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生命美育发展路径探析

2022-06-15 11:46柳雨春刘惠文
艺术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青少年

柳雨春 刘惠文

摘要:基于文化自信视域探讨生命美育的发展路径,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过程中得到生命本真的教育。文化自信是国家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培育生命美育,以生命美育彰显文化自信。青少年作为文化自信的传承者和参与者,对其开展生命美育可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生命美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通过挖掘文化底蕴、重视文化传承、推动文化创新完善生命美育知识体系,激发育人活力。

关键词:文化自信;生命美育;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4-00-03

0 引言

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加速了文化碰撞与融合,文化自信是中国持续发展的需要。生命美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意蕴。生命美育事关民族文化认同的建立、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将生命美育与文化自信有机结合,增强青少年珍爱生命的意识。生命美育常常被忽视,师生缺乏审美主动性,美育课程存在形式化和缺乏深度等问题。青少年本应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但却对身边的美视而不见,缺乏审美创造力和文化感知力。生命美育立足于对青少年进行思想熏陶,在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感受美的能力,实现道德素养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

1 生命美育的内涵

生命美育归根到底是审美教育,而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2]。让青少年寻找存在的意义并体会生命的真谛,尤其心理健康教育是被许多教育者忽视的重要部分。一方面,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学习尤其适合美育,再加上与文化自信大环境结合,可以让文化自信的环境影响由外在转向内在,不断拓展青少年看待生命的格局和视野,学会尊重生命。另一方面,“生命美育是使受教育者认识并实现其生命的美感形态和生命审美的价值的教育,正是人类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推动着人类不断完善自我,这种力量是无可估量的”[3]。生命美育帮助青少年树立创新意识、启迪思维、领悟生命美好。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通过美育可以激发青少年创造力,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时代性,结合文化自信发展的新要求,让受教育者感受内心深处的美。

2 文化自信视域下生命美育培养的必要性

通过生命美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了解生命的美好;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改善审美环境;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审美品位。

2.1 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生命美育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式。用美的意象感染人、陶冶人、教育人,使受教育者能积极按照美的规律在文化生活中创造美,使自然的人变成社会的人,使单向的人变成全面发展的人,变成具有审美的人。

第一,生命美育是启发青少年认识生命价值的必然选择。青少年对生命的不理解与冷漠是导致轻生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只关乎他们个人和家庭,而是涉及国家永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审美教育的宗旨是塑造人的生命意识,引导受教育者用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4]增强青少年的生命意识应当成为人类的共识。增强青少年珍爱生命的意识是成就国家的希望,是实现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第二,生命美育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美育作为五育融合体系中的核心环节之一,是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5]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工程,应着手提升青少年审美能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生命美育作为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大脑的开发,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2.2 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单独存在,国家长治久安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依托,所以建构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至关重要。正是人类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只有家庭幸福,社会才会有温度。生命美育有利于营造亲密的家庭关系,可以建立关爱他人的价值观。家庭生命教育是青少年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增强其自信心,在面对困难时可以迎难而上,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生命美育有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行為习惯,获得精神的净化和人格上的完善;有利于家长主动接受再教育,学会言传身教,既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从而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第二,生命美育通过理性教育向青少年传递奉献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与良好的道德品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奉献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也会让社会充满爱与和谐。生命美育重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通过美的力量感召青少年心中的奉献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育其担当大任的精神品质。青少年作为历史的建设者,生命是有限的,学会奉献可以使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2.3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面对当前全球文化的激烈碰撞,增强青少年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至关重要。生命美育有利于青少年树立对民族文化的正确认识。

第一,生命美育是加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民族认同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后天审美熏陶。让青少年感受各民族文化风格与特色,了解各民族精神风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生命美育承担起促进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历史重担。民族文化的感染力与生命美育的学科价值相结合,可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价值与独特魅力。

第二,生命美育有利于提高青少年文化审美能力。通过生命美育改善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一味崇洋媚外和文化虚无主义的状况,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让青少年懂得尊重英雄,提高审美能力,防止西方文化渗透。青少年作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主力军,需要通过审美教育提高自身认知能力。生命美育丰富青少年知识获取的途径,培养独立的人格,推动民族文化与时俱进。

3 文化自信视域下生命美育发展路径

发展生命美育关键在于树立文化自信,完善美育知识体系、激发育人活力都离不开文化的力量。通过实践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借助互联网传播优势,强化生命美育建设。

3.1 挖掘文化底蕴,构建生命美育知识体系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当前生命美育应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优秀文化为切入点,改善原有单一教学形式,完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深厚的文化底蘊丰富美育知识体系。

第一,挖掘文化底蕴,增加生命美育相关知识的深度。生命美育不只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结合“双减”政策,将生命美育融入各个学科教学中,挖掘美育教学中蕴含的生命之美。从优秀文化内涵中挖掘美育知识。利用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生命充满温度。美育教学需要深入挖掘文化背后的意义,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自信注入动力,为生命美育增添底气。

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展现以美育人相关知识,搭建浸润式的美育环境。深入挖掘校本文化与地方性文化。审美教育就是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生命意识的自觉性,让青少年积极思考生活、人生。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也是一种精神。校园文化建设中立足美能够激发青少年审美意识的增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努力将青少年培养成具有审美鉴赏力的一大群体,为其未来的无限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3.2 重视文化传承,激发生命美育育人活力

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是课堂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二是互联网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依托互联网开创生命美育亮点工程。

第一,打造具有深厚民族情怀的生命美育师资队伍,提升教师塑美能力。加大美育相关人才培养力度对文化传承具有推动作用。发挥教师自身优势,引导青少年形成生命审美意识。教师让文化传承中的美发挥育人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觉接受艺术文化的熏陶。为保障生命美育课堂质量,应该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吸收文化精髓,在文化传承中坚持全面育人。注重挖掘教学中的审美要素,在文化认知中渗透生命教育。

第二,互联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将其打造为生命美育传播的重要手段。互联网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桥梁,利用网络为美育知识传播提供便利条件。为青少年开发多元化的课程内容,为不同阶段的受教育者提供不同的教育内容,凸显育人导向。全方位、多维度地探索美育传播方式,展现生命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本质。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提高生命美育吸引力,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更好地发挥生命美育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作用。

3.3 通过文化创新,摆脱生命美育形式主义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也是贯彻落实生命美育的必然要求。生命美育将美学原理运用于实践活动,更新美育实现形式,在实践中增强发展张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形成富有特点的美育新形式。

第一,积极组织美育实践活动,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组织青少年参观红色基地,在具体场景中感悟生命之美。近距离接触生命美育,通过培养青少年美的修养来造就完整人格,使青少年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建构生命和谐之美。为青少年建立良好的文化交流、交往活动,养成良好的美育文化习惯,提升生命境界。通过美育教学达到内化于心的效果,从内容到形式都要贯彻落实。

第二,推动生命美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美育不仅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也可以提升其创新能力。生命美育应从文化创新中得到启发,结合时代特点整合文化资源,利用美育的情感机制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意识,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情感需求。生命美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趋势,准确把握美育和多元文化之间的共性,摆脱审美教育功利化,创建高层次的审美体验,以美的元素浸润文化。展开探究性学习,开展多维度的现代化创新,实现其创新化发展。

3.4 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美育可持续性发展

将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载体内蕴的生命美育内涵基础上,将可持续发展贯彻到生命美育领域。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改革生命美育的教学模式,对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第一,缩小生命美育城乡差距,形成乡村文化共同体。坚定文化自信需要继承和发展好自身文化,加大当地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应立足长远,以实现生命美育的可持续发展。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本土优秀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自信对生命美育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加快实现城乡文化自信一体化,提高红色优质文化知名度,让青少年身临其境,生命美感内化于心。完善美育基础设施,提供全方位的美育教学系统,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第二,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生命美育不只局限于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也是青少年美育的实践基地。“引导和鼓舞全社会汲取优秀文化力量,保持对文化价值、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高度信心。”[6]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应及时与孩子交流生命教育,不应将生死看作敏感话题。强化社会舆论引导,聚焦增强文化自信,坚守意识形态阵地,融合生命美育,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引领时代潮流,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生命美育从文化中挖掘美育资源,利用文化自信的力量实现生命审美价值。在文化自信传承中,激发其蕴含的生命之美,将生命的理性与美的感性相融合,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教育的终极追求是引领生命走向美的境界,生命美育任重道远,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在不断加强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抓住发展机遇,在生活、工作中看到生命之美,将青少年培育成传播美育精神的践行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01).

[2] 王立科.生命美育: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3(9):83-86.

[3] 王懿颖.美育:为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传承和创造服务[J].中国民族教育,2018(11):55-58.

[4] 易健.现代美育是一种感性的情感的生命教育[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4):17-22.

[5] 宁本涛,杨柳.美育建设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从“五育融合”谈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5):26-33.

[6] 吴新菊.论习近平关于英雄重要论述的四个维度[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2):1-5.

作者简介:柳雨春(198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宋史、妇女史。

刘惠文(1999—),女,河南信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全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第七批)“新时代女性生育关怀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ZD215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