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2-07-05 02:38寇建村
中国林业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草地资源实验

寇建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很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1-3],因此在很多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4-6]。“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是草业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草业学科、奠定草业意识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7]。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草地资源状况、分类方法、草地调查方法、草地规划方法、草地资源管理与监测等基本知识。但是,由于“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内容较多、课时有限,加之该课程实践性强、许多概念容易混淆等特点,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笔者积累了一些提高“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经验和方法,形成了适合该课程教学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

一、“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的特点

“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实验和野外实习3部分内容。其中,理论知识40学时(表1),实验8学时,野外实习一周。从表1可以看出,该课程内容多,很多内容要在2~3个课时内完成,相对于要掌握的知识点而言,课时太少。同时,该课程内容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较多。该课程的每章都有很多名词概念,仅“中国植被分类”一章就有34个概念,且容易混淆,如灌丛和灌草丛,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等概念区分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

表1 “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理论知识教学的课时分配

第二,“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植被类型、草地类型、生态经济类群、中国草地资源区划的类型较多。仅从分类的第一级来看,我国就有10个植被型组、18个草地类型、10个草地生态经济类群、7个草地资源区划区;扩展到整体分类体系看,涉及的类型就更多,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该部分知识很困难。

第三,“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内容抽象,不好理解。该课程涉及的绝大多数内容,如草原植物、草地类型、草地区划与规划、草地的监测等,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学生理解较困难。因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生源较广,学生基本每个省份都有,但真正来自牧区的学生很少,要么来自城市、要么来自农区,即使是来自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学生,也都很少是来自牧区,真正见过草原的学生很少。加之,草原植物和农区植物差距很大,绝大多数植物在农区很难见到,因此学生虽然学习了“植物学”课程,但对草原植物仍知之甚少。同时,植物的分布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学生要掌握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类草地类型和草地植物的特点,难度不言而喻。

二、“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经过多年的“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教学探索和实践,笔者在该课程教学中将课前、课堂、课后紧密结合,开展该课程的学生参与式教学,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课前、课堂和课后,教师很好地将学生参与、教师指导、成绩科学评价融为一体,形成了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课前,笔者让学生收集资料、制作课件、设计实验方案和实习表格及调查路线,通过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分享自己的资料、课件等,并开展自评、其他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改进和完善资料、课件和实验实习设计。

在课堂上,每次授课前,笔者让学生进行5分钟资料分享,汇报自己小组的课件,分组讨论、汇总讨论的结果,然后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补充和总结该章节的内容。同时,在讲授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科研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研究热点问题进行启发性讲解,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通过布置课后课程论文的方式,让学生查阅资料,撰写研究进展,从而引出研究思路,培养学生从学过的知识中寻找科学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实验、实习结束后,笔者让学生继续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和研究热点问题,形成实验实习报告,并对相应的内容开展自评、他评后,提交相应的成绩。然后,教师根据权重给出学生该课程的最终成绩,并对优秀的课件、实验实习报告给予高分肯定、公开表扬,作为下届学生的参考模板或教学素材,见图1。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其中的关键环节。

图1 “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架构

(一)分享学习资料和往届学生的优秀学习成果

为了让学生对草地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课前对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分享。首先,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前收集关于自己熟悉的草地类型、草地植物和动物等照片,查阅草地资源研究、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等方面的资料。其次,经过雨课堂的自评、他评、教师指导后,学生改进、完善资料,并利用每节课的课前5分钟,展示自己收集的照片、讲授相关研究进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对草地资源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提高作业质量,将优秀的实习报告、草地调查成果、实验报告、课件、课程论文等成果分享给下届学生作为教学素材。例如,在讲授“草地调查”部分内容时,将往年优秀的实习报告、电子标本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如何将课本学到的调查方法合理应用到实际调查中去。学生实习完成后,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选取优秀的调查实习报告作为后续的教学素材,以此启发和激励学生完成实习内容,提高实习效果。

(二)组织学生参与课程讲授

“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共有3次翻转课堂讨论的机会,每次2学时,主题分别是:①草地植物生态经济类型及其开发利用;②自己熟悉的(尤其是自己家乡的)草地类型特点;③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首先,授课教师将学生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资料的收集;其次,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在雨课堂经过其他学生和授课教师的评价后进行资料的修改,并做成PPT,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授,其他学生和授课教师针对讲授的主题进行提问;最后,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对学生、教师的提问进行汇总,并汇报讨论结果,授课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纠正和补充其他内容。

(三)指导学生参与实验实习方案的设计

改革前,实验实习方案都是教师设计好,在实验实习前,发给学生,并由教师讲解实验实习目的、意义、原理、方法、结果等,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实习及报告的撰写工作。

改革后,在实验实习前,首先教师在雨课堂发布实验实习内容,学生根据实验实习指导书自己设计实验实习方案及相关的表格;其次学生将实验实习方案提交给教师,教师修改后返给学生;最后学生完善、确定实验实习方案。

(四)以问题引导课程论文的选题

在“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讲授前,教师通过雨课堂发布一些有针对性的学科研究进展或相关国家政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2020年获批的第一批国家公园建设项目“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教师通过雨课堂提出了引导性问题:草地在这两个国家公园建设中发挥什么作用、这两个国家公园的草地资源现状如何、草地在国家公园生态功能中的贡献如何、如何通过草地生态的保护和重建提升整个公园的生态功能,进而让学生思考国家公园建立在保护生态、缓解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暖等方面的作用。在“草地资源及生态服务”章节的讲解中,笔者剖析了这些问题,并在课后,让学生就课程中提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课堂的讲授和自己查阅的资料撰写相关方面的课程论文。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论文进行评价打分,挑选出优秀的课程论文,在雨课堂发布或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

(五)明确学生参与课程成绩评价的要求

“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的总成绩=课程成绩×50%+实习成绩×50%。其中,课程成绩=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考勤成绩×12%+实验成绩×37%+课堂讨论成绩×38%+课程论文成绩×13%;实习成绩=考勤成绩×30%+实习报告成绩×70%。改革前,“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的各项成绩均由教师打分给出。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2017年开始,对学生成绩评价方法进行了改革,改革后学生参与以下成绩的评价。

1.课堂讨论成绩

改革后,“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的课堂讨论成绩分别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3部分构成,分别占每次成绩的10%、30%和60%,即课堂讨论成绩=学生自评×10%+互评×30%+教师评价×60%,见图2。“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有3次课堂讨论,学生分别根据每次的讨论表现情况,对自己、其他学生打分,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打分,并按以上权重计算出每次的成绩,再平均就得到学生该课程的课堂讨论成绩。

图2 改革后“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学生课堂讨论成绩的构成情况

2.实验成绩

“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共有3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成绩=实验方案的设计×50%+实验完成过程及实验报告撰写情况×50%,即实验成绩由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完成过程及实验撰写报告2部分组成,分别占整个实验成绩的50%,见图3。其中,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在实验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提前发布,成绩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3部分构成,即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设计自评×10%+实验设计互评×20%+实验设计教师评价×20%;实验完成过程和实验报告撰写情况成绩由教师给出,占50%。最后将3次实验的成绩进行平均得到学生该课程的实验成绩。

3.考试成绩

改革后,“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教师在考试前先向学生征集考试题,每位学生至少出2道试题,题型不限,并附答案。最后该课程教师从学生出的试题中选择部分试题作为考题,占该课程考试成绩的20%左右。

三、“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和教师一直以来的观念:一门课程只有教师从头到尾细心讲授才能做到课程知识系统、完整的教学理念,从课堂讲授、实验和实习的设计、成绩的评定、试题的制定等各个教学环节都有学生的参与,真正践行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教学,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学生上课不专心、玩手机、睡觉等不良习惯明显减少。每位学生讲授完课程内容后,其他学生都进行积极提问,有时为了更好地回答疑问和展示高质量的讲授效果,学生都在授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和总结。从2014年实行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以来,学生“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考试卷面平均成绩明显提高,见图4。

图4 改革后“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考试卷面平均成绩的情况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科研创新思维和能力

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多次不同形式的汇报及答疑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汇报、答疑、写作等综合能力。为了更好地点评他人课件、汇报等,也为了更好地回答其他学生和教师的问题,学生查阅了大量资料,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总结能力、查阅文献能力、写作能力,而且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明显的提高。近5年,本科生共申请科创项目11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或参与发表研究论文16篇。

猜你喜欢
草地资源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草地上的事
我给资源分分类
Laughing song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草地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