纳入;参照《内科学》[8]《外科学》[9]《传染病学》[10]等规范病症名称;如书中无明确病名则以文献所载为准。

1.5 数据录入

选定2人分选文献,运用NoteExpress软件排重。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浏览标题及摘要初筛,剔除无关文献,再全文阅读确定的纳入文献。继由2人独立提取相关信息,利用SQL Server建立并对照完善中渚单穴主治病症、配伍主治病症和配伍腧穴等数据库,存疑文献递交小组讨论或专家仲裁。

1.6 统计学方法

完成中渚穴病症科别、主治病症、经脉类别和配伍腧穴等类型归纳与频次统计。数据挖掘利用Gephi 0.92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4.1软件、运用Apriori算法开展关联分析,使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完成聚类分析。

2 结果

纳入文献443篇,单穴主治文献63篇,配伍主治文献380篇(如图1)。

图1 文献检索流程图

2.1 主治病症

2.1.1 单穴主治病症及优势病症 单穴主治病症共25种,总频次77次;病症科别共5种,外科病症的频次、个数均居首位(44次,11个)(见表1)。以文献中各病症的平均频次(X)为界。公式:X=总频次/总病症种类,大于等于X的病症厘归优势病症(下同)。因此,将频次>3.08的病症作为单穴主治优势病症,按频次降序排列,包括落枕、急性腰扭伤、肩周炎、偏头痛和耳鸣等5种。

表1 中渚单穴主治病症

2.1.2 配伍主治病症及优势病症 配伍主治病症共79种,总频次425次;病症科别共7种,外科病症的频次、个数均居首位(173次35个)(见表2)。将频次>5.38的病症作为配伍主治优势病症,按频次降序排列,包括耳鸣、神经性耳聋、颈椎病、肩周炎、偏头痛、中风后遗症、落枕、急性腰扭伤、脑卒中、面神经麻痹、肩-手综合征和眩晕等12种。

表2 中渚配伍主治病症比较

2.1.3 单穴及配伍主治优势病症比较 运用Gephi软件构建复杂网络关系模型,比较单穴及配伍主治优势病症之间的异同点(如图2)。图中包括以单穴主治、配伍主治为中心的2组关系网,以及三类标识不同颜色的节点,节点越大连线越粗,表示病症频次越高。将连线的频次设置为权值,权值越高其节点越向中心聚集。如耳鸣频次最高,故模型以耳鸣为中心布局。紫色节点是单穴、配伍主治病症的源节点;蓝色节点为单穴、配伍主治共同的优势病症,包括耳鸣、肩周炎、偏头痛、落枕和急性腰扭伤;红色节点为配伍主治独有的优势病症;单穴主治优势病症均属于配伍主治范畴。

图2 中渚主治优势病症复杂网络关系模型

2.2 腧穴配伍规律

2.2.1 腧穴频次统计 配伍腧穴共计222个,经穴193个,奇穴29个,总频次2533次(详见表3)。定义频次≥30的配伍腧穴为高频腧穴,依照频次降序排列,筛选出合谷、翳风、外关、听会、太冲、风池、听宫、曲池、足三里、耳门、后溪、太溪、百会、侠溪、三阴交、大椎、颈夹脊、肩髃、阳陵泉、足临泣、手三里和阿是穴等22穴。

表3 配伍腧穴频次归经比较

2.2.2 腧穴归经分析 中渚配伍经脉共14条,足少阳胆经(459次30穴)的频次、穴数均居首位。阳经(1940次146穴)的频次、穴数均高于阴经(391次,47穴)。

2.2.3 特定穴分析 特定穴总频次1180次,穴数82个;非特定穴总频次1353次,穴数140个(此处频次、穴数非重复计数)。五输穴的频次、穴数最多(699次44穴),交会穴次之(680次38穴)。规定穴位的平均频次Y,公式:Y=总频次/穴数,穴位的平均频次与其权重成正比。由此得出,特定穴(14.39)的权重高于非特定穴(9.66)。各特定穴中,原穴(34.10)的权重最高,八脉交会穴(30.88)次之(见表4)。

表4 特定穴统计比较

2.2.4 关联规则分析 运用Apriori算法对高频腧穴开展关联分析,设置支持度≥10%、置信度≥80%,因中渚做后项时,前项的置信度必为100%,故仅以支持度表示关联程度,支持度与关联程度成正比(见表5)。配伍单穴以合谷(32.000%)支持度最高,表示在总项集中,中渚与合谷配伍的概率为32.000%;双穴组合以听会-翳风(20.235%)的支持度最高;三穴组合以听宫-听会-翳风(12.706%)的支持度最高。

表5 高频腧穴关联信息比较

2.2.5 聚类分析 采用SPSS Statistics软件对高频腧穴的关联结果开展聚类分析(见图3)。据树状图显示,整合得出三大聚类群系。系1.三阴交-阳陵泉-后溪-百会-颈夹脊-外关-手三里-足临泣-阿是穴-肩髃-大椎;系2.风池-足三里-太冲-太溪-曲池-侠溪;系3.耳门-合谷-听宫-听会-翳风。细化为9类与中渚配伍的聚类组合:类1.三阴交-阳陵泉-后溪;类2.百会-颈夹脊-外关;类3.手三里-足临泣;类4.阿是穴-肩髃-大椎;类5.风池-足三里;类6.太冲-太溪;类7.曲池-侠溪;类8.耳门-合谷;类9.听宫-听会-翳风。

图3 中渚配伍高频腧穴聚类树状图

3 讨论

3.1 优势病症分析

中渚穴主治病症广泛,本经及本经相关的脏腑经络病症皆可治之,总以外科病症为主,重在舒筋止痛,代表病症为颈椎病、肩周炎、落枕和急性腰扭伤等。《难经·六十八难》[11]云:“俞主体重节痛”,中渚为三焦经输穴,善治筋肉关节的沉重酸痛;手少阳经输穴五行属木,取穴之“曲直”木象舒缓身之痹痛拘挛,可谓活用“意象思维”的范例;《针灸神书·琼瑶七星针二百七十四法》[12]赞其“背中臂膀肩中痛,中渚如针真万金”。现代研究在穴周敏化和中枢机制等领域愈加具象化。孙铭声[13]发现,颈型颈椎病患者中渚穴的机械痛阈降低,敏化率升高,中渚穴的痛敏态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具有强关联性;邹明珠等[14]表明,刺激中渚穴会兴奋双侧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区,以增强肢体动度;迟旭等[15]发现,针刺中渚穴激活了扣带回、颞叶、小脑和枕叶,进而产生镇痛效果。外科病症常分布在诸阳经循行范围内,配伍阳经的腧穴数目、频次均多于阴经,中渚与诸阳经“同气相求”,功擅活络止痛,理顺筋骨,符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

耳鸣是中渚穴的核心优势病症,复杂网络模型显示各病症节点以耳鸣为中心聚集。《诸病源候论·耳鸣候》[16]云:“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针灸大成·十二经井穴(杨氏)》[17]提出“人病耳聋痛”的病机是“邪气客于少阳之络”。手少阳三焦经“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主治病候为“耳聋浑浑焞焞”,从经脉循行与病候角度为中渚穴治疗耳系病症提供理论依据。中渚治疗耳鸣具有腧穴特异性,是耳鸣的敏感反应点,耳鸣患者中渚穴的压痛阈显著降低[18];研究[19,20]表明,刺激中渚穴能兴奋大脑的听觉联合皮层,继而增大听觉中枢的脑激活区面积。中渚配伍的听宫-听会-翳风在三穴组合中关联程度最高,胆经“从耳后入耳中”,小肠经“却入耳中”,三经相合直接沟通耳部经气,聪耳开窍,疏调气血,是临床治疗耳系病症的经典穴组。

共同优势病症包括耳鸣、肩周炎、偏头痛、落枕、急性腰扭伤等病症,无论中渚独取或配伍应用均获良效。配伍主治涵盖了全部单穴主治的优势病症,外科占比最高,五官科和内科同样占据较高比重;科别新增儿科[21,22]与传染科[23]。中渚配伍取得了多穴相须、齐同配伍的效果,在病症频次、疾病谱系等方面优势突出,可优先考虑配伍应用。然而,各项研究证据质量不一,缺乏规范化和可比性;腧穴之间存在拮抗作用[24,25],甚至配穴数目与疗效并非直接相关[26],目前仅供初步比较二者的应用优势。

3.2 腧穴配伍规律探讨

中渚配伍特定穴的平均频次、应用权重高于非特定穴。特定穴具有经穴特异性、穴少效宏[27]。中渚穴倾向于配伍特定穴组合为君方、主方,与其经穴特异性密切相关,关键在于对特定穴穴性的整合把握。首先,注重运用五输穴和交会穴,五输穴是脏腑之气循行周流的特殊反应点,交会穴交通多经,脉气互会,相同类属的特定穴配伍应用实现疗效叠加,在穴多频高的总基数上,使其治疗范畴涵盖大多数中渚穴主治病症;其次,联合原穴和八脉交会穴等高权重腧穴,阴经原穴与输穴异名同源,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正经建立广泛联系的重要节点,常与五输穴同用联合增效;再者一穴多性叠加治疗效能,特定穴常兼具多种穴性,单穴多用治疗同一病症时穴半功倍;最后,中渚配伍并非局限于病变局部,而是遵循“局部、近取、远道三处同治”的取穴模式,践行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常用经脉包括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等。足少阳胆经频次、穴数高居首位,与三焦经交接于目锐眦,手足少阳同气相求,共主头侧、耳目清窍病变,体现同名经配伍的取穴特点;胆经的特定穴多分布于下肢,与手背的中渚构成上下配伍关系;听会在双穴、三穴组合的关联程度最高,与中渚相伍,长于沟通少阳经气,通达耳周经络,重在治疗耳系病症。中渚与手少阳三焦经配伍,属于本经配穴,以翳风、外关为主要关联对象;翳风手足少阳之会,内聪耳窍,外祛风邪;外关兼具络穴与八脉交会穴双重穴性,一穴多性联合叠效;配伍荥穴液门,合乎“荥输治外经”之理,治疗颈椎病、急性腰扭伤等外经病疗效显著,符合荥输配伍的特点。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与中渚的关联程度最高,合谷为原穴,脏腑原气留止之所,功擅通经活络、舒筋止痛,在临床配伍中同样占据较高比重;穴位透刺深化了中渚与合谷的关系,研究[28]表明穴位透刺机理类似“立体构筑”模型,中渚、合谷相互透刺,可贯通阳明、少阳经气,更好地疏调经脉气血。此外,配伍经脉遍及十四经脉,周身病症皆可考虑选穴中渚,尤以上半身病症为主,与阳经相伍,法应“同气相求”;配伍阴经,暗合“从阴引阳”。

聚类分析得出3大聚类群系和9类有效聚类组合。系1中三阴交-阳陵泉-后溪-百会-颈夹脊-外关-手三里-足临泣-阿是穴-肩髃-大椎,以疏经通络见长,主治各类外科病症,细化为四类聚类组合:类1中三阴交-阳陵泉-后溪功可调补肝胆脾胃,通督助阳;类2中百会-颈夹脊-外关尤能升阳开窍,沟通头颈气血;类3中手三里-足临泣上下合用,具有消肿止痛、通肠利胆之效;类4中阿是穴-肩髃-大椎活络肩颈,长于理气止痛。系2的风池-足三里-太冲-太溪-曲池-侠溪以清热祛风为主,细化为三类聚类组合:类5中风池-足三里,外解表风内培正气,同奏解表益气之功;类6中太冲-太溪具有疏利肝胆、滋阴补肾之效;类7中曲池-侠溪以清热见长又擅活络止痛。系3包括耳门-合谷-听宫-听会-翳风,最擅聪耳开窍,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细化为两类聚类组合:类8中耳门-合谷上下配穴,尤能清热活络止痛,耳鸣、耳聋、牙痛皆效;类9中听宫-听会-翳风局部取穴,通达耳周经络,内泄清窍郁热,以上诸方辨证灵活组合。

3.3 本研究局限性分析

纳入文献质量未知,存在数据异质异构问题;以疗效确切作为首选标准,导致个案、小样本与大样本试验混杂;同一病症的评价指标缺乏规范化和可比性,仅供初步比较中渚单穴、配伍的治疗优势。

综上所述,中渚穴主治以外科病症为主,五官科、内科病症占比高。耳鸣是中渚穴的核心优势病症,与临床实际相符合。重视特定穴配伍,遵循“局部、近取、远道三处同治”的整体辨治规律。关联分析得到的中渚-合谷、中渚-听会-翳风和中渚-听宫-听会-翳风等组合,凸显了腧穴间的紧密联系。聚类分析得出的3系9类配伍处方,强调分门别类辨证选方,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可见“以穴统病”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挖掘价值。将“疾病本位”“以病统穴”的单向分析模式与“腧穴本位”“以穴统病”的创新研究相结合,双向论证,求同存异,对于建立“穴病互参”的诊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合谷腧穴主治
旅途止泻按脾腧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基于药品标准的蒙药制剂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研究
浅析涌泉穴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
云南民族药方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