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 形成性评价在中医药院校内科学的教学实践*

2022-06-08 08:14司秋菊张艳慧丁英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评价过程教师

司秋菊 张艳慧 常 奕 丁 旭 丁英钧 李 慧

(河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

近年来,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正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逐渐将这种思想和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1]。在各种教学评价中,形成性评价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一系统、动态和互动过程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形成性评价调研中发现,中医药院校内科学尚未有相关应用的报道,故欲对其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历经2 年,在教学中针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内科学教学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形成性评价,建立了形成性评价体系,特别注重教学过程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将整个评价过程贯穿教学始终。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投入更多的精力及时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这种“1+N”多元化形成性评价对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成绩具有明显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北中医学院进入内科学学习阶段的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为评价对象,共计331 人,实验组为2016 级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166 人,采用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对照组为2015 级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165 人,采用传统考试评价方式,以期末考试分数作为终结性评价,无其他考查项目。

1.2 实验方法 2 组均由多年理论授课经验及临床教学经验的一线临床教师担任带教老师,使用统一教材,学时相同。学期结束,进行期末考试,并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比较2 组学生的成绩,分析形成性评价在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1.3 评价方法

1.3.1 1+N 形成性评价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8 个方面:(1)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1”即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由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对教师的评学从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方面开展,共100 分,对学生的评教从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方面开展,共100 分。(2)教学过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考查,将每个记录成绩的教学环节作为“N”,包括学生的平时测验成绩、小组合作学习成绩、PBL 病例讨论成绩、阶段性测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形成性评价与期末考试各占总成绩的50%。(3)平时测验成绩。包括提问互动、随堂测验和出勤情况。(4)小组合作学习。由教师提供学习资料,确定学习目标和验收结果。分小组学习,分工合作,学习完毕后提交学习成果。教师根据学习成果给出每个小组的成绩,学生根据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的表现及贡献度进行组间评价、组内评价、自我评价。(5)PBL 病例讨论。由教师选取病例,按照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病例讨论。讨论结束,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教师根据讨论结果评价该组成绩,学生根据讨论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贡献度、团结协作情况以及结果的准确度进行互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每组发言代表给予奖励成绩。(6)阶段测试。由教师从题库中选取试题进行测试,记录测试成绩。(7)期末考试。采用传统考试模式,学期末由教师出题,采用闭卷形式对本学期授课的全部内容进行综合测试。(8)调查问卷评价。学期考试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了解对内科学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兴趣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形成性考核以主观教学效果方式表达,从而判断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内科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效果及反馈。

1.3.2 传统性评价体系 在评教和评学的基础上,以期末考试分数作为终结性评价记录考核成绩,无其他考查项目。终结性评价成绩以客观评价指标表示。

1.3.3 实施效果评价 在内科学教学完毕后对2 组学生分析比较。试卷由教师流水阅卷,尽量保证阅卷的均衡性,分值等级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 个等级,其中优秀90~100 分,良好80~89 分,中等70~79 分,及格60~69 分,不及格<6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四格表资料的х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学生调查问卷学习态度比较 采用调查问卷对2组教学态度进行比较。2 组在教学方式满意度、教学兴趣度、团队协作精神、临床思维能力方面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方面比较,2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 组学生学习态度调查问卷结果比较 (%)

2.2 2 组学生教学成绩客观比较 教学活动结束后,汇总形成性评价和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实验组学生成绩为(83.19±2.45)分,其中优良125 人,优良率为75.30%(125/166);对照组成绩为(73.23±3.34)分,其中优良32 人,优良率为19.39%(32/16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 世纪50 年代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在各种学生评价中形成性评价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系统、动态和互动的过程,其广泛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际学者与教育管理者开始关注形成性评价工具的开发与应用,如在英美等发达地区[2],形成性评价已成为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应用也逐步被引入到教育领域,并以各种方式被诠释与推进。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当代高等教育中,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应明确3 个维度[3]——学生学习什么;怎样使用恰当的方法或活动资源调动学生;怎样评价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课堂教学应由教师“单声道”转变为师生的“双声道”,质疑声或辩论声的出现将有力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努力创建一流课程,打造“金课”。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1967 年美国哈佛大学Scriven 教授在《评价方法论》中提出来的理论[4]。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新的评价形式,其特点就是即时、动态,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监督和全面评价。它是在教学过程中监测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进步及对知识技能获得的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成长过程,经统计与分析后最终形成反馈意见,从而调整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目的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中医药院校内科学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报道较少,本研究将“1+N”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体系应用于内科学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尝试。

本研究实验组采用“1+N”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体系模式,与传统单一终结性评价进行比较。采用调查问卷评价学习态度、比较2 组学生最终的综合考核成绩、实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内科学课程有效融合,明确了形成性评价的核心要素,构建了“1+N”的内科学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体系,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转变,提高了实验组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同时问卷显示,对内科学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兴趣度、团队协作精神、临床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改善;但对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变化不明显。从中看到,这种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可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1 形成性评价促进教师动起来学生忙起来 基于OBE理念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5]以及教书育人的教育思想,构建了“1+N”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体系,突出学生中心地位,及时反馈,持续改进,以“评教”和“评学”双核驱动,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教”与“学”的评价。通过调查了解到存在问题,提出修正意见。不仅有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风格,获得合理建议,改变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3.1.1 增强教师责任感 形成性考核评价促使教师要拥有敬业、奉献精神,有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师而言,“以学生为中心”的形成性评价还体现了一种人文情怀,体现出真诚、信任和理解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仅只是教书,更关注育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去研究、设计如何进行提高、讨论和互动、组织阶段考试及科学规范命题,更加规范地讲解教学,更加具体、严格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方法的改进,必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1.2 激发学生能动性 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应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为评价目的。其评价过程可分为评价规则、评价实施、评价处理与评价反馈4 个阶段[6]。课程开始前,首先确定评价规则,有章可循。可根据课程平台进行设置和记录,学生学习行为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出勤、互动、测试,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贡献度,病例分析讨论的正确率、思维方法等。教师不能单纯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变化,将汇总的学习数据反馈给学生作为形成性评价,其结果不仅是对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情况的评价,也是对学生成长发展、学习态度和学业水平的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发挥评价主体的角色,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激活了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实现因材施教,精准育人。正如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3.2 评价体系多元化动态化 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一方面除了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另一方面还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因此,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路径和方法将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依托“学习通”教学平台,教师依据教学设计设置好评价指标及占比,学生登录后进入学习模块,学习后的成绩由平台自动记录。学生随时可查看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得分及动态变化,与以往学生只能在课程结束后方知晓自己的总评成绩不同,形成性评价结果可以实时呈现,增强了其“以评促学”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找到自身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从而真正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3.3 目前存在问题 尽管“1+N”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体系模式的应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时间较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在形成性评价时,需要参与评价的教师收集、记录、整理大量相关材料,并定期组织评价活动,这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2)某些学生存在作业不认真、应付、抄袭等现象,或过高自我评价,反馈出的某些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认识;(3)在评价过程中不排除有些教师会过分注重评价呈现的形式,缺乏评价规范的量表或在评价判定、给分时随意性较大导致评分有偏差。

4 结语

“1+N”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体系为持续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客观反映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及推进临床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也应该看到,形成性评价内容较繁琐,涉及教学方法、考核模式、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对教师、学生、教研室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及新的挑战,还需进一步优化,不断改进,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猜你喜欢
评价过程教师
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