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态体验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22-06-13 14:11黄静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3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

摘要:受认知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的影响,幼儿更容易接受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的体验。基于生态体验开展幼儿德育,即让幼儿在感受生命和经历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幼儿园要创设全息式、浸润性的生态体验环境,构建贴近生活的生态体验德育课堂,拓展生态体验德育资源与途径,并加强对生态体验德育过程的评价,引导和激励幼儿德性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道德教育;生态德育;道德体验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5A-0047-05

生态体验作为幼儿德性养成的重要方式,顺应了课程改革变化的要求,是幼儿园实施德育教育的必然选择。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儿园秉承“生态体验”教学理念,将“真、善、美”的德育活动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打破原来的固化模式,把德育目标与生态课堂、区角游戏、户外游戏、社区活动、节日活动等相结合,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进行情感体验,引发幼儿对生命的感动和思考,最终以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反哺社会。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出“经历—理解—表达—唤醒—行动—反省—领悟—立德”的德育模式,实现生态体验德育课程的深度融合,促使教师与幼儿将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于心。

一、生态体验德育的背景

(一)基于园所文化与课程建设的传承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在讲到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时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那么剩余的扣子就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早在2005年,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儿园就开展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的子课题“生态课堂下幼儿园体验式教育案例的研究”,依托“三重生态”的理念,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中,探索体验式教学活动的研究路径。此后,课题研究逐步深入,生态体验理念逐步清晰并内化为金幼人的思索方向;同时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江苏省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对幼儿园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基于目前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现状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的瓶颈。儿童道德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体验能够引导儿童逐步形成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和能力[1]。随着社会的发展,较快的生活节奏影响着教育的步伐。另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幼儿沉迷于手机、电脑游戏等现象,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当前幼儿园习惯于把德育等同于集体教育,将德育的目标指向结果,淡化了道德体验过程,忽视幼儿的个性发展,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生态体验德育课程把德育视为一种实践活动过程,让孩子去体验、去感悟,注重在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认知的发展中实现道德行为的转化。

二、生态体验德育的培养路径

(一)打造生态体验德育环境

环境具有无声的育人功能,教师在精心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实践着“真善美”的理念,涵养幼儿的德性。

1.亲近自然的长廊环境

园所充分利用每一条长廊,挖掘可使用的空间,对环境进行布局,根据幼儿的自然探究活动,呈现他们的作品。如在一楼的“我和动物做朋友”和二楼的“我和植物手拉手”主题长廊中,展现了幼儿对蜜蜂、蚯蚓、蜗牛等小动物以及花、草、树等植物进行的观察、探索、调查、绘画等活动,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在体验场中,我们创设了“快乐涂鸦区”“开心农场”“悠悠休闲场”等场地,增设了熊猫、斑马、鹿、孔雀等幼儿所熟悉的仿真动物。教师带领幼儿体验感知,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动物、关注生命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2.体现德育的墙面布置

结合阅读节活动,我园对绘本进行了挖掘和分类,分别为:诚信篇、规则篇、奉献篇、尊重篇、环保篇等,还开展了“春约春悦”“绘本阅读,静待花开”“播种的季节,阅读的时光”等活动,并呈现在墙面上。班级创设了陶养文化角、“道德陶养”特色环境,开展相应的“道德陶养”特色活动,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都说话。通过墙面环境的创设,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了德性。

3.德美同行的户外环境

为了让静态的环境会“说话”,课题组教师和幼儿在户外游戏过程中,共同创设了大马路、斑马线、红绿灯、有用的标志、交通规则信号牌等,将每一个户外游戏的公约都生成并呈现出来。在草地上,能看到这些提示牌:“幼儿园是我家,清洁靠大家。”“果熟了,怎么没人摘?原来是给鸟儿吃的。”“小草长高了,怎么没人踩?原来是给动物藏身用的。”这样的提示牌运用了对话的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还能引导幼儿自己去辨别行为的是与非,树立幼儿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地规范行为习惯。孩子们在收集、整理、绘画、制作等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懂得了遵守必要的规则,优化了自身的道德行为。

(二)创设生态体验德育课堂

3~6岁的儿童不是主要通过书本和记忆大量抽象的符号来学习的,而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做中學”“玩中学”“生活中学”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地建构自己的道德认知[3]。因此,我们通过生态体验式策略(营造体验环境+生态体验课堂+多方参与协同),创造生态的德育环境,利用有生命感动的体验活动和有效的教学活动做支撑,引导幼儿进行开放式对话,不断激发幼儿道德学习的愿望,努力健全幼儿人格,展示出生态体验德育的魅力。

1.依托生态课堂,创设情境

我园秉承生态教育理念,借助情境体验,引发幼儿情感的共鸣,激发他们内在的道德潜能。如:在大班“狐狸爸爸鸭儿子”这一活动中,老师巧妙截取了绘本中的某个缩影或写照,通过创设“孵蛋”和“骑马”的体验情境,让幼儿体验到了父母平时照顾宝宝的艰辛,从而激发幼儿学会感恩的道德情感。

2.打造特色活动,引发情感共鸣

我园构建了生态体验道德体验场,打造了系列特色活动,以期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如邀请爸爸们来园和幼儿一起做手工香皂送给妈妈,现场温情告白,让幼儿体验到浓浓的家庭之爱;邀请解放军来园,举办“学做解放军”活动,通过站军姿、学敬礼、唱国歌等活动,在磨炼幼儿意志的同时,也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此外,我园还注重仪式教育:小班新生入学第一个月举办“我上幼儿园了”活动,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跨出人生第一步;中班开学举办“我是哥哥姐姐了”活动;大班毕业时举办“毕业成长季”活动等。每一个特色活动,教师都和幼儿共同商讨,并制定了“一月一周一日”不同的特色活动形式,有阅读月、感恩周、节水日等。不同的主题活动,开展的时间长度也不同。

3.巧借社会资源,体验共情

我园充分利用宝贵的社会资源开展生态体验式德育,确立与幼儿园德育目标相一致的社会实践基地。如:福利院、老年人活动中心、英雄纪念碑、蔬菜生态基地等。利用这些社会资源,我们组织幼儿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德性特征,包括信赖、敬重、责任、关怀、宽容、礼貌和同情等,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幼儿的品行培养。如在“与您同行·感恩之心”活动中,幼儿走进敬老院送温暖,让关爱、孝亲根植内心;在“护绿小天使”活动中,幼儿走进香山,进行现场护绿行动;在“小小雷锋日”活动中,幼儿在帮助他人的过往中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这一系列的体验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着他们在发展“真、善、美”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4.牵手幼儿家庭,构建网络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深远,课题组把幼儿德性的养成与幼儿的家庭进行对接,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德育网络,开展“德性养成在家庭”主题活动。我们将适合学龄前幼儿的家务列成清单,让幼儿在家庭中进行打卡。幼儿可以在日常劳动中,获取到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的财富。

三、生态体验德育课程与评价

生态体验德育是以人的德性养成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基础,摒弃单一的道德说教模式,转而从人发展的核心素养出发,通过创设适宜的道德情境,增加幼儿的道德体验,在体验中实现幼儿德性养成的德育理念与方式。本园以生态体验德育理念为指引,将幼儿的道德体验放在首位,注重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德育浸润与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构建生态体验德育的课程体系

基于生态体验德育的基本主张和理念,综合考察幼儿园教育实践,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园形成了以15个德育项目为核心、覆盖大、中、小班的德育课程。在此基础上,把尊重幼儿发展规律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合理地选择教育内容、形式手段和方法,科学地组织活动,生成了生态体验德育课程的实施策略,进而构建了完整的生态体验德育课程体系(如图1)。

针对设计的课程框架,按照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的发展需求,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课程,并在课程实施中努力培养幼儿以下观念:“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的共生观,意在培养幼儿分享、利他、公正、尊重、诚信、奉献、感恩等品质;“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的自主观,意在培养幼儿宽容、自律、勤劳、主动、积极等品质;“保护好环境,不踩踏花草”的生态观,意在培养幼儿环保、责任、合作的品质。

依托以上观念,我们对每一个项目进行了横向的定位,体现“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把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幼儿的生活世界密切融合,让幼儿在真实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成长。

(二)梳理了生态体验德育课程的路径

幼儿园将幼儿的德育活动和周围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开展“德育之美、德育之行、德育之悟”等活动。按照“激发兴趣—制定计划—实践体验—交流分享—优化实践”的实施步骤,让幼儿通过身体感知、心灵感知、分享交流、共享资源,获得认知、技能、情感等方向的发展。

我园挖掘生活教育素材,聚焦生态体验课堂,以生态体验课堂为主阵地,明晰德性养成路径,规划课程实施框架结构。我们发现幼儿的生活需要,构筑全景式生态体验课堂样态,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幼儿自身内在的道德潜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能。

我园以节庆活动文化为关键点,根据各个节庆活动特点,与幼儿对话,共同商讨节庆活动内容,为各个节庆日制定各不相同的节庆主题形式,形成“童心节”“乐活节”“成长节”“温暖节”的园本四节。

我园以社会家庭生态为拓展线,积极拓展幼儿园德育资源和德育渠道,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社会和生态资源开展生态体验德育活动。幼儿园通过组织幼儿走进社会、走进自然的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念,让家长、社会等主体积极参与对幼儿的道德教育。

(三)提炼了幼儿生态体验德育课程的评价方法

在开展生态体验德育的过程中,幼儿道德成长的相关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评价的过程不仅能够让教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幼儿道德发展的基本状况,而且还能够让家园一起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相应的策略,以便进行更适宜、更有效的生态体验德育活动。构建德育评价体系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等原则,其基本框架包括对学前儿童品德的评价、对教育者的评价、对学前教育德育工作过程的评价[4]。

1.基于视频、图片、录播评价,改进行为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应多给幼儿参与评价的权利,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应让幼儿以评价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德育评价实践之中,幼儿通过自评与互评的方式,获得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在体验式德育开展的过程中,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或活动重点。当活动结束,教师会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再现活动场景。师幼共同观看、讨论。幼儿找寻其中的优缺点,教师适时引导,为下次活动的有效开展打好基础。如:大3班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很多时候表现的是一种无意识的合作。男孩A和男孩B自己的作品还没有搭建完成就去帮男孩C搭建了,他们在构建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合作意识,随意性很大,有的合作仅仅局限在好朋友之间,对其他幼儿的介入断然拒绝。师幼通过一起观看视频,讨论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应该如何加强合作。

2.基于问题导入新活动,进行跟踪观察

评价既是激励也是为了更好的导向,从而促进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还是以上述建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为例,由于之前已经经过一系列关于合作的指导,结合教学活动和幼儿生活经验,师幼共同探讨、制定了合作公约。如将“盖房子”活动目标确定为: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盖房子的基本步骤;尝试用不同的材料盖出造型独特、稳固、数量多的房子;小组之间通过分工,提高交往、合作能力。我们将幼儿分成两组(幼儿自由组合而不是教师指定分组),鼓励幼儿大胆创新,看哪一组能更好地完成合作目标。幼儿积极讨论如何建房子才会坚固,并能认真商量分工,明确责任,有竞争意识,有小组荣誉感。

3.基于过程评估,持续累加评价

在幼儿道德发展的过程中,教師应对幼儿行为及时进行反馈,利用集赞卡、奖励游戏“钱币”、盖章等方式来记录幼儿的发展过程,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励幼儿道德的进一步完善。如在每天的德育体验活动结束之后,我们会让幼儿对乐于帮助、主动分享、礼貌待人等行为进行评价和分享,以此作为奖励和改进的标准,好的行为会获得“钱币”作为奖励。每周五下午开展周小结的主题活动,幼儿可根据自己这周的表现和获得的奖励评出每周之星。每月又会在每周之星的基础上评选出每月的“绿色宝宝”,让评价成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催化剂”,从而引导他们不断向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在生态体验德育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一直在边尝试、边调整,以课程游戏化为载体,倡导生态体验的德育途径,引导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引发生命感动。我们还将不断地深化生态体验德育路径,使得生态体验德育课程更具适宜性、浸润性和发展性。

参考文献:

[1]沈丽萍.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引领儿童道德成长[J].上海教育科研,2018(5):60.

[2]卢素芳,顾红云.幼儿园生活化德育体系的建构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8(4):64.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43.

[4]吴新颖,何长山.构建学前教育德育评价体系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5(4):37.

责任编辑:赵赟

*本文系江苏省第十一期教研立项课题“以生态体验活动为中心的幼儿德性养成的实践研究”(2015JK11-L095)的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22-04-12

作者简介:黄静,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家型教师创新培育计划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苏州市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品读
浅谈初中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研究》评介
浅谈新时期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学校“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实施对策探讨
以实践思维引领道德教育
从家庭道德教育困境谈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