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特殊儿童的个案分析

2022-07-07 08:46董荣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5期
关键词:小杜智力爷爷

董荣

个案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小杜,今年9岁了,经山西省儿童中心医院诊断为轻度脑瘫并伴随着智力障碍,且智力障碍属于中级。小时候妈妈怀孕时,并未发现异常情况,但在生产的时候孩子缺氧了,生下来脸色有一点发青,后来孩子情况没有太大的反常。孩子在月子里也和其他小孩一样,按着正常的生长速度生长。直到有一次孩子发烧时,孩子打了针之后,病好了,但孩子的认知、感知觉慢慢下降,随后,家长发现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其他小朋友有所不同,家长及时就医,医院确诊为中级智力障碍。这样的消息对整个家庭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是,全家人抱着很大的希望去医院看病,只是情况并没有好转。之后妈妈辞职,在家里全程陪伴。6~8岁这段时间,小杜就去了万荣的一家康复机构进行康复。9岁时来到了我们学校。刚开始时,孩子对于学校的环境不熟悉,性格内向、不爱动。经过一段时间相处,老师发现孩子对“一对多”,以及“集体指令”没什么反应,依旧该干嘛就干嘛,没有点到名字就不知道让“干什么”,经常用茫然的眼神看周围人。在学校里,老师多,经常给小杜上个训课,小杜对“一对一”的指令较为敏感,但对于其他集体指令小杜不知道是不是叫他、该干什么。

<二>家庭问题分析

小杜家住万荣,家里有4口人,有爸爸、妈妈、爷爷和他。爸爸是一名医生,平时工作很忙,早出晚归,还经常出差,小杜通常有十几天都见不到爸爸,而且爸爸和孩子的沟通基本没有,相处时间很少。妈妈是家庭主妇,主要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后来由于家庭原因便出去工作,小杜基本只有在早上才可以见到他的妈妈,爷爷每次和妈妈告状,说小杜的学校生活,妈妈就会大声吼叫小杜,有时候动手打他。爷爷是一名退休干部,已经60岁了,主要每天陪孩子上下学,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因孙子是智力障碍儿童,爷爷很宠溺孙子,不让孩子受一点点的委屈,无条件地满足孙子的要求。爸爸对孩子的不管不顾,妈妈对孩子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爷爷对孩子的无限溺爱,大人的观点,教育方式不一致,导致小杜不知道该怎么认识自己的问题。有一次,小杜动手推了班里的小朋友,头上磕得发青。老师叫家长谈话:“爷爷的态度就是不管自家孙子的问题,说要求让别人家的孩子离自己家的孙子远点,我也管不了他推人”。“爸爸是经过老师打电话叫了很多次才来到学校,一见面就是:“工作忙,走不开,打的孩子厉害不?多少钱,我去赔偿”。“妈妈来到学校:“先动手打自家的孩子,再打人,我不管你了”,家庭里的三个成员对于孩子的做法各不相同,对于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特殊学生的行为和情感成因

“自身”

本身,小杜是一名“特殊”学生,在认知、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或沟通能力上与正常情况有明显差异。可以说3—4个字,认知很快,但不理解其

中的意义,沟通能力较差,经常需别人辅助,可以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同时伴有轻度的暴力倾向。有一次,下课了,小杜说:“我想喝水”,随后老师便给他

水杯,让他喝水。在喝水的过程中,有个小朋友拿走了他的杯子,他就直接动手打别人。这样的用“手”来解决问题出现了很多次,小杜没有学会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和孩子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孩子的自身都是一张白纸,行为塑造需要成年人正确的引导。

“家庭”

爸爸工作忙,没时间,对他的“不管不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父爱”。父母之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男孩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了父爱,孩子就会缺少“坚强、勇敢、责任心”,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妈妈对孩子的“简单粗暴”,也直接地影响了孩子的日常行为,在孩子的眼里,什么事情都是用武力解决,没有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爷爷的“溺爱”没有方向,盲目的纵容了孩子的很多“是非”问题,孩子没有学会怎样的正确明辩是非。这个家庭中,大人的生活习惯以及态度都影响着孩子,孩子对事物关系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外界”

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去,每个人都需要适应。对于我们的特殊孩子来说更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去适应新环境。机构里的空间没有学校大,孩子对于新鲜的地方都想去尝试,想去各个地方看一看,走一走。机构里大多数是“一对一”,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高,指令也是“一对一”。而学校里大多数“集体指令”、“一对多”,需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自觉配合老师,更需老师的不断引导学生有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对于智力障碍儿童而言,残疾会给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同时给他们会造成许多学习和生活困难,但也可以通过补偿残疾儿童的缺陷,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调动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缺陷补偿② 。

(一) 赋予爱心、耐心、恒心

一次上课时,我正在讲“属相”这个问题时,别的学生都在积极踊跃地举手,说:“这是什么动物?”只有他在那儿坐着,不举手也不说话,我便多给他时间,走过去他身边,单独问他:“他自己说“属鼠”,因为他就是属老鼠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动说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时,老师就需要停下脚步,多给学生点爱心,耐心,学生的进步就会很快。

(二)善于发现美

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对于沟通、做游戏有很大的困难,(1)不懂游戏规则(2)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游戏促进了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促进其注意、记忆、想象、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机能的提高和完美,而且促进儿童能够尝试对他们的想法、感受以及行为进行控制,这种控制对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建立很有帮助③。在课堂上,老师多穿插几个小游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时候发现:一玩到游戏,小杜的情绪非常高漲,积极性特别好,把手举得最高,“我,我来”。这个孩子喜欢热闹的活动,积极参与,喜欢表现自己,并且要得到周围人的认同,就会很听老师的话,也可以表现得更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

结论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该学生形成这样的行为和情感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主要的家庭原因:爸爸没时间,妈妈的粗暴,爷爷的溺爱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同的家庭教育),孩子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没有学会如何正常的表达自己的行为以及情感。此外,缺乏正确的引导。对于新环境的不适应,孩子缺乏足够的时间去调整自己。这就需要学校营造一个平和的生活环境,能够让孩子尽快融入大家庭的生活氛围当中。每个孩子的“呱呱”出生都是上天赐予家庭的一个礼物,而特殊儿童也是上帝赐予的“圣洁天使”。他们都是单独的个体,只要用心就可以发现他们的个别需要,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利于保障特殊儿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小杜智力爷爷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小宅男变形记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欢乐智力谷
小杜先生正传