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联合核心肌群稳定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2022-06-30 06:18叶长青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肌群拉力腰椎间盘

叶长青,黄 娜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多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内容物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5~50岁人群,病因包括积累伤力、负重、不良体位、妊娠等。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采取保守治疗手段,包括针灸推拿、物理治疗等,但因治疗过程伴有疼痛感,影响患者依从性[1]。肌内效贴是一种新型贴扎治疗手段,具有无创、无痛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核心肌群稳定训练是一种基于椎旁肌对脊柱的稳定支撑固定作用的运动锻炼方法。本研究采用肌内效贴联合核心肌群稳定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2~43岁,平均(35.6±3.5)岁。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3~44岁,平均(36.1±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查号:2018061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制定:常见于青壮年;患者多有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首次发病常出现在半弯腰持重或突然做扭腰动作过程中,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腰痛放射至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甚至足部,咳嗽等使腹压增加时疼痛加剧;脊柱侧弯,腰部生理弧度消失,腰部活动受限;病变节段椎旁压痛,骶棘肌痉挛;病变侧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下肢神经支配区有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踝反射减弱或消失;经CT或MRI检查可分为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2]。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25~50岁;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并转移至腰椎者;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马尾神经受压者;对肌内效贴贴布过敏者;孕产妇及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取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患者取坐位,身体微前屈,双手支撑于椅面。急性期采用“I”型贴布两步贴扎法:①纵向贴扎。将1条“I”型贴布的“锚”固定于第1腰椎棘突处,贴布的“尾”以自然拉力向下延展至骶椎上方;再将两条“I”型贴布分别贴于脊柱两侧,贴布的“锚”固定于第12肋,贴布的“尾”以自然拉力向下延展至髂骨边缘。②横向贴扎。将1条“I”型贴布“锚”固定于第5腰椎棘突处,贴布的两“尾”以自然拉力向两侧延展;另一条贴布的“锚”固定于第12胸椎棘突处,贴布的两“尾”以自然拉力向两侧延展。缓解期采用“I”形贴布三步贴扎法:①横向贴扎。将1条贴布中段以中度拉力固定于椎间盘突出的椎体两侧横突连线中点,贴布的两“尾”以自然拉力向左右两侧延展。②纵向贴扎。将1条贴布中段以中度拉力固定于椎间盘突出的椎体处,贴布的两“尾”以自然拉力向上下两端延展。③斜向交叉贴扎。将1条贴布中段以中度拉力固定于椎间盘突出的椎体处,贴布的两“尾”以自然拉力斜向两端延展,与上条贴布贴扎方向垂直。连续治疗4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稳定训练。①挺身运动。患者取俯卧位,抬起上身,两臂及两腿伸直。②桥式运动。患者取仰卧位,以双肩及双足为支撑点,两腿膝关节屈曲缓慢抬起臀部,同时挺胸挺腰使腰背部处于悬空位,吸气-放下-呼气-抬起,循环训练。③卧位训练。在桥式运动基础上患者双手交叉抱肩,屈曲膝关节缓慢抬高腰背臀部后,一条腿伸直外展使其与躯体呈直线,再收回。④多裂肌训练。患者取膝手跪位,伸直外展一侧下肢,使其与躯体在同一直线上。⑤增强腹肌肌力。患者卧位抬单腿,膝部伸直,轮流抬起一腿和放下;抬双腿,两腿伸直并拢抬起呼气,放下时吸气;仰卧起坐,仰卧位抬头或坐起手指尖触及足尖。以上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次坚持10 s,每周训练5次,连续治疗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重。②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采用JOA评分评估患者腰椎功能,包括主观症状(下腰背痛、腿痛兼/或麻刺痛、步态)、体征(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日常活动检查及膀胱功能检查,总分为29分,分值越高表明病情越轻。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3]。显效:腰腿痛相关症状基本消失,不影响日常生活,直腿抬高>50°;有效:腰腿痛相关症状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部分恢复正常;无效:腰腿痛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2周评分 治疗后4周评分观察组 40 5.20±1.11 3.31±1.11△▲ 2.12±0.31△▲对照组 40 4.81±1.40 4.22±1.91△ 2.91±1.03△

(2)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两组患者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比较(分,±s)

表2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2周评分 治疗后4周评分观察组 40 6.72±3.11 10.65±2.71△▲ 19.61±4.62△▲对照组 40 6.63±3.20 8.31±2.82△ 13.62±4.21△

(3)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骨科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比较公认5种假说,包括机械压迫、神经根无菌性炎症刺激、细胞凋亡机制、椎间盘自身免疫反应及生物力学机制[4]。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如传统针刺推拿、现代物理治疗等,但多数患者不能耐受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导致治疗依从性降低,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肌内效贴是一种类似于人体皮肤的带有极佳弹性的超薄透气胶带,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通过产生持久的回缩力,增加皮肤与肌肉的间隙,达到物理松解作用,从而改善血液、淋巴循环以消除水肿,减轻炎症刺激。②使皮肤及肌肉持续接受刺激,增加感觉反馈及本体感觉输入。③减少痛觉感受器的压力,使脊髓后角神经胶质细胞兴奋,形成闸门关闭效应,提高痛阈使疼痛感降低。④增强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稳定性,抑制肌肉过度收缩,减少关节异常活动,促进筋膜和肌肉功能正常化[5]。

核心肌群功能减弱和腰痛有密切关系,脊柱是人体中轴线重要的躯体稳定装置,核心肌群如腰大肌、腹直肌、竖脊肌、膈肌、腹横肌、盆底肌、多裂肌等可维持脊柱稳定性[6]。核心肌群功能下降使人体负荷压迫腰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神经根等结构,久而产生腰痛等症状,疼痛还会抑制肌肉活动,二者互相作用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降低腰椎稳定性[7]。核心肌群稳定训练旨在提高力量的传递、协调和肌肉的控制能力,通过锻炼上述核心肌群,可提高脊柱稳定性及脊椎关节功能协调性,有效改善脊柱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增加腰肌弹性及力量,防止肌肉萎缩,达到缓解腰痛的目的[8]。

刘佳慧等[9]将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训练,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JO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郭光明等[10]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腰椎稳定性训练结合贴扎技术治疗,干预4周后,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干预组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肌内效贴联合核心肌群稳定训练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合。

综上所述,肌内效贴联合核心肌群稳定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该方法优点在于: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无针刺的疼痛感,患者治疗依从性好;核心肌群稳定训练可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参与到自我康复过程中,且无须额外医疗成本;肌内效贴贴扎治疗为“静”,核心肌群稳定训练为“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未进行远期随访,且未能将核心肌群稳定训练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常态化治疗手段。此外,本研究的样本量偏小,今后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肌内效贴联合核心肌群稳定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肌群拉力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自不量力
跟踪导练(三)(3)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