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模式下农学专业作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2-06-25 11:51李祥杜孟芳魏纪珍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学专业产业学院项目教学

李祥 杜孟芳 魏纪珍

摘 要:作物病虫害防治是高校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本研究基于产业学院模式,重点阐述了作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理念、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措施、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措施。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产业需求为牵引,深化产教融合,旨在培养出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产业学院;农学专业;教学改革;案例教学;项目教学

经过4年的大学学习,农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已经拥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课堂与农田之间的脱节,一些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无法将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生在就业后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去消化、理解、筛选、应用先前获取的知识,一些学生在适应期内可能会主动放弃或被动淘汰。与此同时,企业也可能要花费较大的时间成本、培训成本甚至试错成本来培训员工。上述矛盾由来已久,这充分暴露了学校授课与产业需求存在偏差的现状。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教材的更新通常存在滞后性,学生难以通过教材去接触到本专业的最新成果和热点技术。学生在就业时,尤其是面试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时,其知识储备会显得很陈旧。

针对上述问题,同时为响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十四五”教育规划的号召,河南农业大学以农学专业作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为基础,致力于探索现代产业学院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经济增长为需求,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坚持需求导向、应用导向和产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推动河南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从而加速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

一、教学目标和理念

作物病虫害防治是高校农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是阐述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治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昆虫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与生产应用两个部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等环节,可以让学生认识病虫害防治在作物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并了解病虫害防治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学生需要掌握农作物常见病虫害的基本特征、发生规律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能够综合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各项防治措施的优势与弊端,并因时、因地制宜,提出安全、经济、有效、简易的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案。作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其今后从事农业生产、植物保护及相关领域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优化理论教学内容。作物病虫害防治课程以病虫害的基本特征和发生规律为基础,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并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来应对常见的作物病虫害。在忠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课程讲授重点可适当向综合防治的相关原理、具体措施、利弊等方面侧重,并佐以大量案例。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复杂的生产实践进行联系和比对,面对事实、认清事实并进行反思,真正做到由学入产、产学结合、学以致用。课程讲授时应当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和大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打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作物生产模式的固有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现有生产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启发他们进行学科交叉、优势互补,为将来进入新兴交叉产业就业提供保障。

分类授课和重点讲解。在针对不同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和防治进行讲授时,逐一讲解不仅难以让学生把握知识的重点和要点,也容易造成学生记忆混淆。建议在授课时,以我国或当地的主栽作物(如小麦、玉米)为重点,以近年为害较重的病虫害种类为案例进行重点剖析和归纳讲解,使学生既能了解当前农业生产上的常见问题,做到重点记忆,又能在实际的经典防治案例中领略各项措施的合理搭配和技术要点,为今后快速解决生产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奠定基础。

重视和优化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研究实验课上病害和昆虫的标本,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并提升对所学事物的具象化认知。相对于传统的板书式授课和白纸黑字的教材,当前高校大多已经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削弱了实驗课上要求观察实物标本的必要性。设计实验课教学内容时,在原有的标本识别和认知记忆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动手和互动的内容。例如,绘制昆虫标本,这是一个由三维立体到二维平面的逆向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把握病虫害的形态和特征。田间实习实践是与就业生产结合最为紧密的教学环节,因此可适当引入田间实习实践。农林类高校通常会建有配套的实验用地,并种植多种作物用于教学和科研。田间实习实践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对学生理论学习的验证和巩固,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升。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而是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以学生为课堂中心。任课教师以讨论和作业的形式,结合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具体案例提出问题和要求,给学生分组并分配任务;学生则通过查找并整理相关资料,以报告或汇报形式展示成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点评和指正。项目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制订解决方案的能力。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互相学习,有助于增强成员的协作能力和团队荣誉感。

产学结合法。产学结合法模拟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是产业学院模式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产学结合能让学生更早接触生产实际,侧重以生产需求和知识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应考虑作物的生育期和季节环境因素,尽可能将课程从教室转移到田间来进行实地授课。学生只有接触到作物生产才可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能让学生长久地保持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措施

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和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考核体系能让学生充分认识所学课程和专业,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贴合生产实践,响应产业学院的建设模式,作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的考核方式应适当增加实验(实践)部分的权重,注重田间实习实践的成果,并结合项目教学法的作业成果进行综合打分。同时,要做到主动跟进,不能以作业为终点,而要以作业为起点,通过作业提出更多问题,启发更多思考。考核应以解决生产问题为导向,响应国家提出的“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要求。在理论课程的考试中,应减少客观题的比例,更多引入主观思考题,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技术。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在生产实践中应用。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为农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致力于解决作物种植过程中最根本的病害和虫害问题。因此,如何将教材上的理论与生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一直是教材编写人员和授课教师面临的问题。课题组提出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取舍,以便达到事半功倍、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科技的不断进步也对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获得病虫害防治的有用知识并快速将其应用于生产,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曾繁荣.产教融合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0(6).

[2]兰新荣.探索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

[3]蓝江桥,冷余生,李小平,等.中美两国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比较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3(2).

责编:瀚 海

基金项目:河南农业大学2021年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XJGLX014,2021XJGLX013);2020年河南农业大学在线课程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李祥(1990— ),男,河南農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病虫害综合防治;杜孟芳(1975— ),女,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魏纪珍(1986— ),女,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昆虫毒理学。

猜你喜欢
农学专业产业学院项目教学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基于现代农业的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农学专业企业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项目教学的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现状及对策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启蒙农学专业本科新生创业思维的途径探索
关于我市中职学校发展农学专业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