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大学生阅读疗法干预实证研究

2022-06-30 10:31胡世群贵州警察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书目参与者

胡世群,刘 蕊(贵州警察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一、阅读疗法

我国近年来相继提出的“全民读书”“全民阅读活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推进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其实施都是建立预防为主的大健康理念,而阅读疗法与此有着相同的目标。英国Reading Well 阅读计划相关实践证实,阅读疗法已成为有效的自助式健康早期干预和预防手段。国外阅读疗法研究方向涉及心理学、神经学等多个领域,而国内主要是图书馆界的学者开展研究,且相关实证研究相对较少。[1]调查显示,公安院校大学生情绪困扰主要来自生涯发展、经济、人际关系和学习方面的问题。[2]在阅读的内在动机方面,一半的大学生选择需要实现自我成长。如何满足公安院校大学生缓解情绪困扰、利用阅读实现自我成长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开展阅读疗法实证研究。公安院校大学生群体缺少阅读书目建设和心理疗愈效果评估的相关实证研究。为了丰富阅读疗法的实证研究,需要开展阅读疗法书目和阅读疗法过程及效用的评估,探索适应公安院校大学生群体的阅读书目和活动实施方案。

二、阅读疗法书目

(一)已有阅读疗法书目研究

阅读疗法是以阅读材料为媒介,在阅读疗愈师的指导下,运用心理学原理,使参与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历认同、净化、领悟的心理历程,最终达到疗愈及自我成长的过程[2]。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阅读疗法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选书目对服务对象是否有效,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Reading Well书单由多部门同心理专家和服务对象共同探讨制定,以保证书籍的安全有效。国内由多个部门联合制定书单的情况还不多见,比较权威的推荐书单是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分委员会推荐的《面向大学生的常见心理困扰对症书目》。[3]

大量研究基于使用不同书目类型和干预手段的探讨。Reading Well①英国Reading Well 阅读计划官方网站http://reading-well.org.uk.提供经审核认可的书籍进行针对性地干预和治疗,书籍类型主要有自助书籍、案例故事、亲历故事、小说、绘本等。研究证明使用自助书籍干预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失眠和压力等精神和心理状况是有益的。[4]采用自助书籍,并常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使用。[5]一项基于RCT 循证正念减压的自助阅读疗法干预,参与者报告干预后正念增加,抑郁、焦虑、压力、感知压力和焦虑敏感性显著下降。[6]研究发现,接受和承诺疗法自助书的阅读疗法干预对中度抑郁或压力以及严重焦虑有效。[7]国内相关研究也认为文学图书、绘本、小说对大学生情绪疗愈有效用。一项关于抑郁症RCT 系统评价显示,阅读疗法似乎在有效减少抑郁症状和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8]应进一步研究阅读疗法有效性的证据。

大学生常见的人际关系、环境适应、自我认知、情感和学习挫折等都有可能产生抑郁或焦虑等情绪。当前,针对抑郁和焦虑情绪的阅读疗法书目研究较多。首先是有抑郁症经历的作者根据自我疗愈经历出版的自传书目。其次是有抑郁症经历的作者出版书籍中介绍的书目,如对李兰妮有帮助的文献主要包括心理学、精神病学等书籍。[9]最后是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形成的书单。如宫梅玲等[10]通过梳理古今中外阅读治疗抑郁症的典型案例,发现诵读《老子》《唐诗三百首》《金刚经》《论语》等对治疗抑郁症有效;还分别就失恋和童年创伤引发的大学生抑郁障碍形成书单。[11][12]还有适用焦虑情绪书目的相关研究,一项研究分析了大学生焦虑情绪的不同诱因,并列举了对应书。目[13]

(二)公安院校阅读疗法书目

一项基于747 名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38%的学生“不知道读什么”。[2]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选择合适书目的能力,需要活动带领者提供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是否适合公安院校大学生,是阅读疗法能否达到心理干预效果的关键。先将已有研究成果的阅读疗法书目作为参考,包括《面向大学生的常见心理困扰对症书目》,有抑郁症经历的作者撰写的书籍,通过实证研究形成的书单,相关心理学、精神病学书籍等。其次,在已有书目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公安院校的特殊性以及阅读调查相关结果,形成适合公安院校大学生的阅读疗愈活动备选书目(见表1)。

表1 阅读疗愈活动备选书目

三、交互式阅读疗法的实施

(一)实施目的

阅读疗法研究基于以下假设,通过利用“阅读疗愈活动备选书目”和交互式阅读疗法步骤的实施,能使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前后心理状态有明显的改变,即交互式阅读疗法对心理干预有效。实施目的是探索采用参与者自主阅读和团体活动相结合的交互式阅读疗法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干预是否有作用。

(二)实施工具

实施工具采用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由四项自设问题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组成。四项自设问题包括参与者的姓名、性别、电话和自我心理健康状况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有90 个项目,包含10 个方面,并采用10 个因子分别呈现各心理症状情况。利用问卷星在阅疗前后分别发布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以评定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三)实施对象

为选择有相同或相似心理问题实施对象,需要在招募过程中进行筛选。利用问卷星发布阅读疗愈活动报名表招募参加活动成员。阅读疗愈活动报名表中根据“请填写你参加活动理由或近期心理困扰”题项填写内容,选择相似心理困扰的参与者。前期计划招募8 人小组,招募信息有14 人报名时关闭报名通道。为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和顺利开展,在报名的14 名学生中选择能保证团体活动时间统一的学生,最终确定7 名学生参加此次活动。

(四)实施书目

书目的选择是实施阅读疗法的重要环节,关系到阅读疗法的效果。采用“阅读疗愈活动备选书目”,包含8 个困扰大学生的主题,主要有关于认识自我、人际沟通、创伤、焦虑、人性和人生定位、幸福、学习、睡眠。Bruneau等强调了选择个性化阅读材料的重要性,并鼓励被试者参与选择阅读书目,以此培养其自我洞察力和阅读动机。[14]虽然此次招募实施对象过程中对参与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筛选,但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个人阅读习惯的不同,会影响参与者的阅读疗愈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让参与者在阅读疗愈活动备选书目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目,对有选择困难的同学,由带领者与其探讨后作出选择。在阅读书目过程之中,若存在书目内容引起参与者不适,或参与者排斥其内容的情况,则由带领者与参与者一起探讨其不适和排斥的原因,再次进行书目的选择。

(五)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采用参与者自主阅读和团体活动相结合的交互式阅读疗法。强调阅读疗法不仅是参与者自发阅读和领悟的过程,也是带领者和参与者、参与者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的交互过程。[2]研究认为团体阅读治疗方案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既有团体辅导的优点又弥补了其不足。[15]团体活动的实施时间固定,采取每周一次(约一个半小时)、共八次的方式,由研究者设计并带领阅读疗法的各环节开始、实施过程及结束。在活动中要求参与者签署“阅读疗愈活动团队契约”。

(六)统计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质性)和定量(量化)两种研究方法,分别从质性和量化结果衡量交互式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干预的效果。量化分析部分采用SPSS 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为配对样本t 检验。质性分析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团体成员的访谈和微信群分享报告。

四、交互式阅读疗法的实施结果

(一)量化分析结果

为了解参与者心理变化情况,将阅读疗愈活动前测和后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结果如阅疗前后SCL-90 各因子分比较结果所示(见表2)。

表2 阅疗前后SCL-90 各因子分比较结果

通过阅读疗法前后测比较,阅读疗法干预后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敌对、精神病性、其他三个因子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自我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分,分值设置从0~10 的连续分值。0 表示没有心理问题,10 表示有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分值。参与者阅疗前后自我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如表3 所示。

表3 阅疗前后自我心理健康状况评分

(二)质性分析结果

通过对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和结束后的分享内容进行分析,此次阅读疗愈活动的质性分析结果主要表现在参与者对团体活动过程的看法、对阅读书目的感受和对阅读疗愈活动的评价三个方面。

首先,在对团体活动过程的看法方面。C同学谈到“大家一起讨论,很多同学不同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和老师、同学在一起述说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想法,通过别人的建议以及自己的改变去换个角度看事情”。E 同学在总结到“在团体活动中,发表自己的阅读收获是非常锻炼自己口才与胆量的。我个人比较少言……但是通过这个活动,我个人也有不小的收获,自信心得到了有效提高。总体来说,自己受益多多,感谢这次疗愈活动”。

其次,在对阅读书目的感受方面。C 同学阅读《自我边界》“感觉生活里面应该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对方会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去判断这个事情,就会产生分歧、争吵。所以有时候把这种迫切想要对方积极给你回馈的想法放得更低一些,反而会更幸福。”B 同学阅读《这本书能让你睡得好》“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归于以下几点:1.多晒太阳;2.远离电子产品;3.睡眠时间9 个小时为最佳;4.睡眠环境,最好保持黑暗;5.合适的锻炼将会有更好的睡眠。”E 同学阅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时分享“……但是在追求物质基础(或精神上的愉悦)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以自己的身体作为代价,这也意味着要过度地劳累自己的身体……找到连接自己身体的有效方法……才能和自己的身体对话,倾听身体的信息。”E 同学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时分享“一经翻阅才知道自己的思想是多么的浅薄啊。作者总结出来了许多阅读经验与技巧……作者谈到,主动阅读的人,在阅读质量和效率上都要远高于被动去阅读的人。……当我们被动地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从而心理就有所反应了。我们要养成主动去学习、去阅读的好习惯。”

最后,在对阅读疗愈活动的评价方面。C同学谈到“这次的阅读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在书里面或多或少看到能改变自己的东西。”E 同学在总结中说到“在阅读疗愈活动中我通过阅读书籍,吸取了不少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这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与疗愈,我不仅仅了解到了更多的心理问题,更懂得了怎样去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

五、交互式阅读疗法实施的分析与讨论

量化分析结果显示,阅读疗法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有效,特别是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的干预中效果显著,而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三项没有明显改善。研究结果验证了已有研究结论,阅读疗法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以往研究结果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对敌对、恐怖、精神病性方面是否有效。有研究证实SCL-90 各因子分、总均分有显著变化,其中变化较大的是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恐怖因子和总均分。[16]另有研究显示阅读疗法实验干预后除恐怖因子外,SCL-90 各因子和总均分都明显低于干预前。[17]还有研究则显示实验组除敌对和其他因子外,其它各因子分和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后测得分显著低于前测。[18]各研究结果的不同,意味着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症状各因子干预效果并不一致。这可能与阅读疗法具体实施,如阅读书目的类型和选择不同、阅读疗愈活动过程的不同、参与者的人格特质不同等因素相关。后续可以在减少影响因素干扰的前提下开展相关实证研究,以验证阅读疗法对干预大学生心理症状各因子有效性,特别关注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三个因子有效性的验证。

参与者对自我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评分,除个别参与者没有变化外,大部分参与者自我评分有下降。此结果再次验证了阅读疗法干预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的是评分没有变化的参与者。F 同学的分值前后均为10 分,这样的结果与其童年创伤和抑郁症经历相关。可能意味着阅读疗法对有童年创伤和抑郁症经历的大学生干预效果不明显。其结果也验证了以往的研究结论,对童年创伤引发的轻、中度抑郁学生疗效显著,而对个别重度抑郁症患者,虽然有效,但不能痊愈,应配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12]针对F同学的情况,研究者在疗愈活动结束后对其开展了心理咨询。

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参与者在阅读疗法实施过程中和结束时的反馈,对阅读疗法都给予了肯定。在对团体活动过程的看法方面,阅读分享活动能促进参与者改变行为、获得自信,促进自我认知、学会反思;在阅读书目的感受方面,能在阅读过程中学会一些有利心理健康的知识;在对阅读疗愈活动的评价方面,能让参与者更有能力关注心理健康,获得自我的成长。相关研究也有相似的结果。Rosenbaum 认为阅读疗法可以拓展人的知识,增加信息资源,从而改变人的看法。[19]在阅读过程中个体会通过自我调控来改变行为方式与技巧,进而影响行为。[20]Emily 等研究显示,阅读可以使患者拓展知识,这正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21]Rawls 等开展将书目治疗和团体咨询相结合的研究显示,通过共享学习、内省性学习和对关系的理解,从而增强了参与者的人际交往能力。[22]也有实证研究认为阅读疗法对改善学生心理问题有良好疗效,并且特别表现在增进自信、改善行为和人际关系方面。[23]Yang Hua 等的研究认为阅读疗法结合具体措施可以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4]

带领者与参与者、参与者与参与者之间的交互式模型可能是心理干预有效的契机。Whisman 认为这种交互关系会影响参与者对自我、世界、未来的看法;[25]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参与者往往难以获得信任,并预期治疗师会失望或拒绝,识别并挑战这种消极的期望,并积极强化与更多的信任相关的行为,通常会增加依从性和改变的动机。[25]某些参与者可能从旨在认识到自己对人际问题的贡献的干预中受益,从而增加自我责任。[26]因此,参与者可能会为了减少团体成员或带领者的失望或拒绝,获得更多的信任,有更多积极的改变。

六、阅读疗法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上述研究得到了三个结论。一是阅读疗愈活动备选书目中部分书目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干预有效;二是阅读疗法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有效,特别是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的干预中效果显著,而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三项没有明显改善;三是阅读疗法对有童年创伤和抑郁症经历的大学生干预效果不明显。

利用交互式阅读疗法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实施,对充实交互式阅读疗法的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而,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还存在一些不足。以下几个方面是对此次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展望:一是研究中组成的7 人阅读疗愈活动团体,被试数量相对较小,对推广此阅读疗法研究结论可能还需要后续继续进行相关研究作支撑。二是团体活动开展时间临近期末,实际在校开展了5 次线下团体活动,假期开展了3 次线上团体活动。相较于开展8 次线下团体活动,两种活动形式的结合开展可能影响到阅读疗法的心理干预效果。三是交互式阅读疗法的开展对阅读疗愈师的要求较高,不排除因其在实际操作中的组织、访谈和分析等能力因素影响疗愈效果。后续可通过多次开展相似研究以形成较稳定的阅读疗愈活动流程,尽量减少消极影响因素。四是研究采用前后对照试验,在后续研究中可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干预研究,并尝试开展随访以研究阅读疗法的持续有效性。五是参与者对“阅读疗愈备选书目”的部分书籍进行阅读并反馈其效用,后续需要开展更多的实证研究以验证书目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书目参与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本刊邮购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