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本土化视角下中西动画电影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符号学探究

2022-06-15 11:46李聪
艺术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符号学动画电影传统文化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国文化的碰撞,全球化的产品或服务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的新思潮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兴的营销策略。本土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对全球化有反馈作用,普遍化与特殊化趋势的融合也在全球本土化中得到了体现。文章基于全球本土化视角,从视觉符号、音乐符号和语言符号等多个符号系统探究中西动画电影的文化传承与传播,发现中西动画电影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方式及其蕴含的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这能够启发大众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全球本土化;动画电影;传统文化;符号学;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4-00-04

0 引言

在当前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各国都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即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作为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十分显著,但在文化输出方面并不可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尤为重要,是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对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众多的文化传播方式中,影视行业的崛起和兴盛对文化的传播十分有利,影视作品成为常见且重要的文化输出载体。影视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使一些动画电影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能够有效地展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

文章选取的两部动画电影就是典型的影视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2019年,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不仅打破了动画电影最快破亿纪录,更是成为国内首部票房达40亿元以上的动画电影。该片对经典神话故事“哪吒闹海”进行了颠覆式的改编,不仅体现了中国风格,更是将主角与命运抗争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热血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强调了自我,一反以往,展现了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中的奉献和担当精神的反叛型英雄。将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与当今的流行元素相结合,既保留了文化精髓,又易于被更多人接纳,为大众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有代表性中国故事。而2017年由迪士尼和皮克斯联合创作的英文电影《寻梦环游记》则以传统节日亡灵节为重点,深刻展现了墨西哥传统文化。主人公在亡灵世界的奇幻经历呈现出了对死亡的全新解读,墨西哥传统文化中的节日与音乐元素在这部电影中也得到了生动展现,开创性的结合使其备受喜爱。其中对善与恶、生与死,以及梦想与现实的展现,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荣获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这部影片的成功及其蕴含的文化,都值得进一步探究。

两部电影在中西方动画电影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皆体现了浓郁的本土风情,同时又融入当今的流行元素,顺应了全球化的趋势[1]。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呈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在当今全球化的热潮下,要始终坚持传承传统文化,坚持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文章基于全球本土化视角探究电影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从视觉符号、音乐符号和语言符号三个维度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符号,研究其背后中西文化价值观和传承与传播传统文化的差异,以期推动对文化自信的重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1 文獻综述

两者相关主题的知网文献分别为199篇和125篇。每年的发文量有所起伏,但根据总体趋势分析,依旧呈上升态势。关于两者的研究成果丰富,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大多是在电影符号学、跨文化传播、目的论、多模态话语分析、建构主义等多个视角下分析和研究的。例如,陈肖宵提出从动画的符号化等方面入手,以电影符号学为研究方法,分析其中对墨西哥元素的运用[2]。窦英玉提出,电影能在全球范围广受好评离不开影片独特的叙事,并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探析了其叙事策略[3]。刘文江和窦宁则提出影片对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进行的颠覆性改写,指出其在类型化电影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解构,探究其对传统神话故事中神魔关系的反向建构等。

1.1 全球本土化的框架

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这一概念出现于20世纪后期,《哈佛商业评论》曾对此衍生出一种新的概念——全球化的产品或服务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例如,麦当劳的连锁店随着全球化逐渐遍布各地,在市场扩大的同时根据当地的口味调整不同菜单,体现了新思潮下的新型营销策略,是全球本土化的经典案例。罗兰·罗伯森曾指出,全球本土化在某种意义上是本土条件对全球化反馈作用的描述。同时,他还提出,其暗示着特殊化与普遍化趋势的融合。因此,引申到电影市场中,市场不断向世界范围扩大的同时也要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从而使受众更加广泛。

1.2 电影符号学

符号学诞生于20世纪,是一种研究符号的新兴学科。它是研究意义的表达、传播、接收和理解的学问[4]。人生在世要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如生老病死等。而符号将它们组合起来,赋予其意义[5]。除了语言外,图像、声音符号等也可以作为表意方式。总的来看,西方的符号学理论来源于现代语言学家索绪尔、符号学家皮尔斯和德国近代思想家卡西尔[6]。20世纪中后期,它慢慢成为众多人文社会学科的总方法论,部分学者开始研究如何用符号学的框架分析电影呈现故事的方法。

20世纪中叶,麦茨发表了标志着电影符号学诞生的《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作者将电影看作一种符号系统,并认为其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电影有着独特的表意规则,同时兼具内在结构[7]。以这种符号学为方法论,探究电影中的影像符号是如何被注入意义和文化元素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表意的,这样的学科即电影符号学[8]。而观众观看电影的过程即解读与欣赏这些符号中蕴含的意义和文化元素的过程[9]。

一般认为电影符号学涵盖三个种类:一是20世纪中期法国结构主义人文思潮在电影理论界的有关理论研究;二是之后十年左右法国结构主义推动出现的电影符号学理论;三是泛指20世纪以来,将认知符号学概念以及方法用于电影理论分析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迄今为止,国内有关符号学的研究已有颇多成果,在文学、哲学、语言学、电影等多个领域飞速发展,人们逐渐重视对叙述符号学和电影符号学等的深入研究。在此背景下,符号学逐渐发展成为电影研究的主要方法论。

2 《哪吒之魔童降世》与《寻梦环游记》的符号学探究

2.1 视觉符号

“视觉符号学是符号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非语言符号系统中的视觉表意。”[10]想要宣传和发展本土文化,可采取象征符号塑造和传播本土地域形象。标识符号具有一种特殊功能,成为文本某种描写对象的“标签”。视觉符号与任何表现对象都可以建立象征关联,包含时素、人素和地素三个锚定方式[11]。笔者选取人素(即人物设计方面)和地素(即场景设计方面)的锚定展开论述,探究这些视觉符号中蕴含的标识性形象。

第一,人素。在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和敖丙真挚的友情及后期的通力合作展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蕴含的集体主义精神,体现了本土化特点。而哪吒的愤怒呐喊“我命由我不由天”,则是融入了西方追求个人价值的观念,全球本土化在电影的视觉符号上得到了体现。而在电影《寻梦环游记》中,主人公米格尔坚持追梦体现了其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展现了西方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重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其关于家庭与亲情重要性观念的转变,则是融入了集体主义的观念。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交织,重视伦理道德与追求梦想并存。因此,这些视觉符号是全球本土化的又一体现。

第二,地素。《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天上仙境与人间小城的场景设计别出心裁,天庭展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与美,而陈塘关则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生动体现。两者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意象化重置[12],这些视觉符号无不散发着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影片中加入的现代元素也使影片在体现本土特色的同时顺应了全球化的发展潮流。而《寻梦环游记》中,对亡灵国度和墨西哥小镇的场景设计亦是一大亮点。亡灵国度中的城堡、宫殿等视觉符号展现了西方的文化。金碧辉煌且五彩斑斓的奇幻世界、艳丽的色彩以及繁复的花纹呈现出生动美丽的视觉画面,展现了西方人的标新立异与粗犷奔放。而人脸识别等现代元素符号的融入,使影片在体现本土风情的同时,亦展现出对全球化趋势的顺应。

2.2 音乐符号

音乐文化符号学源于传播理论的发现,研究的是整个音乐文化中的符号现象。在传播的同时,要注重分享编码和解码规则。创作的时候,要有作曲家和演奏者都熟悉的音乐符号系统,受众也须了解和感受音乐信息,才能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在全球化浪潮下,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不断交织碰撞,符号学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电影音乐等文化领域。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以古代神话故事为背景,因此在音乐符号上,配乐以传统乐器为主,辅之以西乐。中国的传统乐器如二胡、唢呐、箫、鼓等得到了充分体现,使音乐深深植根于剧情。音乐在电影中作为标识符号出现,场景随着音乐浮现于脑海。同时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影片也作出了一定的创新,配乐中融入了西方元素,包括中乐团、西乐团、合唱团、摇滚乐队等,涉及领域宽泛,参与人数众多,最大限度保障了电影音乐符号的魅力。

在哪吒和敖丙确定友谊的片段中,配乐在古韵中乐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交响乐,烘托出宽阔而辽远的意境;在哪吒变身后的片段中,乐器从中乐和唢呐为主,忽而转变为电吉他和西乐,将主人公的情感烘托得淋漓尽致。从天真烂漫过渡到气焰嚣张,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丰富的情感变化得到了生動展现。对中西乐器的选择与结合,以及对于中西乐器轻重的完美把控,使配乐随着剧情而变化,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音乐盛宴。这些音乐符号能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全球本土化潮流下的多元文化之美。

《寻梦环游记》则以墨西哥的传统习俗为背景,在音乐符号上以大众元素为主。米格尔外公埃克托的吉他是贯穿这部电影的重要线索。影片中主人公那句“我们大概是墨西哥唯一一个不喜欢音乐的家庭了”,暗示出在墨西哥,几乎家家户户都爱音乐,照应他那句“没有音乐我就活得不开心”。而在试图参加音乐比赛却被抓回的途中,他的家人说了一句“走开!马里阿契!”。马里阿契是墨西哥非常受欢迎的民间乐队。墨西哥典型的乐器包括小提琴、小号、圆弧形吉他、比乌拉、哈拉那,还有竖琴、手风琴、马林巴等。音乐多是大调式,听上去有一种豁达的舒适感,即使是悲伤的曲调也依然不会让人觉得沉闷压抑。此外,影片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音乐符号,即演唱中的尖声叫喊和对话,来源于西班牙的阿斯图里亚斯,其作用是调动情绪。细品该片的音乐符号,配乐节奏多样,音阶自由宽广,器乐丰富多彩,其中透露的质朴与精神,都体现出墨西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体现本土特色的同时,主题曲《请记住我》也融合了流行元素,将影片所要传达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影片的配乐将全球化与本土化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美妙的音乐符号。

2.3 语言符号

符号研究者所作的所有符号阐释,尤其是元符号学,都不能脱离与他者的对话性关系。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四川方言的特殊设定是影片的笑点和亮点之一,其传说中的道场乾元山金光洞就在四川江油,因此这样的设计反而增添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影片中关于天命的词语颇多,如“天雷”“天劫”“元始天尊”“天地灵气”等,这些语言符号无不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的天命信仰。而哪吒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则展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有出入的具有反叛精神的英雄形象。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的奉献与担当精神,也体现了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肯定,体现了全球本土化的思潮。

影片《寻梦环游记》则是汲取了大量的墨西哥词语,体现了浓郁的本土风情,展现了其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中国传统的天命信仰有所不同的是,该片体现了西方的宗教信仰,“万寿菊大桥”“万寿菊花瓣”“骷髅面具”“悬挂彩纸”等语言符号在对话中不断被提及[13]。在墨西哥人的思想观念中,万寿菊可以帮助亡灵找到回家的方向,因此台词总涉及万寿菊等象征符号。人们的话语以及剧情的推进总是离不开这些源于现实的主题[14],正是因为这些语言符号构成了独特的墨西哥亡灵节传统习俗,使其传统文化充满了宗教韵味。也正是这些符号塑造了墨西哥人不畏死亡、坦然面对亡灵的性格特征,生动体现了墨西哥本土文化的风情与内涵。而米格尔为家人打算放弃音乐梦想,或是埃克托即将消失、不愿意离开家人的片段,体现出的是对家人的珍视[15]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思想的融合,也是全球本土化的产物。

3 结语

当前,国内外对于这两部影片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在众多文章中,在全球本土化视角下以符号学研究的却寥寥无几。在当今各国文化不断交织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两部影片都生动诠释了本土传统文化,同时又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将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为大众呈现出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视听盛宴。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通过电影传达到了全世界,这是全球化的体现。同时,在结合当今流行元素的同时,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传统文化与大众审美相辅相成,是全球本土化的完美呈现。

文章为研究《哪吒之魔童降世》《寻梦环游记》的视角提供新的思路,从视觉符号、音乐符号和语言符号三方面出发,探究两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发现在全球本土化的视角下,两部影片对于视觉符号、音乐符号和语言符号三个维度的文化符号有着全新的理解和诠释。文章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两部影片所蕴含的文化符号与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 孙洪斌.文化全球化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1-2.

[2] 陈肖宵.电影符号学视域下《寻梦环游记》中的墨西哥元素运用[J].戏剧之家,2020(11):85-86.

[3] 窦英玉.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的叙事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19):67.

[4] 赵毅衡.符号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

[5] 马睿,吴迎君.电影符号学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3-4.

[6] 丁尔苏.符号学与跨文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3-5.

[7] 赵晓珊.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及其意义[J].文艺研究,2008(10):77-87.

[8] 王艺澄.《西伯利亚理发师》的电影符号学解读[J].俄罗斯文艺,2018(4):140-146.

[9] 张鹏.跨文化视域下中西动画电影的符号学解析:以《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冰雪奇缘》为例[J].东南传播,2020(4):52-54.

[10] 胡易容,赵毅衡.符号学:传媒学词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85.

[11] 陆正兰,王立新.“形象歌曲”中的标识性符号[J].符号与传媒,2011(2):121-128.

[12] 罗业云.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借用与重构[J].当代电影,2017(5):115-118.

[13] 方舟,苗新萍.浅析《寻梦环游记》中万寿菊意象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9(13):100-102,105.

[14] 潘源,潘秀通.影視意象美学:历史及理论[J].文艺研究,2015(10):95.

[15] 林萍萍,谭淑芳.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英文电影《寻梦环游记》的字幕翻译[J].英语广场,2019(3):49-50.

作者简介:李聪(1997—),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

猜你喜欢
符号学动画电影传统文化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符号学理论初探
符号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